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

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

王威[1]2003年在《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贫困化问题是为解决现代经济问题而为国家宏观调控指引方向的必要理论条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模型的建立和讨论以及基础数据的分析,通过非均衡的就业政策改变当前贫困化普遍存在的现象,解决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企业的创新问题。由于我国贫困化评价模型尚未完善,存在着一些制度性因素阻碍着贫困化问题的评价和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对分析和评价我国贫困化问题的具体运作方法,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原理,并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贫困化具体解决方案,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提出了贫困线的新确定方法,从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思路。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失业的宏观预警模型体系,并将生活质量指标引入失业预警体系。

文军[2]1998年在《我国城市贫困化问题的社会学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贫困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贫困化问题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主要由社会公平竞争机制的缺乏、社会监督机制的乏力、社会保障改革的滞后、社会调控力度的弱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普遍淡化等因素造成。对此必须从多方面采取相应对策,达到最终消解城市贫困化的目的。

王东[3]2009年在《世界城市化与城市贫困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的21世纪,与现代社会相伴的城市贫困化程度的加深,已成为许多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和不安全的隐患,社会利益分化冲突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和多发期。世界范围城市贫困化和社会利益分化冲突问题带来的社会风险日益突出,各种新旧矛盾并存、相互交织,形成了种种复杂的社会效应。因此,在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中,分析利益分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不能排除城市贫困因素的影响。

孙永强[4]2005年在《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城市贫困化问题的提出贫困化问题是经济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不同形式和程度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在过去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大量的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却在积累贫困。那时的贫困问题主要体现为无产阶级的贫困。

王时涛[5]1998年在《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的扶贫视角一直投在农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贫困群体的主体是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城市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其社会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农村。如何看待城市贫困化问题并有效治贫,不仅是个经

文军[6]1997年在《试论我国城市贫困化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贫困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并出现了贫困企业职工,失业、待业人员,部分退休职工,部分外来人口等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的这种贫困化趋势是发生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并产生了劳资冲突频发,失衡心里增强,突发事件增多,重大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重大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公平竞争机制欠缺、社会监督机制乏力、社会保障改革滞后、社会调控力度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整治对策来遏制我国城市贫困化的蔓延和扩展

郝继光[7]1997年在《包头城市贫困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文中提出包头是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相反.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却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贫困化现象更加突出,且呈蔓延之势,不断引发劳资冲突,集体上访和刑事案

曾明星, 吴瑞君[8]2012年在《论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化内涵嬗变及其新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贫困化既是经济问题,亦是深层次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有不同的贫困化涵义。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贫困具有结构化、发展型、转移性及社会资本贫困化等趋势,而与传统收入型贫困化相比,更具支出型特点。物价和居住成本的长期过快上涨,已成为城市贫困化的新诱因,特别是"代际透支型"的"居住贫困化"将对未来的城市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其发生机制入手,构建"益贫式增长"模式,进行"顶层设计"。

许俊杰, 王威[9]2003年在《浅谈城市贫困化问题的解决途径》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的扶贫视角一直投在农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贫困群体的主体是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城市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其社会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农村。如何看待城市贫困化问题并有效治贫,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不仅是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新时期“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渡边利夫, 汪慕恒[10]1981年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问题:菲律宾典例》文中指出菲律宾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试以菲律宾为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问题。一、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缩小和农村的收入分配根据有家庭收支情况典型调查数字的1956—57年、1961年、1965年、1977年这四年的数字看,菲律宾平均农户年收入额分别为989比索、1,203比索、1,755比索、2,818比索,

参考文献:

[1]. 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D]. 王威. 东北林业大学. 2003

[2]. 我国城市贫困化问题的社会学考察[J]. 文军. 益阳师专学报. 1998

[3]. 世界城市化与城市贫困问题的探讨[J]. 王东. 开发研究. 2009

[4]. 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C]. 孙永强. 《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5].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 王时涛. 学术界. 1998

[6]. 试论我国城市贫困化问题[J]. 文军. 经济体制改革. 1997

[7]. 包头城市贫困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郝继光. 内蒙古统计. 1997

[8]. 论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化内涵嬗变及其新趋势[J]. 曾明星, 吴瑞君. 兰州学刊. 2012

[9]. 浅谈城市贫困化问题的解决途径[J]. 许俊杰, 王威. 统计与咨询. 2003

[10].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问题:菲律宾典例[J]. 渡边利夫, 汪慕恒. 南洋资料译丛. 1981

标签:;  ;  ;  

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