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图书馆科学家王正虎的学术思想与实践_图书馆论文

中国台湾图书馆科学家王正虎的学术思想与实践_图书馆论文

中国台湾图书馆学家王振鹄的学术思想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台湾论文,学家论文,图书馆论文,学术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综述有关资料,对中国台湾图书馆界著名学者王振鹄的图书馆学思想、图书馆管理思想及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作了分析、归纳、整理和研究。

[关键词]王振鹄 图书馆学思想 图书馆学比较研究

40年来中国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是与图书馆学家王振鹄先生紧紧相连的。台湾已故图书馆界前辈蒋复璁先生曾赞其“学识渊博,教泽广被,成就良多”。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李华伟馆长撰《我所认识的王振鹄教授》文中提到:“近三十年来,图书馆在台湾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虽然这种成就有赖于诸多因素所造就,“但是其中厥功至伟,出力最大的一位,应该是王振鹄教授。这是有口皆碑,众所公认的”。综览近年台湾专访王振鹄的文章,赋予他“台湾图书馆界的大家长”、“台湾图书馆界的领航者”、“台湾图书馆界的列车长”、“推动全台图书馆事业的手”等赞誉称号者,均皆有之。

作为一位事业家和教育家,他又常常被人誉为“学界泰斗”,这种权威除个人品质及为人风范的原因外,他在本专业学术思想的养成,则是思维轨迹和行为准绳的重要基础。笔者禀就与先生的交谈及大量赐赠之资料,探究其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及其实践,在两岸图书馆界交流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将会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王振鹄,河南省濮阳人,1924年出生于天津市。少时就读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1942年因投身抗日救亡活动遭日寇逮捕入狱3年。抗战胜利方获释,随即进入北平中国大学中文系学习。1948年毕业旋赴台任职于台湾师范学院出版组,1955年接任该校图书馆馆长,是他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1959年在美国范德比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乔治·毕保德教育学院(George Peabody College)获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这一学位的获得,为他今后长达数十年的管理、教学及研究生涯奠定了基础。1960~196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推动该校社会教育学系图书馆学组的发展。1970~1977年,任该校图书馆馆长及社会教育学系主任,兼任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1977年由台湾“教育部”聘任为“中央图书馆”馆长至1989年,其间筹设该馆“汉学研究资料服务中心”(后更名“汉学研究中心”)并兼任该中心主任。1991年被台湾“行政院”聘为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1973~1974年被选为美国资讯学会台北分会第三届会长。长期以来,王先生担任台湾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常务监事及理事长职务。基于他对图书馆事业的出色贡献,1986年获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图书馆事业贡献奖”;1987年获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杰出服务奖”,1987年获罗马教廷圣思维爵士勋位勋章,以表彰他对教育、文化的杰出贡献;1988年获美国俄亥俄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夏,先生以七秩荣退,至今仍孜孜不倦执教于台湾各校并为推动图书馆立法而继续奔走呼号。与此同时,还致力于撰述《公共图书馆学》、《图书选择法》、《文化志》等。

概括看来,王振鹄图书馆学思想轨迹有纵横两条并相交于20世纪下半叶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实践。

从纵向看,先生原毕业于中文系,有着较深厚的国学和人文科学基础,同时秉承近代中国图书馆学曾有过的辉煌思想,一代学人如沈祖荣、杜定友、李小缘、刘国钧等对其产生过影响。

横向看,美国50年代末图书馆学的发展与资讯科学切入图书馆学为特征的现代美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几无例外地影响着在美攻读图书馆学的台湾学子。这种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把图书馆学置于社会及文化大环境之中;

图书馆管理理念向利用理念转化;

资讯科学切入图书馆学并相互融合;

自动化文献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特征明显地影响着王振鹄的学术思想,而他的学术思想却又显现出下列特点:①理念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即道器合一态;②在充分的比较研究之中阐发己见;③注重台湾的具体情况,寻求民族特色。

我们根据可以看到的王振鹄近40年来的著述和有关资料,将其在图书馆学及图书馆事业领域中的主要思想分述如下:

