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在大豆高产中的合理应用_大豆论文

氮磷钾在大豆高产中的合理应用_大豆论文

大豆高产中氮磷钾的合理施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高产论文,中氮磷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豆需要矿物质营养的种类全,且数量多。大豆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钙、镁、硫、氯、钼、锰、锌、硼、铁、铜等十余种营养。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大豆植株每生产100千克籽粒及其相应的茎叶,将要从土壤中吸取6.27~9.45千克氮、1.42~2.6千克五氧化二磷和2.08~4.9千克的氧化钾。

一、大豆的氮素营养

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很高,氮素是构成大豆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细胞质、细胞核和酶的组成成分。氮素在大豆植株各器官中的含量也比较高,成长的植株平均含氮量在2%左右;籽粒和根瘤中含氮量最高,可达6%~7%。大豆开花结荚期是需氮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氮素供应的多少与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植株获得氮素多则干物质积累的量也多,为大豆高产优质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在大豆的生育过程中,根瘤中的根瘤菌一般每公顷地能从空气中固定氮素45~67.5千克,高的可达97.5~157.5千克,供给大豆吸收利用。在一般的生产条件下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过程中对氮素需要量的20%~30%,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氮素来源。特别是大豆的产量水平越高,由根瘤获得的氮素的比例越大。生产时间也证明,根系发达,根瘤多而大,则植株高大繁茂,健壮而不徒长,大豆就高产优质。

大豆从土壤中和肥料中吸收的氮素,对获得大豆高产是非常必须的。在苗期,大豆根瘤着生的数量少而小,植株尚不能或很少利用根瘤菌共生固氮供给的氮素,吸收土壤氮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对缺氮的土壤施少量氮肥做种肥是必要的,可使大豆幼苗一开始即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待氮肥的抑制作用消失后,即可促进根瘤的发育。由于氮素化肥对根瘤菌固氮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大豆施氮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经过腐熟的肥料中的氮素,适于大豆缓慢地持续地吸收利用。在大豆的前作物上施用多量的有机肥料,大豆利用前茬作物施肥的后效,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二是大豆花期追施氮肥。大豆植株积累氮素最多最快的时期是在开花结荚期,因此,大豆花期追施氮素化肥效果较好。

三是合理施种肥。在土壤肥力较低,不能保证大豆生育达到正常的繁茂度,或早熟秆强的大豆品种,幼苗期需要促进营养生长时,需用氮素化肥做种肥。

四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各自单独施用效果好。

我国大多数种植大豆土壤中,于早期施氮肥是有增产效果的,但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例如,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试验表明,白浆土每100克含水解氮4毫克,种肥施氮增产大豆15%;水解氮4~10毫克,增产6%;但是水解氮高于10毫克时,施种肥反而减产。初花期追施氮肥可以使大豆植株保持较高的氮素供应水平,有利于减少花荚脱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荚粒的形成,从而获得增产。大豆开花期追肥,常用尿素。尿素施入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大约在1~2周后即可达到氨化高峰期,很容易造成氨挥发,降低肥效。近年研制的长效尿素,因含有脲酶抑制剂,这种尿素施入土壤后可抑制脲酶的活性,延缓尿素的分解速度,肥效可达100~120天。因此,长效尿素作为种肥,花期不必再追肥,既可避免施肥作业的困难,又可减少作业的成本。

二、大豆的磷素营养

大豆增施磷肥会明显提高籽粒产量。据东北三省22个磷肥肥效试验结果的统计证实,平均增产幅度在7%~24%,每千克磷肥增产1~2.8千克籽粒。黄淮地区22个大豆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氮30千克、五氧化二磷60千克、氧化钾60千克,其增产率分别为10.5%、14%、5.8%,即施磷肥增产幅度最大。该项研究结果还证实,磷与氮、磷与钾配合施用是中低产区大豆增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但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在缺乏磷素的土壤中施用,对大豆增产效果显著,而在含磷素丰富的土壤中施用,常常效果不佳。据报道,当每100克土壤中的速效性磷(五氧化二磷)为6毫克以下时,大豆施磷效果显著;每100克土壤含速效性磷(五氧化二磷)为1~3毫克时,施磷肥增产极显著;在每100克土壤中含速效性磷(五氧化二磷)为10毫克左右时,大豆施磷肥多数也表现增产。有效磷含量越低,施磷肥增产幅度才越大。

三、大豆的钾素营养

土壤速效性钾包括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两部分。它们的量只占土壤全钾的1%~2%。其中交换性钾约占土壤速效性钾的90%,水溶性钾约占10%。土壤中水溶性钾是大豆根系吸收钾的直接来源,而交换性钾则是水溶性钾的供应者。当大豆根系吸收土壤中水溶性钾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钾能很快释放,补充土壤中水溶性钾的消耗。

在生产高油大豆时,应根据养分对大豆油分积累的影响,适当调整肥料配比。为了增加大豆籽粒油分的积累,应适当降低施氮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的比例。黑土与肥沃的土壤氮、磷、钾比例为:1∶1.8~2∶0.8;白浆土与瘠薄地适当增加肥量,氮、磷、钾比例可为:1∶1.5∶0.8。

联系电话:0451-53627167

标签:;  

氮磷钾在大豆高产中的合理应用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