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相应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环境污染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促进生态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要点
1、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离不开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则城市建设是失败的。在以往城市开发中,过度浪费城市资源,导致资源短缺,使城市陷入发展困局。一个城市若想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需要在生态上下功夫。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保证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以及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特点,通过对经济、社会的导入,使自然环境更加符合生态要求,符合时代需求。生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前提基础。生态规划从根本上能够解决好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矛盾,使人类更加舒适地生活与工作,建设出更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
2.1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还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人们紧张的生活作为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针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规划安排,而对城市周边的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地进行研究,使其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更加顺畅地进行联系和交流。
2.2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
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2.3生态文化建设
2.3.1注意城市山水以及历史文物古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的保留,这是由于其在适应周边环境和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方式都具有相对平衡的区域空间范围,其生态保留价值重大。尤其在生态和谐城市构建过程中,将自然的景观元素与城市的景观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为城市空间塑造保留趣味性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为城市居民提供异样的休闲好去处。
2.3.2注意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这是由于湿地资源在城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在生态和谐城市建设中应注重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尤其是应加大力度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湿地。
2.4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地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同时还能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现象。
3、实例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
3.1工程概况
某水城项目属于生态度假区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设计目标是打造吸引高端商务人流的商务旅游目的地,为城市提供MICE模式的综合发展空间,形成旅游生态度假版块,助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2总体规划的生态设计
规划方案形成“二肺一心一轴”的结构。设计运用大量的水面,形成位于东西两侧的两个“蓝肺”。用地中部的度假屋组团形成密度最低的“绿心”,并且景观视线上与高山形成联系,完成了与高原山水环境的最大融合。区内由一条主要道路将所有功能组团串联,由西到东布置了若干个低层住宅组团、度假公寓、度假屋组团以及酒店设施。其中低层住宅采用三种组织形式,一种为6-8户的联排形式,另一种为8~12户围合的古城院落式。另外还有四层的户型,通过错位排列组合成丰富有趣的院落空间。南面用地坐拥优美的海洋景观资源,分别布置了高端低层度假屋以及度假公寓区、湖岸五星级会议度假酒店。在不破坏现有堤岸和保证退缩间距合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湖景资源。其中高端低层度假公寓区正朝高山方向,其余度假屋在满足消防以及交通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水岛的形式,四面环水,主要朝向也朝向高山。湖景客房主要为南北向平行设计,与公共部分围合成一个主庭院,其中布置有露天泳池、亭台楼阁。中部为岛岸度假住宅区,采用独栋的超低密度设计,组团四周环水,打造舒适、私密的居住环境,保证了每栋住宅的均好性。用地北侧布置两层的商业区,建筑空间在满足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充分采用古城商业街的肌理,并且形成一条商业内街,布置以小溪、小广场和舞台,并且在通向高山的方向形成小尺度的商业广场。
3.3绿地系统的生态设计
该方案绿地系统规划遵循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内以用地中部约20公顷的人工湖为小区绿地景观,结合用地南侧和用地北侧的高山形成景观轴线。各建筑组团内以建筑布置形态形成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的组团绿地。市政道路及小区路两侧均布置3~5米的绿化带。
园区的绿地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公共绿地,占总用地13.17%。第二层面为前置绿地(建筑退界后留出的绿地),一般在3~8米之间(12~20米道路留3米、25米道路留5米、32米道路留8米)。第三层面为地块相邻绿地,规划相邻地块建筑退界后留出的绿地,一律不得小于8米。
3.4交通系统的生态设计
绿色交通的运用:步行、有轨电车、专用车道等将成为这座生态新城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市内还布置有大量水网等,可方便电瓶船的行驶。规划区内设置七处码头,通过便捷的航道相连接,形成区内独具特色的水上交通体系。附近海岸设两处码头,可乘坐游船出海。同时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中的基础设施都力求使用本地生产的设备,从而减少了进口设备的运输过程,有利于减小碳排放量。
结束语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我们开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考虑方面。因此,在实际生态城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握一定的设计原则,坚持生态城市设计的经济性、地域性、服务性以及安全性等。这样规划出来的生态城市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2]黄淼.浅析生态型城市规划[J].城市建筑.2015.
论文作者:郑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绿地论文; 高山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交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