1 关於图书馆

王振鹄在引述了中西方对“图书馆”的诠释,比较了数种权威性百科全书给出的不同定义之后,将图书馆的概念表述为“将人类思想言行的各项记录,加以汇集、组织、保存,以便利用的机构”。此定义简短平实,但王振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人类思想言行的记录”,“即指图书、期刊、小册、图片、影片、幻灯片、唱片、录音带及缩影复印品等透过视听官能作用,能够反复认识并鉴赏其内容的传意工具”,而且指出图书馆“根据其设置目的以及服务对象的需要”,经过选择汇集,“组成一部合用的馆藏”,由各种文献形态的“记录”,到具有科学结构的“馆藏”整体。对“保存”,他释为“也就是将馆藏资料保持其最完善的使用状态之意,这个状态当然是指现代科学管理及利用各种手段充分揭示馆藏并最方便读者取阅的状态。“至于‘利用’,是指将适当的资料,在适当的时间,供给适当的利用者。图书馆的利用者,除了显现的利用者外,还包括了潜在的利用者在内”。王振鹄较早地意识到了当代用户研究中的这个命题是难能可贵的;对于“机构”,他解释为“是指职司管理人类各项活动记录,推动各项工作的专门组织而言,犹如学校之于教育,其意义相似”。这种类比,意味深长。

关于图书馆的性质,王振鹄分别以“图书馆与教育文化的关系”、“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和“图书馆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为题作了深刻的分析:他首先指出:“图书馆为一社教机构,以保存及提高文化为其使命,其工作虽与学校的单纯教育目的有别,但其性质却深具教育作用”。他认为,台湾图书馆体制与大多数国家相同,各级各类图书馆均隶属于教育主管部门,这对图书馆的发展及其社会地位比较有利。图书馆具有文化性质这一思想可从他的“再就文化的保存与发扬来说,无论那一类型的图书馆,其先天的任务都具有保存文化与传播文化两大使命”、“现代的公共图书馆乃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两段话中得到充分体现。1991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在(台湾)各县市兴建一处文化中心,以图书馆为主,并包括文物陈列室、音乐演奏厅等设施”的计划,王振鹄先生参与了这一计划的研定并主持撰写了《当前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规划与设置之研究》的研究报告,不仅保证了文化中心以图书馆为主的重要政策,也为这种新的公共图书馆模式——以图书馆为核心的综合文化设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关于图书馆学

王振鹄在分析比较了各主要国家各时代学者对图书馆学的不同认识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他比较了美、英、德、俄、日、法等国6种文字基本术语含义之异同,从library science,library study,librarianship,bibliothekswissenschaft,bibliotheconomie,图书馆学等不同字源涵义中找出大同小异之处,列出“知识”、“技能”、“经营”、“训练课程”、“专业”、“原理”等相关表述,得出“以此具有历史性的文化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图书馆学’”的初步看法,明确了“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

其次,他又从上古人类图书馆之发祥开始,历数了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简要历史,探寻了“图书馆学究竟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他写道:“有人以确定图书馆的技术程序作为起始时期者,有人以采用专门术语作为起始时期者,还有人以设置图书馆学校作为起始时期者,另有人以综合研究图书馆经营方法作为起始时期者,见仁见智,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图书馆学正式被承认并作有系统的研究应该说是从1887年开始”。王振鹄指出:“以上论点,各具理由。分析来说,对于图书馆学加以倡导,并且发生深远影响的,仍应以格丁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创设图书馆学讲座与图书馆学校为首”。他进一步分析道:“原因是图书馆学被纳入大学的正规的研究科目之中,公开召收学生,邀聘专任的各科教师,并规定修业期限,采取学校的正规教育方式将各学科作综合的教授与研究。自此以后,图书馆员教育途径始见畅通,同时图书馆学亦逐渐为社会人士所承认。所以,我们可以说1887年为图书馆学创始的一年”。王振鹄对图书馆学创始的见解是以学科教育形成正规为标准来阐述的。

其三,他在比较了德、英、美3个当时图书馆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课程、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反复研究了德、美两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异同与相互影响之后指出:“两者均偏重在技术方法等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并没有考虑到建立图书馆学的地位,使其一如其他科学一样的能成为一门科学”;“始终以训练现职人员,培养从事实际工作者为目的,并未将其当作一门专门科学的研究为其目标”。从而将这一阶段的图书馆学概念描述为“包括了图书馆经营上实际需要的知识与技术,而研究范围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需要,日益广泛。……所以有人说,图书馆学就是一门应用的科学”。王振鹄认为它是“研究范围随着事业发展不断深化的学科”。

王振鹄先生对图书馆学理论思想的探索,体现在他对世界各国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之中。主要是概述了美、英、德、日、中、印等主要国家的代表学者的观点并加之自己精到的评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王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

