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核能力对比与核政策分析论文

印巴核能力对比与核政策分析

高玉峰/文

南亚次大陆拥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国家只有两个——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宗教差异很大,政治体制迥异,联盟国家互质,种种差异造就了两国在南亚安全局势中的对立,即使宣称无意充当次大陆霸主角色,但非此即彼的自我选择决定了两国未来发展中在传统安全领域展开更激烈的角逐。

其实,在这些“挑战”中海尔挑战的都是家电行业的用户痛点,比如在冰箱行业,各大企业都在想如何极致保鲜,洗衣机行业都在想如何降噪,空调如何将空调与净化器合二为一……海尔通过不断挑战不可能,为用户创造新可能,F+冰箱为用户带来食材细胞养鲜;海尔原创直驱变频科技,打破传统皮带电机束缚,从源头降噪,实现洗衣机极致安静平稳运行等等。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研发

1974年5月18日,在巴基斯坦战败后的第三年,印度在靠近巴基斯坦东部信德省边境的拉贾斯坦邦博兰克的塔尔沙漠进行了代号为“佛祖的微笑”的首次地下核试验, 90年代中后期,印度核武器逐渐成熟。瓦杰帕伊上台后, 为了增加对其内阁的支持率,争取长期执政,也为了保持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印度于1998年5月连续进行了五次地下核试验。至此,印度经过了将近四十年时间,正式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

巴基斯坦发展核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真纳建国之初,就有一批巴科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联名致信彼时的总理阿里·可汗要求发展独立的核工业,当时上书的目的主要在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真正使巴基斯坦权力高层意识到拥有核武器的重要性源于1965年印巴战争,关键人物是时任巴外交部部长阿里·布托。他到处游说政府官员拥有核武器的必要性,甚至毫不夸张地提出:“如果印度率先发起核打击,巴基斯坦只有吃草吃树叶的结局,因此必须拥有我们自己的核武器,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1971年印巴战争在西线爆发,战争的结果是一个统一的巴基斯坦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巴基斯坦虽然输掉了战争,但其核武却迎来了曙光。在国内公众和媒体的压力下,军政府不得不向阿里·布托屈服,交出权杖,阿里·布托顺理成章掌管了巴国内所有核研究组织的决策权。

巴基斯坦和印度核力量对比

按照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2013年的研究结果,巴基斯坦拥有100~120枚高浓缩铀核弹头,而印度则拥有90~110枚。巴基斯坦约有30%的核弹头采用空射载具,其余则采用地对地导弹投送(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弹),印度的投送工具射程更远,部署更为灵活,而且拥有潜射运载工具,具备一定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LEC评价法是由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了的对潜在作业环境中的风险源进行半定量评价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式(1):

美国防核扩散分析师于2012年5月10日发表的国会研究报告中估计巴基斯坦拥有90~110枚核弹头,年产武器级高浓缩铀100公斤,拥有投送距离从200到2000公里的各类战术导弹,并可核常兼备,这与和平研究所的估计基本吻合。

印度的核主张,据1999年2月15日《印度报》刊发的相关文章称,“虽然目前印度政府没有明确的核战略阐述,但是政府已经透露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原则,只会在对方首先对印度使用核武器后进行核反击。由此可以看出印度相较于巴基斯坦在核武器方面至少有两个优势:第一,核武力量更强大,数量更多;第二,至少拥有对巴基斯坦的二次核打击能力。正是由于“不首先使用”原则在国际道义上的无可指责性,印度迫切希望巴基斯坦也能遵守这一原则,随着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核武器能否保持区域平衡又成为重点关注话题。

基于两国领土接壤的现状,双方近年来都大力发展可以同时装在常规弹头和核弹头的导弹,在射程方面印度要大大领先巴基斯坦,但无论是印度的“冷启动”策略还是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都瞄准了中近程弹道导弹这一性价比极高的“利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巴基斯坦射程60公里的哈塔夫-9和印度射程200公里左右的布拉莫斯导弹。按照巴基斯坦军方最新的战术构想,在巴基斯坦东部以及克什米尔与印度交界地区将密集部署大量短程弹道导弹,一旦发现印度有大举压进的迹象,不排除将使用小当量核弹头率先发起攻击。

印度、巴基斯坦核策略的不同

截至2013年,印度拥有110枚核武器,且已生产了足够多的武器级钚,可迅速制造75-110枚核武器。从弹头数量上看,印度并不占优,但是印度具有较巴基斯坦更强大的核燃料制备能力和储量。从核武化的威力来看,印度选择了爆炸当量更大的钚作为核燃料。1999年,估计印度有800公斤分离的反应堆级钚,总量为8300公斤民用钚,足以供大约1000枚核武器使用。

当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大多从建筑物业后勤管理的角度进行投资建设,如何对建筑运行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发掘数据潜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发展,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技术,进一步分析建筑运行的规律,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实现建筑运维的精益化管理和增值化服务[5]。

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隶属于美国阵营,在军事装备和军事思想上都向美军靠拢,对“首先使用核武器”有例可循,但对于这一战略最终提出则是从巴基斯坦传统军事实力以及地区安全形势出发。不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主要针对印度。为了避免核按钮的“误按”,巴基斯坦确定了四条清晰的不可触碰底线,一旦印度方面越界巴基斯坦将毫不犹豫地首先使用核武器。简单来说,巴基斯坦的核战略是基于“威慑拒止”考虑,印度的任何攻击手段,只要突破了巴防线且可能造成巴全线溃败,而巴军无法采用传统军事手段与之抗衡,巴方将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先发制人”的核战略,旨在弥补对印度军事实力的不足。巴基斯坦现在所采取的战略属于“最小可信威慑”范畴。

巴基斯坦官方当时界定了四类“不可逾越”门槛,一旦印度越过,巴基斯坦将首先发动核打击。这四类门槛主要包括:一是空间门槛——如果巴基斯坦传统军事力量可能无法阻止印度军队的大规模越境,巴基斯坦将首先发动核打击。例如,巴基斯坦一直视“印度河谷”为东北-西南方向标志性红线,一旦印度军队越界并占领关键地区,巴将以核手段进行报复。二是军事门槛——如果巴基斯坦军队遭受到压倒性打击,特别是空军遭受到大规模打击时,如果首都伊斯兰堡判断巴军队可能出现溃败从而丧失国土防御能力,巴将可能迅速发动核打击以扭转局势。三是经济门槛——如果印度海军封锁巴基斯坦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港口,造成巴基斯坦大规模物资进口阻断,或者在印度河、姆河、杰纳布河等河流上游节流造成下游的巴基斯坦供水短缺,而巴海军又没有能力打破印度的封锁和垄断,则巴基斯坦将诉诸核手段解决。四是政治门槛——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学者和政治家们在前三类门槛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判据,认为无论属于哪种具体形式,只要确认印度在试图颠覆巴基斯坦政权,或唆使巴基斯坦内战乃至造成分裂,巴基斯坦政坛内部各种政治力量在角逐的时候,军方应首先对印度以核武器的回应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这一点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同是基于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孟加拉国的独立。

(华东师范大学)

标签:;  

印巴核能力对比与核政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