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当前,世界各国正共同追求一个目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得到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的发展观,必然会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体育这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更是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是达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能动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需要通过体育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体育也必然随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可持续发展观是时代变迁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缓解,“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一般集中在经济领域的产值增长、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提高等意义上。近100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使经济增长了几十倍,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现代人在一致惊叹科技革命的奇迹及其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时,陶醉于从未有过的物质享受之中。然而,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早已透过歌舞升平的繁荣表面,敏锐地察觉到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并尖锐地提出了伴随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三方面的严重问题:(1)人口的爆炸性增长,20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已达到57亿,并仍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继续增长;(2)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短缺,以及与此相关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3)工业化国家的贫富悬殊带来的人类道德衰退,“损人利己”作为一种驱动力导致了人类责任感、历史感的淡漠。这些严重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的矛盾的产生和加剧,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继续发展。于是,在70年代,由欧美一些经济学家组成的“新经济学研究会”(简称TOES)就提出了“持续发展观”。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的未来》的报告中,表达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但直到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会议上才形成共识,成为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潮流。1992年,“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巴西召开,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以正式形成,并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写进了所有文件,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此,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统一,努力做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达到全面提高;(2)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使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可靠的环境和物质基础;(3)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重建道德规范,解决好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国从1993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于1994年3月编制正式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然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该议程提出了至2000年该战略的主要内容:(1)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2)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3)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4)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部分写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水平”写进这一张宏伟纲领中,可见我国已把体育的全方位发展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从上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实现这一战略的制约因素尽管有很多,但根本的和关键的因素是人,是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从理论上阐明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的投资,也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体育的关系,正是交汇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这样一个交汇点上。因此,现代体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可持续发展中的现代体育变革
首先,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竞技体育。在前苏联,竞技体育是作为体现国家优越性和提高其国际威望的重要手段。在195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取得好成绩后,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前苏联很快成为世界竞技运动强国。象前苏联一样,中国也重视把竞技运动作为获得国际威望的手段,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竞技体育的大国,并于1995年再次制定了《奥运争光计划》,以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运动。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业余训练法”。1988年夏,联邦德国体联大会通过一项重要决议:建立全国竞技体育委员会,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的竞技体育运动。日本在亚运会和奥运会落后于中国、南朝鲜之后,也在开始寻找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十分注重发展竞技体育。从而使竞技体育不断走向大型化。在规模上,从1896年开始的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届只有9个项目,13个国家和地区的28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到1996年第25届奥运会,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选手参加这次大会。目前国际奥运会成员国已达197个。