对于美国普拉莫(Mary.W.Plummer,1856~1916年)以“管理、技术、目录学及批判(选择)四大支柱构成的图书馆学体系”,他认为是“属于实用的图书馆学”,“主要系自管理的观点进行各项研究”。显然是“图书馆初期的研究范围”。

对于德国柯其纳(Joachim Kirchner)将图书馆学区分为历史哲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两大体系的思想,他评论道:“这一体系仍缺欠足以构成体系的原理,各科目之间也没有内在的关连性,所以它并未超出以‘图书馆经营’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作为图书馆学的传统观念”。“对于图书馆的本质仍未加以探讨,所以不能称之为一种完善的科学的图书馆学”。不难看出,王先生对早期研究者的偏重实务运作而缺乏理念探索的图书馆学是不太赞成的。这种思想同样体现在他对所列举的中国学者李景新、刘国钧的图书馆学科体系的评价之中。对前者,他说:“……兼顾理论与实际,并注意到图书学史的研究,但忽略了目录学的观点对图书馆所汇集的对象——图书资料——作深入的探究与评估,是为缺点”。王先生显然十分重视书目研究和文献排检、加工的研究,也就是二、三次文献加工的研究。对后者则说:“刘氏所列的研究范围(按:指刘国钧先生对图书馆学研究体系分为图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设备的研究、管理方法的研究,即“四要素说”)缺乏对于图书馆社会价值与功能的体认,偏重于实际的观点”,因此,在他深入考察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本世纪70年代包含在图书馆历史与功能、图书资料、读者服务、技术服务及图书馆组织管理等五大范畴中的课程体系之后,分析道:“历史与功能的研究主要在探讨图书、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发展演变,并发扬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存在价值;图书馆资料的研究在以现代目录学的方法,分析一般及各科文献资料的来源、性质,进而辨别评定其优劣;技术方法的研究乃探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图书资料,以便于利用;而读者服务的研究在于研讨协助与辅导读者利用馆藏的不同方式;最后有关行政与组织的研究则针对图书馆行政与组织上必备条件加以探讨”。“以上五项以图书资料为各项研究的出发点,也符合美国图书馆协会所阐释的‘图书馆学为发现搜集、组织与运用印刷的及书写的记录之知识与技能’这一定义。……目前各国对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多循此途径发展,仅有课程范围的广狭与重点的不同而已。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深受美国的影响,现图书馆系、所所开课程及研究方向亦不脱离这一范围,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标准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到,王振鹄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内核,就是以70年代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为基础,融汇贯通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传统观念,并紧密联系台湾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 关于图书馆的功能

王先生一生从事图书馆宏观及高层管理,对其社会功能有深刻理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如关于公共图书馆,他除了赞同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的教育民众(education),传播知识消息(information),充实文化(cultural enrichment)和倡导休闲(recreation)四项功能外,还强调:“公共图书馆系基于一种教育机会均等之观念所设置。就当地社区民众的需要,搜集组织图书资料,为一般民众提供自由阅览的机会”。“总之,现代的公共图书馆为一社会教育的实施机构,过去系配合学校教育而设置,以扫除文盲和普及教育为其工作目标;现在则不仅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担当推行成人教育的任务;并兼具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这是王先生对公共图书馆功能性质的基本认识。这种社会教育功能的思想,经过20年的历程,又有了新的发挥:“将图书馆发展列为六年计划之一项……在公共图书馆方面则针对促进公共图书馆软硬体建设,配合地方特色,均衡城乡区域发展,建立公共图书馆资讯网路系统,加强馆际合作,促进图书资料之流通事项,订定分年发展计划”。可以看出,整个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功能的一种新发展,这就是以资讯网络建设为基础,将公共图书馆纳入全民教育大系统之中,并与其他系统的图书馆均衡发展。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功能,王先生也一一有所阐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全面介绍了。

