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典型的重难点——阅读教学, 因为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较差, 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正处于学习发展的态势之中, 所以他们不能够完全自主的消化一篇文章,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的进程, 才能够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122-02
纵观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 都将教学的焦点放在了生字词的基础教学之上, 忽略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 这样对于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而言就很不利, 因为阅读和习作才是需要综合化运用语文知识的两大模块, 过分强调字词等基础内容的学习反而会约束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发展。因此, 针对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发展需求, 小学语文老师就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尝试一种读与写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在日常教学之中尝试进行阅读与习作的协作教学, 充分保障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一、“读与写”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读与写”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老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 协调“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 让学生在阅读之中习作, 在自作之中阅读, 从而优化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都知道, 阅读需要注入自身全部的精力, 只有系统地分析文章, 并且有针对性的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才能够梳理出文章的发展脉络, 才能够有效地完成一次阅读。当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系列的阅读学习之后, 他们必定会对作者的文章布局、情节发展以及具体的描写产生一定的思考, 在这个时候辅之以习作教学, 就能够让学生转思考为实践, 将阅读中获取的语言排列经验及时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资源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习作能力, 帮助其活跃思维。“读与写”教学的开展非常简单, 就如同它的教学内涵一样, 只需要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处理好“读”与“写”的逻辑联系, 丰富教学的开展形式, 就能够有效地起到对学生们的培养作用。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当学生要写一篇关于风景的文章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构思文章, 然后让他们来具体习作, 最后再批改。而“读”与“写”的教学步骤则是老师提前让学生们阅读风景叙述文的相关素材, 然后让他们总结一下这些素材在表述中的精彩之处, 再将自己的思考体现在接下来的临摹习作之中,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习作思维。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 老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到二者的协调性练习, 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将在下文做具体的表述。
二、“读与写”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分析
1.以阅读促进学生们的习作学习
上述中大致描述了“读与写”教学方法的开展方式, 但是要想有效地完成这种教学老师必须合理地处理好读与写之间的联系。结合一定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读与写”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以阅读来促进学生们的习作学习”。老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 必须考虑到阅读素材, 必须用精彩的阅读素材来打开学生们的语文思维和语文视野,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其引导至下一步的教学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具体针对这种“以读促写”的语文教学方法, 它其实主要就是先让学生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阅读, 通过阅读一定量的素材来打开自身的思维, 来更好地了解一些描述方法、情感表达方法和文章布局技巧等等, 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们的语文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况。其实在传统型的习作教学之中, 语文老师会着重进行习作语法教学, 老师也会整合出文章表达的技巧等, 但是那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枯燥单一, 小学生们天性比较活泼, 他们对那种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很难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注意力,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传统习作语法课教学效率差的原因。而本文讲述的以阅读来促进学生们习作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状况, 老师在进行习作之前, 准备好有关于习作内容的阅读素材, 让学生首先进行阅读, 然后通过阅读之中获得的一些信息来及时运用到下一步的习作之中, 这样其实也同步达到了汲取优秀作文表达技巧的教学任务了, 只不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但有一点值得老师注意, 因为小学生们的生字词积累比较少, 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也较差, 因此老师在选择阅读素材是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 不要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在选择题材时也应该指向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尽量选择那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充分保障教学效果。2. 以习作来深化学生们的阅读理解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以读促写”教学之后, 老师就应该着手“读与写”教学法的第二个阶段——“以习作来深化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老师需要深刻地认识到, 读与写这两种教学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 二者都直接指向于学生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因此, 学生们完成一篇习作之后, 老师要及时针对学生们的习作进行批阅, 找出学生们习作表达上、思想深度上的不足之处。然后老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足之处进行阅读的深化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同素材的二读、三读以至于他们完全理解了优秀素材的精彩过人之处, 找到了习作表达的亮点, 然后老师再要求学生们具体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和优化, 这样便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和习作素养。例如, 学生们完成了一篇风景叙述文之后, 老师在文章批阅上面标示作文存在的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们返回阅读环节, 找到自己所参考的那几篇阅读素材, 通过结合阅读素材中的表达方式来具体针对老师所指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临摹创作, 改掉文章的语法与表达问题, 润色文章, 最终找到优化文章的技巧所在。这样就充分协调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挖掘语言表达的灵妙之处, 强化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3.做好补充教学
良好的教学绝对不止于教室或者单一的教学思维, 因此老师想要充分发挥“读与写”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就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征进行补充教学。补充教学的范围很广, 可以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补充、教学的范围上来补充、复习与巩固的环节上来补充等等, 老师的选择面非常广, 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核心——让补充教学有机协调于“读与写”教学。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小说仿写, 老师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深度地挖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 老师可以组织课后的阅读活动, 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兴趣等, 诸如此类。教学的开展方式是千变万化的, 但是老师必须要认识到补充教学的焦点是补充学生们的习作学习和阅读学习, 让他们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 不拘束于课堂单一的学习环境, 只有真正了解到这点才能够彻底优化“读与写”教学, 深化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 也是其难点所在, 老师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解决这一教学需求。而“读与写”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单一性教学枯燥、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老师需要积极学习这种教学模式, 要汲取最新的教学理念, 充分在日常教学模式中贯彻这种教学思维, 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 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福英.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 2017, (04) .
[2]尚建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教育, 2016, (12) :2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巜小学高段“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CJC045)
论文作者:李艾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学生们论文; 习作论文; 老师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有效地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