如何培养和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注册会计师论文,评价论文,能力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认为,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实行考试与考评相结合和注册会计师分级制度是可行的做法。
(一)实行注册会计师分级制度
《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以后,我国实行了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但目前看,注册会计师的准入门槛不高。如《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协申请注册。这些规定产生了大批非会计、审计相关专业的注册会计师,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只需考5门课程: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这种考试对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他们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还是不能完全胜任注册会计师工作。而通过考核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有的年龄偏大,有的观念陈旧、知识老化,还有相当多人不懂IT技术。虽然注册会计师每年要求进行后续教育,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后续教育没有针对性强的、系统的知识培训,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很难提高,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我们建议,改变现在这种"一考(评)定终生"的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可参照会计职称系统的做法(初级、中级、高级),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分级考核管理的惯常做法,将注册会计师分为几个等级,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通过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定的全部课程和以前考核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业2年以上,可定位为初级注册会计师;以前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且从事该行业4-5年的,可定位为中级注册会计师,中级注册会计师在初级的基础上,必须加试诸如企业管理、供应链、IT技术等课程,并可规定一定的年限限制,如取得初级后3-5年可以报考;以前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且从事该行业10年或以上的,可定位为高级注册会计师。高级注册会计师为最高级别,应实行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对其进行职业能力的全面测试,可规定在取得中级一定年限(如3-5年)后进行考评,当然,这还得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试体系。
(二)注册会计师分级后的管理
注册会计师分级后,可以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比如,对新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规定中、高级注册会计师的人数限制,如最少一名高级或最少五名中级注册会计师,若申请从事证券业务审计,可规定至少20名高级和20-40名中级注册会计师,对初级注册会计师的人数可不做限制。再如,审计报告的签发,可根据客户规模的大小、业务和报告的类型等,规定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最低级别,如规定大型企业的审计报告必须由两名高级注册会计师签字,所有报告至少由一各中级或以上的注册会计师签字等。注册会计师分级后,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也可针对不同级别的注册会计师区别进行,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真正发挥后续教育的作用,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