在影响上,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6家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每天至少有10亿多人收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电视观众达到200亿人次。奥运会成了世界性的体育节目,成为检阅世界体育运动水平和世界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盛典。在资金投入上,各国根据本国的财力、人力、物力,不断增加投入。据有关材料报道:蒙特利尔奥运会耗资65亿美元,莫斯科奥运会耗资90亿美元,巴塞罗那为申办奥运会用去活动费1500万美元。1996年NBC为转播亚特兰大奥运会用了4.56亿美元,创下最高纪录。此外,竞技体育的不断商业化,科技进步在竞技体育中的广泛应用。这些无疑都促使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府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全民健身。80年代后期以来,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实行旨在发展全国健身活动的各种纲要。如美国在1980、1990年分别制定两个10年规划:“增进健康,驱除疾病的国家目标”规划和“2000年健康人”规划。80年代成立“健康与体育总统委员会”,制定妇女体育、体育新闻、残疾人体育、学校体育等各种法规;美国推行“体育总统奖”活动,凡达标者可获“总统身体锻炼奖”;他们将10月9日定为“跑步与健康日”,5月为“健康月”,提出“与其依靠药物,不如依靠健身”的口号;1983年,美国人健身消费达70亿美元;特别重视青少年体育,1988年在学校系统推行“最佳体质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日本在《城市公园法》、《自然公园法》等法规中规定要允许群众在公园里从事健身运动;日本还制定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法》法令,由政府负担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指导员增训、体育运动服务补助等费用。最近又制定了《迈向21世纪体育振兴策略》,法国设立跑步日、自行车日、徒步旅行日、长距离滑雪日,提出“为心脏健康而炼”,并在《体育法》明确规定:凡是工业区的住宅区,必须建设体育设施,都必须向老年人和残疾人开放,在社会上广泛开展“3个8”运动(即游80m、跑800m、走8000m),人均体育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支出的10%。澳大利亚的《国家体育余暇计划指标》,德国的“黄金130计划”以及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等。正是由于这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才使发达国家“体育人口”保持在70%左右的持续发展,我国的职工“体育人口”达40%。世界“体育人口”不仅是体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也是推动体育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促使重视全民健身,成为世界体育的一大潮流。
再其次,社会及体育组织方针政策转轨,领导新的体育潮流。1964年《国际运动与体育理事会》发表《体育运动宣言》,提出“每个人都有从事体育运动的权利”。着重强调发展群众体育的必要性。1966年欧洲体育理事会号召不分性别、年龄、种族、阶层,都应走进运动场,形成“第二奥林匹克运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宣布《体育运动国际宪章》,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发展大众体育”。198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群众体育委员会,宣布其宗旨是“扩大活动范围,探索新的发展前景和新的平衡,更全面地满足人们的愿望”。国际奥委会开始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卫生组织、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联合签署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协议,提出“合作的目标,是促进全民体育和全民健康”。1994年在乌拉圭召开第5届世界群众大会主题便是“群众体育与健康”,口号是“2000年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同时,国际奥委会不仅在组织上,还在经济上转向支持全球群众体育。在群众体育潮流的推动下,有关群众体育的学术组织也纷纷成立,召开会议讨论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阐发、研究群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以发展人性和人体为己任的现代体育,它的发展必然纳入其中,因为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 影响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奥运发展史上,记载了许多不持续发展的史实。战争、宗教的征服力,毁灭了古代奥运会的人类文明,第1、2次世界大战破坏了现代体育运动会的周期性连续;政治的功利阻挠了成员国的参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领导层权力斗争,收受贿赂,特权和腐败等成为侵蚀国际奥委会肌体的一个顽症,为奥林匹克运动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在人类体育发展史上,同样记载着社会的停滞和破坏,致使体育人口下降乃至趋零的惨景。这就是说,体育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另一方面,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潜伏着各种危机。如果体育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重视这些问题,逐步加以克服。
4.1 过渡的商业化开发带来了现实的潜在的威胁
奥运会的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奥运会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回顾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人们不难看到,正是有了商业驱动,奥运会才成为世界的一大奇观。不论人们对商业化的态度如何,都不能否认商业化促进奥运会的发展这一事实。从奥运会诞生的第一天起,来自经济方面的威胁,就一刻没有消除过,以至到70年代末期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只有一个城市愿意承办。正是80年代开始走上彻底商业化道路,才使奥运会得以存在下来,并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其他竞技体育运动会也相继走这条发展道路,才使当代体育进入空前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过渡的商业开发有可能使体育运动背离其崇高的思想目标,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商业化不可避免地与现代体育的崇高理想发生冲突。其次,商业集团的利益,特别是电视广播公司的利益可能对现代体育的发展形成某些消极的干扰;再次,商业化有一种潜在的倾向,就是将体育运动会尽可能地限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举办以便获得最大利益,这不利于体育运动普遍性的原则贯彻和实行。因此,能否对商业化这匹烈马进行有效的驾驭,将商业化限定在操作手段的位置,而不使之变为追求的目标,是现代体育运动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4.2 体育政治化是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难题
