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唱求[1]2002年在《对韩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方向的研究》文中指出<WP=1>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飞[2]2013年在《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6月30日韩美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3月15日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韩美FTA的实施不仅对韩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周边国家。韩美FTA的实施使韩美两国的贸易额和贸易规模有所扩大,福利有所增加,竞争力有所增强,大大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然而对于韩国的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则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中美两国的农产品在韩国市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由于韩美FTA的实施,将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市场更加困难。伴随着韩美FTA的实施,韩国将立即或者逐步废除绝大部分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关税,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被美国农产品所取代,中韩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将会缩小,贸易环境遭到恶化。通过相似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供求关系叁个维度的分析,得出了在韩国市场中国农产品会遭到巨大贸易转移损失的结论。为了减少和避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转移损失,中国将加快推动中韩FTA中农业协议的谈判。韩美FTA对中韩FTA的谈判也有着深入的影响。一方面韩美FTA能促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谈判;另一方面韩美FTA也将给中韩FTA的谈判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可以预见,中韩FTA的谈判将非常的困难,但是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相互需要,相信中韩FTA最终将会达成。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贸易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作为中韩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贸易额屡创新高。随着韩美FTA的实施,在韩国市场中国农产品被美国农产品所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对韩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额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倒退。为了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以及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中国需要通过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出口质量;通过提高最低价收购政策和以收入补贴逐步取代价格补贴的方式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处理机构;通过中韩两国的差异化生产加强两国的农业合作;通过机制、制度、具体措施和政策的改变完善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通过韩美FTA的签订及实施加快中韩FTA尤其是FTA中农业协议的谈判。韩美FTA的实施给中韩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要不断完善农产品的贸易制度,改善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环境,在WTO框架的指导下,站在战略的高度,确定合理的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过渡时间和自由化程度,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以此尽快完成中韩FTA以及与其他国家FTA的谈判,优化农产品的贸易环境,扩大农产品的贸易规模,提高农产品的贸易质量,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强国。
裴成汉[3]2016年在《中韩FTA对韩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韩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古已有之,这主要是因为两国在地缘上的便利和文化上的渊源,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发展更快,各种产品在两国之间互通有无,双方之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国家,但是,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增长幅度很小,与其他产品的高增长额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在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上持保守态度,对农产品进出口的种类和额度实施严格控制,防止外国的低价农产品涌入导致本国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然而中韩两国在纬度位置和文化习惯上具有相似性,使得两国农产品存在很强的结构互补性,而且两国相邻,运输成本很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前,中韩两国很多学者研究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性互补带来的贸易潜力,分析了当前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呼吁两国政府尤其是韩国政府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但是政府方面做出的努力并不多,韩国对农产品的进出口管制没有太大的改善。近年来,由于世贸组织的压力和韩国消费者的呼吁,韩国政府开始着手应对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尤其是与邻近的中国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两国建立中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中韩FTA),以促进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产品贸易自由化和便利性,可以这一协定生效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当然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找出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契机和存在的问题,并反观到理论中,为中韩FTA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由以下六部分组成: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分析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并从整体上梳理了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接着,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进而为本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对当下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影响因素,为引进FTA效应分析做铺垫;最后,用引力模型对中韩FTA生效后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效应进行测量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彭秋香[4]2008年在《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文中认为自建交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但随着农业的国际化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中国与韩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争端也越来越激烈。本文紧扣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利用市场占有率、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以及农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动态分析,综合评估了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状况。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农产品在韩国进口市场的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也表明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种竞争优势在不断地削弱。