4 关于资讯服务

早在20年前,王先生就敏感到图书馆资讯服务的发展前景。在《30年后的图书馆》一文中断言:“未来30年间,图书资料增长之势,有如怒潮,面对这一发展趋势,负责管理及运用图书资料的图书馆,如何始能有效而迅速的去选择、搜集、组织及利用这庞大的资源,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这将成为图书馆界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并针对当时发达国家资讯科学的发展,构想了一种资讯网络:“图书馆网状组织系统是现代图书馆之一发展趋势,亦是图书馆业务合作经营之一结果。其构想是某一地区或是某一类型的各图书馆纳入一合作组织系统之中,构成一严密的资讯网,各馆图书资料成为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一部分,彼此利用长程或短程通讯系统相互联系、合作支援、互通有无。在这种组织中,各地区的中心图书馆搜集资料讯息,将其内容予以索引、摘要、编译、储存在电脑系统之中,供整个系统中的图书馆利用”。“就图书馆的功能来说,图书馆已从一社会教育机构发展成为一资讯传播系统。就国家的建设发展来说,图书馆为一知识技术情报中心,它搜集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世界上的新知识,并加以分析、存储,随时供备学者专家检索参考”。这是一种现代情报服务中心的构想。

10年后,他在一次有美国资讯科学专家参加的“图书馆自动化与资讯网研讨会”上,介绍了台湾当时正在实施中的三大资讯服务网络系统计划,并对80年代台湾的图书馆资讯服务网络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套比较对路的政策性思路,对台湾的资讯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又过了将近10年,王先生在一次发言中描述了台湾资讯服务发展状况:“目前各图书馆自动化作业已普遍推行,并卓有成效,现正朝向资讯与书目网络系统研究发展。……就目前各馆发展情形来看,统整与合作的观念实有待加强,资讯服务政策之研订确有需要”。他突出了两点:一是图书馆资讯网络是资讯网络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资讯服务”性质的网;一是这个网络还要“统整”,既要在图书馆界内“统整”,又要与整个资讯网络“统整”。这是比较客观的一种图书馆资讯服务发展思想。当然,由于科技体制和文教体制的不同,台湾的资讯科学在图书馆中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与大陆的科技情报学及情报事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王振鹄较关注于资讯服务和资讯网络的发展,并未延及其他,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

5 关于图书馆管理

王振鹄在台湾图书馆界40年,历经各个管理层面,是台湾图书馆界的管理权威。他的管理思想理念主要体现在80年代中期一份以《建立图书馆管理制度之研究》为题的课题报告中。

这个专题报告,是王振鹄主持的一专家组通过全面调查统计、整理,并参照英、美、日、丹麦等国情况经过分析研究而撰写成的。该成果的结论充分体现了王先生在图书馆宏观管理上的学术观念。王先生指出:“我们希望:(一)使图书馆能适应现况,并遵循文化建设原则而有所发展;(二)配合资讯工业的发展,图书馆应利用电脑来积极处理资料,以精减人力、物力,并发挥图书馆的效能;(二)鉴于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图书馆事业不再是经营一座图书馆而已,而是著重于图书馆的系统和制度……”。这是对宏观管理进行研究的三点原因,强调了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前提下要有“效能”观和“统筹”观这一宏观管理思想。该研究课题的结论部分提出:“(一)订定图书馆法,作为发展图书馆事业之依据;(二)专设图书馆事业规划机构,统一有关事权;(三)规划建立图书资讯网;(四)提升图书馆教育至研究所阶段,以培养具图书馆学专门技术与学识的人才”。这四项宏观管理的具体指导思想是:“法规为图书馆设立的依据,治事的张本;而标准为图书馆事业努力的目标与工作的准则……就图书馆事业之整体规划与全面性发展而言,如能制订一统筹全面图书馆事业的基本大法当更理想”。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职能管理,该报告结论中也有详述。

王先生另一个宏观管理思想是建立图书馆合作制度。“建立图书馆合作制度,以精简人力物力,提高服务效能;图书馆由于人力物力及搜藏所限,服务范围和对象常受限制,解决之道,惟有合作之途。合作制度应包括多方面,如合作采访、集中编目、馆际互借”。这种“大图书馆”观及广泛合作思想使台湾图书馆的整体效能大大提升。

总之,王振鹄的宏观管理思想并无过多的理论探讨,但却深深体现在他亲自主持的各项大的活动之中,长期实践,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卢荷生教授在《当代图书馆事业论集——庆祝王振鹄教授七秩荣庆论集》寿序中高度概括了王振鹄教授的学术思想:“我们觉得:王教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图书馆学的天地里,学养上兼备学术修养与实务经验,观念上兼顾教育事业与文化传承,实务上兼及科学管理与人性领导,作为上兼能宏观思考与细部运作”。这是十分贴切的。

