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生产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所以,有必要针对配电生产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良好解决电力需求。基于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多,各种类型的配电生产管理问题随之产生,促使有效提升配电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变为了现下需要探讨的首要内容,因此,需要对配电自动化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生产管理;应用
引言
我国传统的电力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解决生产技术落后、配电网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1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配电自动化设施的建设融合性不高
电力配电自动化设施的建设融合性不高,是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生产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电力配电系统的关键建设设施主要是体现在配电、输电、变电等设施上。这些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设施在建设上不够完善,技术水平不够高。这也造成了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施建设融合性不高。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设施建设融合发展较为缓慢,与电力企业在配电网的建设上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能构成直接 关系。
我国针对配电网系统发展已经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也通过出台一些调整政策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不重视,也造成了电力配电网的建设水平不高。我国在电力配电自动化设施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配电线路在连接上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的设施的建设融合性不高的直接体现。因此,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能够意识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设施的建设融合性不高的问题,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1.2电力配电建设地区性发展不均匀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用电的质量问题,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用电水平。但是综合我国当前地区配电生产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部分地区电力的发展相对较为完善,还有相当部分地区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时期。例如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的发展方面,存在着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所以电力配电的发展过程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无法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因此电力配电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
1.3实用性与智能化的程度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在电力配电的实用性以及智能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相差很多,导致其中西方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全面覆盖系统。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国内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区域实现了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管理,而国外部分国家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五。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综上所述,提高国内电力配电系统的实用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由于我国正处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电力配电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弱。
2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2.1配电自动化中故障切除以及非故障端恢复供电功能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的整个结构中存在着多个断路器,这些断路器存在于每个变电站,而且线路上有多个分段开关,这些开关对改变线路的联通方式、从而进行合理分配电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某条线路出现短路时,这条线路就可以自动进行跳闸反应,切断这条通路,系统会进行分析现有的电线网络情况,通过调节分段开关的自动开闭对故障进行隔离,及时恢复电能供应,增强线路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这项功能有助于人们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电网的安全性进行保证,促进电网配电系统的优化。
2.2接地故障自动判断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最为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保证系统及设备的安全性,这对整个电路网线盒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一种保护方式。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生产中使用时应该设立接地故障自动判断的系统,接地故障自动判断的系统可以对线路的分段开关以及联系节点进行遥控试拉,这样就可以判断接地故障的发生位置,接地故障自动判断的系统可以将分析得到的位置信息传输到配电调度人员的手中,便于维修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完成对线路的抢修,时刻保障配电网络的稳定性。接地故障自动判断的系统节约了进行检修以及调查事故的发生位置的时间,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配电自动化的远程负荷转移功能
配电网的稳定性的保证主要是应该对全部的联络线路的负荷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线路的开关容量、线路负荷、电网线路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在进行合环潮流计算时可以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遥控,以实现远程遥控的自动化控制。传统的对各个电路的负荷进行调节时应该对一段线路进行切断,对一部分的开关进行断开,对供电需求较高地区的线路开关保持开启的状态。远程遥控自动化控制是线路从变电站输出,中途有多个分段开关,这些开关的存在以及搭配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可以形成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远程遥控各个线路的负荷,保证各个地区适宜的供电量。由于自动化的远程遥控负荷转移功能使得减少了现场人员的数量,可以保护电路相关人员的安全。人员可以在不靠近电路的情况下对电路的开闭进行调整。同时自动化的设备及系统可以减少现场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企业的配电自动化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自动化的远程遥控负荷转移功能可以快速计算配置网线的方式,也可以遥控移动一些危险的主线,生成的配电方案也是动态的,可以对线路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快速有效的配电以实现负荷的平衡。
2.4配电运输方式择选的合理性
在择选配电运输方式的过程中,应注重择选传输能力较快、运载能力较强且需要投入资金较少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不论是就光纤传输还是有线传输方式的择选来讲,均应结合配电生产管理的现实状况。究其原因,不同地方区域择选的传输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个别区域会依照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择选相应的有线传输方式,更为注重传输方式具有的经济性;也有些区域更为看重传输方式具有的数据诊断以及提取能力高低,相对较为倾向于电台传输或者智能化传输。基于不同地方区域具有的经济水平以及特点不同,一些区域需要以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对相应的配电传输方式进行合理择选,以促使其可以更好的满足本地电力发展的现实需求,而倘若只为了追求某一性能的发挥,忽略了以本地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那么可能要为了匹配相应传输方式,对整个城市的配电格局进行大规模整改,耗费过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结语
基于当前形势下我国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的发展状况。电力企业要引起充分的认识,电力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电力行业的有序发展。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努力完善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理念,加强对电力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毅方,顾建炜,王凯等.杭州配电自动化实践与应用[J].供用电,2014(9):28-30.
[2]曾庆明.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科技,2016(34):148-149.
[3]柯联丰.分析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4(24):114-115.
[4]尹元亚.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7,36:44-45.
[5]戴勇.试论改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J].新西部(理论版),2016,No.36003:45+106.
论文作者:李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电力论文; 线路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 我国论文; 方式论文; 系统论文; 负荷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