从具体产品来看,中国的大米、玉米、蔬菜及水产品在韩国市场一直都有极强的竞争力,其中大米和水产品的竞争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玉米的竞争力波动较大,只有蔬菜的竞争力强劲而稳定;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贸易强度指数测算结果都远大于1,说明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市场的开发程度较高,两国农产品贸易可拓展的空间较小,继续开发过程中贸易竞争关系将逐步显现;而中韩农产品出口相似性程度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中韩农产品出口相似性程度高,而且结构在短期内不太会改变,因此中韩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很难找到互补的合作领域,贸易竞争关系将越来越激烈。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还面临着很多不利的因素,韩国农业的国内支持、一系列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构成了当前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的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针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政策建议,即中国应尽快建立多双边框架下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加紧制定中国农产品贸易战略,立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中韩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开始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多拓展与韩国在非贸易领域的合作机会,有可能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马晓春[5]2010年在《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村发展落后。为扭转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种粮直补”等支持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中国实施农业支持政策起步较晚,目前的支持方式简单、支持政策执行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然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多数都有数十年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历史了。为此,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中国农业支持方式、制定合理农业支持水平,提高农业支持政策执行效率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通过对OECD成员国农业支持政策演变类型进行分类,从分类结果中选择与中国进行对比研究的对象;其次,采取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目的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第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水平的主要因素。第四,通过比较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绩效水平,分析支持政策绩效水平较高国家的原因,并对提高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绩效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类型可以分为4类,结合分类的实际情况,作者最终选择与中国进行农业支持政策对比的对象包括美国、欧盟和韩国。2、虽然对比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农业支持政策的目的迥异,但是由“农产品价格支持”向“收入直接支持”转变是各国农业生产者支持方式的调整方向。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影响其农业支持水平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4、2005-2007年农业支持政策绩效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美国、中国、韩国和欧盟。本研究认为,优化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业支持政策执行效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明确我国农业支持目的、优化支持措施。2、综合影响我国农业支持水平的重要因素,实施合理的农业支持水平。3、加强对我国农业的一般服务支持力度;4、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的配套机制;5、加强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法制化建设。本论文有以下特色与创新之处:1、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OECD成员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类型进行分类。2、运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目的、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依次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绩效水平进行比较。
张林国[6]2017年在《开放时期韩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其他经济部门所无法替代的基础作用,是社会一切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工业化的先决条件。农业在生产和劳动、流通、价格等方面表现出弱质性,需要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农业、农民利益、农村开发等提供支持,更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回答如何支持、支持到何种程度为合理等问题。开放化和全球化是农业面临的另一大课题。WTO的问世,使农业面临着大转换时期,开放农产品市场是大势所趋,农业逐渐进入无限竞争的市场中。中韩两国都是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国家,一直以来,两国都从“粮食自给”的角度高度重视农业。但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两国都面临着农业的产业地位相应地萎缩,农业规模零碎、生产效率低下,城乡差距拉大等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韩国通过农地改革,建立了自耕农制度,以此为基础促进农业的发展。但韩国的自耕农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从使农户经济自立或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上来看,自耕农制度致力于通过耕地的流动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为了保护特别是优良耕地,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措施。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加入WTO以来,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在2004年已经由农产品纯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纯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出现赤字,赤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最大特征是大米、玉米、高粱、大麦等谷物的进口量大幅增加,农产品进口额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5.0%提高到2014年的6.3%。虽然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也持续高速增长,但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6.3%下降到2014年的3.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持续加强农业支持力度是中国的现实需要。中国的农业特征是以零碎家庭经营为主,这决定了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着局限性,市场开放带来的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也给中国农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在想着促进耕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等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支持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战略。并且中国作为WTO成员国之一,必须根据WTO规则设计中国的农业支持政策。WTO对各国农业支持政策方面都进行了约束,制定了限制和减少扭曲贸易的农业政策。选择与中国有相似农业基础条件的韩国为参照对象,对其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能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效率,为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提供方向性的思路。