奥林匹克章程里所讲的体育不许政治干预,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体育脱离不了政治,上层建筑不可能逃避政治影响,这是因为,国际体育竞赛的胜负总是伴随着升国旗、奏国歌等渲染民族国家意识的一系列壮严仪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各国通过国际体育竞赛的获胜,可以激发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对民众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现在各国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视奥运会。同时,国际奥委会也努力利用其影响为世界和平做贡献。1992年提出“奥林匹克休战”倡议。1993年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号召从奥运会一周前到一周后休战,并确定国际奥委会百周年的1994年为体育与奥林匹克理想年。也正是因为体育政治化的参与,一方面,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民族自信心,维护国家的尊严,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国家威望和达到政治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国际体育组织的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员,很多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客,必然代表国际资产阶级的利益,排挤压制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个别霸权主义国家利用的工具。例如,1980年美国抵制在前苏联举办的奥运会,1984年前苏联又抵制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朝鲜、古巴没有去参加。1992年东欧剧变,联合国制裁南斯拉夫,不允许南斯拉夫的运动员代表南斯拉夫参加奥运会比赛,还有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过程中,美、英等国的反对和破坏我国申办。都是最好的实证。由此可见,现代体育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坚持自己的宗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政治的干预和政治的利用,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才能确保竞技体育健康、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4.3 兴奋剂是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的阴影。
兴奋剂是商业化下盛名、厚利、重奖刺激的副产品,是攀附在现代体育运动上的一大毒瘤,是体育运动竞技本质异化的自然产物。从竞技原则看,使用兴奋剂从根本上毁灭公正竞争的竞技特征和社会意义,导致运动员间,国家民族间的不信任和矛盾冲突;根据可持续性的原则确立,体育的发展是同人才资源保护和发展相统一的战略,兴奋剂致使无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天才的苗子生命受损害,运动生命夭折。1981年美国学者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中写道:可持续发展原理说明:质的发展能长期维持,而量的增长是有限的。竞技体育的“质”,体现在水平提高的幅度、广度以及身体健康、生命不受损害等方面;竞技体育的“量”,是指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因此,竞技体育的“质”,在于人才资源的开掘保护,应利用技术进步——专项技术、训练技术、场馆器材及运动装备技术等来调遣人的大部分未被开发的潜能和物的科学技术价值,坚决反对人才资源的过渡利用,兴奋剂刺激的“泡沫成绩”,是摧毁“质”的前提下,获得暂时的“量”的增长,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而无体育运动的发展,使体育陷入“无发展的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泥沆。这些“化学运动员”的出现,使现代体育运动面临毁灭性的危机。因此,世界各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提高了检测技术的水平,而且采取了与各国政府和各种体育国际组织协同作战的策略,并增加了赛前的抽查,使兴奋剂滥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由于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动因仍然存在,使用禁用药物的手段、方法也越来越隐蔽、复杂。所以,使用与反使用、检测与反检测的斗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可以这么说,全球性的反兴奋剂是人类挽救职业体育滑向深渊而维系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4.4 腐败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隐性阻力
由于国际体育组织机构的封闭性,缺乏民主监督,导致国际体育运动领导层的种种腐败现象。如权力斗争、收受贿赂、特权与腐败等,已经成为侵蚀国际体育组织肌体的一个顽症。此外,在赛场上对裁判施以贿赂,甚至以女色为诱饵的恶劣行径也在流行。一些素质不高,道德低下的裁判员,故意偏袒一方,整治另一方,“打黑分、吹黑哨”的现象愈演愈烈。假体育、假比赛、打假球使竞技体育失去魅力和价值,限制了运动自身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竞技体育的宗旨。可以说竞技体育必须克服这些腐败现象,坚持公正执法、公平竞争、文明的原则,才能使竞技体育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4.5 “体育人口”是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难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感到:群众体育有着超乎竞技体育之上的、更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没有群众体育作为基础的竞技体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竞技体育作为龙头的群众体育难以展示它吸引人的魅力。为了衡量群众体育的发展程度,60年代以来出现一个新概念——“体育人口”。有的将每周参加两次以上体育活动,每次活动1小时以上的人,称为“体育人口”。有的则将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半小时以上的人,称为“体育人口”。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统计,有的国家称“体育人口”已达到全国人口总数40%,有的称已达到50%,也有一些欧美国家称已达到60%以上。尽管标准不完全相同,统计数字也不一定精确,但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年来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确实是前所未见的。尽管如此,但群众体育无论在资金、场地、设施、组织、科研等方面,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资金、场地、设施最为突出。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人均体育场地在1m[2]左右。而已建成的大、中型体育场馆,绝大部分是竞技体育模式,功能单一,适合训练和竞赛,不大适合于群众体育活动,而大众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设施远不能满足婴幼儿、中年、老年、妇女、青少年、伤残人等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求。加之学校体育还没有完全担负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健康观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人口”的提高。因此,加大对群众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等的投入和学校体育的改革,是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关键,也是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5 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可持续发展观是时代变迁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必须克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崇高目标,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以其智慧理性地运用科学技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体现体育对人类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