6 关于图书馆学教育

王先生40年间除担任高层管理职务外,还是德高望重的图书馆学教育专家。王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从其在《建立图书馆管理制度之研究》报告中制订的各层次教育发展的“宗旨”与“原则”中窥见一斑。

对于整个学校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各级图书馆与资料单位从业人员以及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人才”。其原则是:“以坚定专业信念与专业精神为导向,学理与技术兼顾,知识与实务并重”。

对于大学部教育,“宗旨:培养通才”。

对于研究所教育,“宗旨:培养中上级管理人才及继续研究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范围,“各系(所)宜就原课程重点及各背景发展特色,分工培养各种图书馆人才,避免重复:师大以培养师质为宗旨,故其社教系图书馆(专业),应以培养社教机构及公共、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主;台大、辅大应以培养专门图书馆与学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主;淡江大学因其系名为教育资料科学系,其课程内容包括图书馆学、视听资料和电子计算机资料处理三方面,故应以培养非书资料的技术管理人才;……在研究所方面,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目录学组自以培养目录、版本学人才为主,台大图书馆学研究所成立未久,发展重点可在图书馆行政管理或资讯科学方面”。这种分工培养人才的做法,在台湾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可以利用各校师资特色或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方面也可为图书馆培养更合于实际需要的适用人才。

此外,对学校教育该报告也提出了三点看法:“未来图书馆人员教育,应逐渐提升到研究所阶段,研究所招生之对象为大学部各科系毕业生获有教育部认可之学士学位者,以培养各科图书馆人才”。“为适应资讯时代之要求,应加强各图书馆科学及研究所有关资讯之课程,诸如资讯概论、计算机课程、资讯处理、线上作业等”。针对目前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到图书馆的比例太低(约20%),“今后除应设法改善人事任用管道外,图书馆员应重质不重量,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并务期毕业生均能在图书馆岗位工作”。

对于在职训练,其宗旨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精神”。其原则是:“以加强专业信念与专业精神为导向,偏重实务之研习”。

对于图书馆公众教育,其宗旨是:“培养一般人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介绍利用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其原则是:“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宣扬图书馆的重要性及其服务措施”。主要采取“利用大众媒体宣导图书馆观念”、“订立‘图书馆利用教育’实行纲领”、“各级学校开设图书馆介绍课程”等具体措施来广泛实施公众教育。多年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台湾图书馆界通过举办图书馆宣传周等活动向社会宣传图书馆,并利用传媒提出开展“书香社会”的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 关于中华图书馆事业

王振鹄先生常常把图书馆事业置于社会大环境中以更宽的文化视野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图书馆事业。他一生中曾主持了两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一项是以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身份主持建成了“汉学研究中心”;一项是以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身份参与台湾地区各市县文化中心的建设项目。这两项与图书馆事业密不可分的业绩,正是基于上述学术思想的底蕴,从而使王先生为中华民族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台湾“中央图书馆”的“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81年。它的任务是调查搜集汉学资料,报导汉学研究动态,编印各科书目索引,出版汉学研究论著,建立学人专长资料,提供影印代购服务等。从该中心已有资料来看,已搜集流散在国外的历代中国古籍或其影本如经书、明人文集、明清方志、明代政书奏议等;搜集法国、英国所藏敦煌遗书微卷12余万卷,内容为佛经、道经、曲子、变文及经史子集四部古籍;搜集海外中国研究的博士论文及汉学学位论文以及台湾学人所需的大陆出版的史学、哲学、文学、社科、艺术、考古等方面的学术著作、期刊。

该中心除提供借阅和复制服务外,主要是出版报导性、目录性和研究性学术刊物与丛刊,实际上是一种社科情报工作。此外还组织了“中国思想史国际研讨会”、“方志学国际研讨会”、“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明代戏曲小说国际研讨会”等。

王振鹄先生的学术思想还涉及到图书馆具体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诸如分类学、目录学、图书资料搜集、图书馆服务、各类型图书馆等,本文不可能全面触及。仅选上述茕茕大者略作粗浅探索,以作抛砖之希企,并就教于方前。

The Chinese Famous Library Science Scholar Wang Zhengu's

Thoughts and Practice

Cui Yu Kang Ju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Library)

[Abstract]With the materials the authors have read,they give a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rrangement,introduction,analysis and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houghts of library science, librarymanagement and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of Mr.Wang Zhengu--afamous library science scholar of Taiwan,China.

标签:;  ;  ;  

中国台湾图书馆科学家王正虎的学术思想与实践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