薛坤[7]2017年在《加入RCEP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以多边贸易体制为核心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趋于停滞,许多国家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也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自贸区建设。2011年,东盟提出建设RCEP的设想,并得到了中、日、韩、印、澳、新等亚洲6国的积极响应,中国能否通过参与到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建设,促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中国如何才能在RCEP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加入RCEP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从而使我国在RCEP的建设中收益最大化。文章首先介绍了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及全球贸易分析计划模型(GTAP);其次从农产品贸易规模与结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和RCEP各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中国加入RCEP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和RCEP各成员国的农产品综合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寻找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然后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RCEP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的途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GTAP模型模拟RCEP叁种减税方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来看,RCEP成员内部削减关税,有利于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福利水平的增长、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且随着关税削减力度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等各指标的变动幅度也同步增加。其次,RCEP成员内部削减关税,增加了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出口规模,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在不同关税削减力度下进出口规模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总体产出,但提升幅度有限。其中,果蔬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出增加显着,动物产品、饮料和烟草的产出略有增加,谷物产品、糖类产品、油料油脂、植物纤维、奶及其制品等农产品的产出减少。我国出口日本韩国的农产品增加幅度最明显,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动物类产品的增加幅度最大。再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加入RCEP对于我国果蔬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比较明显,出口增加幅度较大,但植物纤维等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的出口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贸易创造效应不显着,扩大了贸易逆差。最后,研究还发现了贸易转移效应的在RCEP多边自贸协定中的不适用性,当RCEP成员内部削关税,我国反而将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谷物和从东盟进口的果蔬产品大部分转移到美国等非RCEP国家,这与贸易转移效应理论的结论是相违背的。最后,在总结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积极参与RCEP谈判,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加快RCEP谈判进程;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契机,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认真做好RCEP谈判的研究工作等。
乔雯[8]2008年在《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其近邻日本和韩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农业经贸交流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贸易、投资、科教及渔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日韩两国不仅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两大重要市场,也是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面临着新形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的频率明显增加、日韩对华农业投资快速升温、日韩两国农产品进口壁垒增高等。因此,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十分必要。本文坚持描述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历史研究、对比分析、归纳分析、统计指数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农业经贸关系的变动态势,剖析了影响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日韩叁国在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物质投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生产率、农户收入水平及食物消费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其中,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出口农产品的相似度较大,在世界深加工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除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优势互补外,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指数分析显示,中国与日韩两国之间不仅形成了很紧密的农产品贸易联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存在显着差异,即中国在水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日韩两国在食品、调味品、树胶树脂等中间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增长与结构变动。分析表明,(1)中国对日韩两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类型在加入WTO前后发生了变化,即在入世前一个时期,对日韩两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都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但入世以来的5年间,对日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竞争力效应与需求效应共同推动,对韩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需求效应推动;(2)中国对日出口以水产品和园艺产品为主,对韩出口则以水产品、园艺产品和谷物产品为主;在出口水产品中,对日出口以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为主,对韩出口以鲜活冷藏冷冻的鱼和甲壳软体为主:对日韩出口水果和肉类产品中,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对日韩出口蔬菜以调理加工类、保鲜类和冷冻类为主,且冷冻蔬菜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进口结构方面,我国从日本进口以水产品和杂项食品为主,且这两类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从韩国进口以水产品和食糖为主,且水产品取代食糖成为进口的第一大类别;(3)我国对日韩两国的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但对日韩农产品出口数量指数都持续快速攀升,说明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对农业生产资料贸易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分析表明,中、日、韩叁国不仅在世界农资产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叁国之间互为重要的农资产品贸易伙伴:中日、中韩双边农资贸易在入世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农资产品贸易逆差规模也随之扩大:我国对日出口农资产品以农机、饲料和化肥为主,进口以农机产品为主:对韩出口农资产品以农机与饲料为主,进口则以农机与农膜为主;技术差距是造成上述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3.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特点、诱因与效应。分析表明,(1)日韩对华农业投资主要集中在食品与饮料制造业;投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投资主体是大中型食品企业和综合商社;投资动机由追求资源逐步转向市场开拓。(2)日韩两国农业比较优势的丧失与边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低廉、我国极其优惠的农业引资政策以及双边经贸联系日趋紧密,是日韩两国企业来华投资农业的主要诱因;(3)日韩对华农业投资会显着地促进农业GDP的增长,人均农业FDI(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农业GDP增加0.051个百分点,此外,还会产生技术外溢、产业结构和政策调整效应;日本对华农业投资与双边农产品贸易间存在互补关系,有利于促进中国进口日本农产品的增长。但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与日本农业投资之间不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4.