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精神文明论文,正确处理论文,关系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外部涉及到种种复杂的关系。能否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这项工程的优化程度。因此,考察这些关系,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它们,对于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六个关系。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两个文明之于社会主义,犹如两轮之于车、两翼之于鸟一样,都是缺一不可的。其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发展受制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既为精神文明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可以说,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决定于物质文明。其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因为,人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总是在一定精神支配下进行的,精神文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物质文明发展。其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的道理,懂得的人越来越多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也为世人所共识。但是,懂得、共识是一回事,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去,则是另一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错误的偏向。比如:有的认为,只要经济搞好了,一切思想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只要物质文明建设起来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这种“精神文明自然发展论”,机械地理解了物质文明对于精神文明的基础性作用,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还有的认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精神文明强调多了,会影响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妨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精神文明妨碍论”,否认、低估了精神文明对于物质文明的积极作用。这些偏向不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是难以真正解决的。
二、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虽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制度文明对精神文明这个方面来说,制度文明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我们之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制度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的社会条件,为精神文明提供多种社会形式,使精神文明的成果不断积淀、持续发展;制度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中介,它内在地介入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调节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制度文明是人们享用和支配精神文明成果的社会保证,它提供合理的分配、消费渠道,使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人的素质,使精神文明的再发展获得新的动力和可能。从精神文明对制度文明这个方面来说,精神文明对于制度文明的产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精神文明对于制度文明的巩固和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关系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其认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从实践上看,尽管在制度文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着眼,做这些工作的自觉性还不够,有些该做的工作还没有做,有些已做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制度文明建设上认识的不足和实践中的缺欠,恐怕是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软化状态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说,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变“软化”为“硬化”的重要途径。
三、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
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两方面是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的。从文化建设对思想建设这个方面来说,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条件,因为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基础。我们当然不能说一个人文化水平低,就必定是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低,也不能说文化水平愈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就一定愈高。但是,科学文化对于培养科学的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地增强纪律观念,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思想建设对文化建设这个方面来说,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思想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激发人们学习文化、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定人们争取胜利的信念,振奋搞好文化事业的拚搏精神。
在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上,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向。过去,在一个时期内,我们片面强调思想建设,夸大精神作用,甚至犯过“精神万能论”的错误,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纠正了以往的失误,重视文化建设,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蔚成风气。这样做是很对的,但也存在另一种偏向:片面强调文化建设这个“硬件”,对思想建设这个“软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恐怕是当前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历史和现实中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在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协调中发展。
四、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对于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提出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后者则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也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前提条件。对共产党人来说,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共同理想的确立是基于最高理想的需要并在最高理想指导下进行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也离不开最高理想的引导。共同理想最终要发展到最高理想;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必然归宿。由此看来,共产党人在为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始终不应忘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一度没有明确区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在实践上把最高理想等同于共同理想,抹煞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特点,在理想教育中犯了“左”的错误。后来,我们吸取了历史经验,把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区分开来,特别重视用共同理想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十分正确并富有成效的。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共产党人身上,出现了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忘记以至抛弃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甚至连普通老百姓也不如。这种淡化最高理想的偏向,没有尽到共产党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尽的责任,发展下去,势必破坏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常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学术民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学术民主都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就马克思主义指导来说,马克思主义能帮助人们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发展战略、指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能为我们确定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其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前进方向和发展步骤提供科学的依据;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学术民主来说,学术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就学术观点发表不同意见,是公民的一种合法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后者是前者的政治保证。要贯彻民主原则,实行法制,就要实行学术民主。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学术民主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一方面,学术民主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展学术民主,也不知道怎样正确地开展学术民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也离不开学术民主,因为,通过学术民主,可以使人们在辩论、争鸣中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在处理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学术民主的关系问题上,从历史上看,我们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50年代初、中期,既确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又较好地坚持了学术民主(最突出的表现是提出并贯彻了“双百方针”);从50年代末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学术民主的真实关系,总的倾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简单化、庸俗化,否认了必要的学术民主,双百方针成为徒有虚名,并没有真正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学术民主统一起来。从现实情况看,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在倡导学术民主的同时(当然,学术民主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存在着忽视甚至否认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倾向。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时候、有些部门、有些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不那么理直气壮。这种倾向不克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难以健康而顺利的发展。
六、破和立的关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破和立、批判和建设,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方面,各有独特的质的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破就是破,而不是立;立就是立,而不是破。不应将二者等同起来。但是,两者又是一件事情之两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方面,不破不立,破往往是立的前提和条件,有许多事情往往是先破后立或在破中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破就没有立,破就是立。另一方面,不立不破,立也往往是破的前提和条件,有许多事情是先立后破或在立中破的。只是破,没有立,拿不出新东西,就不可能真破。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立就没有破,立就是破。在实践中,尽管破与立都是必要的,两者是相互依赖的,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时破是矛盾主要方面,应破字当头、以破为本;反过来,有时立成为矛盾主要方面,应立字当头、以立为本。当然,以破为本,并不是不要立;以立为本,也不是不要破。这里,仍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有机统一。
以上道理,完全适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破、批判,也离不开立、建设。尽管破、批判和立、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需要的。但是,两者应当有所侧重。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以往的革命时期相比,其历史条件、根本任务等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如果说革命时期是以破为主,从破入手,通过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那么,现在就应当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又不忽视、不放弃必要的破或批判。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过去一个时期内,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割裂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违背实际情况、错误地坚持破字当头、以破为本,不仅给经济建设、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破坏,也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严重下降。现在,我们提出的重在建设的方针,是对以往教训的深刻总结,来之不易。我们理应珍惜它,并切实地坚持它。但现实情况并非尽如人意。一方面,重在建设的方针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还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在贯彻这一方针的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忽视或放弃必要的破或批判,使错误的思想倾向发展起来。因此只有克服这些缺陷,才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辩证关系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时政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