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新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3018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老年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加,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且终生性的代谢疾病,需要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只有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筛查、早期诊断才能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做到随时对血糖进行监测,才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而广泛应用的血糖仪对血糖监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示患者身体血糖的“全貌”,同时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血糖仪;老年;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DM)作为一类典型的内分泌代谢终身性疾病,其因病程时间长、并发症严重导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明糖尿病是属于全球性具有高威胁的慢性疾病[1]。尤其是对于患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往往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患者自身机能退行等因素从而导致了机体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发生;经流行病学研究统计发现,目前糖尿病已经占据国内非传染性慢性病第三名的位置,已进一步的发展成了普遍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国内对于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自我护理管控力较差,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血糖控制也不够稳定。
一、血糖仪的正确监测方式
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控制治疗除了需要药物作降糖处理,同时也需要患者本身在治疗护理控制期提高自我管控行为,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护理治疗干预,提高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这成为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对血糖仪的广泛普及与应用,这是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诊断的基础,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高质量实施,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那么要如何教授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确的使用血糖仪是进行监测血糖、排查糖尿病的关键之处[2]。血糖仪监测的运用可以让患者准确评估自身的血糖状态,合理调整护理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血糖值能得到合理控制,在进行血糖仪的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1做好清洁工作:在作血糖监测前,保持手部与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检查试纸的有限期效,然后安装采血笔,调整到2~3cm的进针深度,避免对皮下组织造成过度穿刺,穿刺中不要用力挤压,皮下组织经挤压后积液与血样的混合会引起数据的不准确;同时收集时注意控制血流量,血量不足会让监测结果偏低,过多则会污染血糖仪的光学系统数据。
1.2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测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其操作过程、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减少患者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操作配合度。
1.3指导患者采血方式:采血时,一般选择在左手无名指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作穿刺采血,用75%的酒精消毒,等酒精挥发后行穿刺。因为酒精里含有一定的水份,若是酒精未干会导致血液标本被稀释,从而影响测定后的血糖准确性。
1.4血糖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多项研究表明,血糖指标会被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结构、用药等不同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在进行血糖仪监测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状态作分析,然后进行综合且有针对性的护理,若在监测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对检查结果存在偏差,可就诊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规范操作血糖仪
2.1正确应用血糖仪 血糖仪的种类有很多种,在使用前要检查血糖仪是否要验机,每次监测使用前要用较正片作检测,出现“ok”才能继续使用,检查试纸包装上的密码和血糖仪显示的密码是否一致,如密码不相符,不同机型会导致无法测出血糖值或测出结果偏高,因此,在进行操作时要先核对密码,当二者密码相符时才可进行测试。
2.2正确选择采血部位 采血时,如果患者正在进行输液,那么应该选择未进行输液手指端部位采血,注意手的放置形状:所需穿刺手指在下,应位于最低点,才能让血珠和手指形成切面,其余手指皆向上收拢;老年患者在行动上迟缓,采血时要要耐心细致进行指导。
2.3准确掌握检测时间 一般老年人的起居饮食比年轻人更有规律性,因此,固定的监测时间对调节用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餐前半小时进行血糖测量,若有异常,及时与就诊医生联系,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4正确消毒方法 采用75%乙醇进行消毒[3]。
2.5血糖仪日常维护:按照仪器放置维护说明书,将其放置在达到标准(2℃~30℃)的环境中;血糖试纸要保存在原装的密封容器内,并置于避光干燥处,避免受潮而失效,取出试纸后及时盖好瓶盖,防止灰尘,并对试纸支撑区进行定期用清水清洁,不能用75%乙醇擦洗或用手指触碰;注意试纸的有效期说明,只能使用一次,用完要立刻丢弃。
三、讨论
糖尿病的患病率与人们的年龄息息相关,在我国20.5%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来自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老人们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身体脏器功能萎缩,对各种身体上的刺激无法敏锐感受,同时对葡萄糖的耐受力下降,使得血糖上下波动大,从而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反应[4];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运动、药物、控制饮食、监测血糖、糖尿病知识教育5个方面来进行,由于人体内血糖的波动会受到饮食、情绪、用药等影响,因此要如何将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才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若要对糖尿病进行优化治疗,血糖监测则是首要基础,对患者进行定时糖监测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作为终身控制病症,血糖的控制不仅要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在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用药等方面的指导,也要让患者明确糖尿病的相关防控知识,进行有效的自我管控;同时学会运用血糖仪随时进行血糖监测,对于血糖仪的使用过程,很多患者存在着不少担心及顾虑,这是因为患者对血糖仪的基本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患者使用血糖仪进行专业的护理和技术指导,尤其是患者对血糖仪的报警处理的操作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湘玲. 血糖仪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4-25.
[2]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等.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159-160.
[3]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使用与质量管理[J]. 糖尿病临床,2016,10(9):404-407.
[4]刘笑梅. 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检测的护理指导[J]. 医疗装备,2017,30(14):158-159.
论文作者:张艳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仪论文; 老年论文; 试纸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