影响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与国别因素。分析表明,《农业协定》有关承诺的履行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对日韩出口的快速增长;《SPS协定》和《TRIPS协定》在短期会对我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产生负面效应,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出口结构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从国别因素看,我国对日韩出口农产品所具有的生产成本与价格优势、中日韩叁国政府农产品出口促进力度的增强,是导致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不高、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落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行为已成为制约我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障碍。5.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前景展望。本文简要探讨了新一轮农业谈判、双边与区域贸易开放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以及供求水平和贸易互补性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生产资料贸易的影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贸易格局会保持相对稳定,但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对双边农业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金铃[9]2005年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内农产品供求状况从短缺走向过剩,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此,研究海外农产品市场的要求被提上日程。近年来,韩国是一个农产品年进口额约120亿美元的大市场,而且韩国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全面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以韩国为目标市场,研究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特征,可以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对韩出口提供政策建议;及以中韩两国积极寻求更紧密经贸合作为背景,研究韩国农业问题的性质和农业政策,可以为中韩农产品贸易协作的合作领域和障碍做出展望:因此,这一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7个章节,研究内容主要有4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韩国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分析。从韩国居民的食品需求变迁和农产品供给的变化入手,判断了韩国进口市场的产品需求结构和进口规模的变化,为农产品进口市场的竞争性分析做好了铺垫:并基于农产品自给率水平,根据市场开放后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冲击程度把韩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分为了叁类,为找出中韩农产品贸易协作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障碍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竞争性分析。根据市场份额识别出韩国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国,并应用四种贸易指标综合比较了各主要来源国的贸易表现,最后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各主要来源国对韩农产品出口额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韩国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各国竞争力状况是影响对韩出口额波动的主要因素。 第叁部分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从中韩对世界市场的出口、双边贸易和两国在第叁方市场的竞争叁个维度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韩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呈现竞争的关系,而且在对两国非常重要的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强度超过世界市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逐年降低,但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第四部分是韩国农产品市场开放面对的问题及农业政策分析。首先从分析韩国农业发展状况着手,归纳出了农业地位的改变和政府对农户收入的支持程度,然后再加上人均收入水平的改变、食品需求有限增长的约束和农业政策目标的转变共五个方面的情况判断出韩国现阶段农业问题的性质是农业调整问题,揭示了韩国政府对农产品
王萍[10]2011年在《经济全球化对韩国农民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文中认为近年来,韩国与欧盟、美国相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表现。韩国农民在这股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固然得到了便利与好处,但由于韩国农民本身的弱势及韩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有限的状况,韩国农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的冲击。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经济全球化对韩国农民造成了何种冲击以及后者如何应对这些冲击。论文的第一章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出发,首先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作了考察,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对韩国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经由冲击农业这一产业部门,最后波及韩国农民。本章分析了农民现有的抗击能力不足,特别是农业国际竞争力不高,难以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现状,从而引出韩国农民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第二、叁章对韩国农民的应对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考察,本文总结出韩国农民的应对策略可从政治、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政治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农民组成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农业决策、支持代表农民利益的政党。社会层面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组成农民自我服务组织、通过社会运动表达诉求、向消费者倡导“身土不二”的理念。本文对韩国农民所遭受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经济全球化对草根阶层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也有助于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农民这个利益群体的行为特点。
参考文献:
[1]. 对韩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方向的研究[D]. 姜唱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2]. 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D]. 王飞.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 中韩FTA对韩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研究[D]. 裴成汉. 山东大学. 2016
[4]. 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D]. 彭秋香. 湖南大学. 2008
[5].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比较研究[D]. 马晓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6]. 开放时期韩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D]. 张林国. 吉林大学. 2017
[7]. 加入RCEP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 薛坤.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8]. 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研究[D]. 乔雯.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9]. 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研究[D]. 金铃. 浙江大学. 2005
[10]. 经济全球化对韩国农民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D]. 王萍. 暨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