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刘芙辰

刘芙辰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推拿疗法对于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均进行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2.98%,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发热患儿采取中医推拿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体温,并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发热;推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71-01

小儿出现发热症状主要是因为受到调节体温的中枢支配影响,当小儿自身散热量减少时,体温不断升高的现象。中医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因为患儿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引发的体温升高病症,其一在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且常伴神气怯弱,因而每每感邪之后,容易引发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其二在于喂养不当或乳食不节,致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故而出现发热症。虽然西药的退热疗效显著,但退热后患儿易反复,应用中医推拿疗法对于小儿单纯的食积发热、风寒外感型或风热外感型发热能快速退热,并且可避免小儿反复发热[1]。鉴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小儿发热病症中应用中医推拿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诊治的发热患儿共计94例为研究样本,患儿腋温水平均高于正常体温标准。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47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年龄(2.4±0.3)岁;病程时间2小时~3天,平均(1.2±0.3)天。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患儿年龄0.5~5岁,平均年龄(2.2±0.4)岁;病程时间3小时~2天,平均(1.3±0.1)天。两组患儿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依据其发热症状针对性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均进行推拿治疗,针对所有发热患儿给予基础推拿疗法:采取开天门、揉太阳、清肺经、推坎宫以及清天河水等推拿法;针对外感风寒者配合拿风池、推三关、揉身柱;针对外感风热者配合合谷、下推上七节骨;针对食积发热者配合退六腑、顺时针摩腹,倒捏脊。(1)开天门:患儿保持仰卧位,医者以指腹由患儿眉心处向前额发际处推揉,重复20次;(2)揉太阳:以双手拇指对患儿太阳穴进行按揉,重复20次;(3)推坎宫:术者以拇指指腹由患儿眉心向两侧眉梢处推揉,并重复20次;(4)清天河水:紧握患儿手腕,以中指和食指蘸取温水,以指腹沿患儿前臂的正中处推向其肘横纹处,重复30次;(5)清肺经:以食指和中指由患儿的无名指的掌末端推向其指尖处,重复30次。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愈:患儿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咽部红肿、食积等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食积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患儿的体温有所下降,食积等不良症状开始缓解;无效:患儿体温未下降,不良症状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2.98%,具体比较结果见表。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发热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群体,由于小儿自身的调节能力现对较弱,抵抗力较低,因此在治疗发热患儿时应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在选择退热方式时需要依据患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推拿退热疗法是术者依据中医理论结合推、按、揉、掐等中医治疗手法,对患儿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进行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患儿自身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通过推拿疗法可达到调节患儿机体阴阳平衡和扶正祛邪等目的,帮助患儿退热并改善其他不良症状[2]。推拿疗法中通过运用外界辅助作用,能够帮助患儿的体温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而目前临床当中较为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中主要包括了开天门、揉太阳、推坎宫以及清肺经和清天河水等。

推拿疗法是一种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的、良性的物理刺激方式,发热患儿的内脏及形体非常容感知到推拿手法的作用,并且推拿也是一种无痛苦和非药物的自然治疗方案,特别容易受到小儿群体的接受,在临床当中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发热,推拿疗法均具有比较显著的退热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当中,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的西药退热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与采取推拿疗法的观察组患儿相比,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低,这表明推拿疗法对于小儿发热患者的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在小儿自身的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且机体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应用推拿疗法更具优势。有效的避免了采取西药退热疗法时,药物对于患儿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推拿疗法显著提升了小儿退热治疗中的安全性,因此推拿疗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98%,进一步证明了推拿疗法在发热患儿治疗当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针对发热患儿采取中医推拿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体温,并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姗,段金伟,李庆军.小儿推拿退热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5):1110-1112.

[2]常艳辉,祁文胜.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8):151-152.

[3]巩梦娇,梁文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2016,12(04):74-76.

论文作者:刘芙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刘芙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