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西容县 537500)
嗅觉为鼻腔的主要功能之一。临床上,出现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较为常见。引起嗅觉障碍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包括鼻和鼻窦的疾病、颅脑外伤、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害气体及放射线的损伤等。临床上,因急性鼻腔感染(急性鼻炎)而导致的嗅觉功能障碍较为多见,但随着鼻腔炎症的消退,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的嗅觉功能,然而亦有少数患者因此而导致嗅觉障碍甚至嗅觉完全丧失。现报告2例因急性鼻炎导致嗅觉障碍之患者,具体如下:
例一 患者男,49岁,因“感冒”后嗅觉丧失15天就诊。患者自述于15天前因受凉后发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迟钝。当时,患者伴有轻微头昏、头部沉重感,无明显畏寒、发热、全身酸软、乏力、咽痛、咳嗽、咳痰等不适。因患者自觉病情不严重,未行任何治疗。约10余天后,患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逐渐缓解,但发现嗅觉丧失。患者发病前嗅觉正常,既往无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无颅脑外伤史及精神病史,家族中无同类病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鼻镜检查见:两鼻腔通气良好,鼻腔粘膜淡红色,无明显充血、水肿; 中、下鼻甲无明显肿大,中、下鼻道及嗅沟无明显分泌物,鼻腔内未见新生物,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嗅觉功能检查为完全失嗅。硬性鼻咽镜检查见:各鼻甲无明显肿胀及息肉样变,上、中、下鼻道及嗅沟无明显分泌物,鼻腔内无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副鼻窦CT检查示:副鼻窦含气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窦壁骨质未见异常; 双侧下鼻甲稍肥大; 鼻咽部未见异常。颅脑MRI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灶影,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考虑患者为急性鼻炎所导致嗅觉障碍。
例二 患者男,51岁,因嗅觉丧失1月余就诊。患者自述于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嗅觉迟钝,当时无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软、乏力、咽痛、咳嗽、咳痰等不适。患者未行服药治疗。病后约一周左右,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消失,但发觉嗅觉未能恢复。当时,患者曾到某三甲医院就诊,经行鼻窦CT及颅脑MRI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医生考虑为“感冒”所导致嗅觉功能障碍。追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嗅觉功能正常,既往无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无颅脑外伤史及精神病史,家族中亦无同类病史。前鼻镜检查见:两鼻腔通气良好,鼻腔粘膜淡红色; 中、下鼻甲无明显肿胀,中、下鼻道及嗅沟无明显分泌物,鼻腔内未见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嗅觉功能检查结果为完全失嗅。硬性鼻咽镜检查见:各鼻甲无明显肿胀及息肉样变,上、中、下鼻道及嗅沟无明显分泌物,鼻腔内无新生物,鼻中隔无明显偏曲,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某三甲医院副鼻窦CT检查及颅脑MRI检查未见异常。拟诊急性鼻炎所导致嗅觉障碍。
讨论: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感冒”,但因与流行感冒又有区别,故称普通感冒。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最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炎症常波及鼻窦及咽喉部,传染性强。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常见诱因有受凉、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全身性疾病、鼻腔及其邻近部位的慢性病变(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其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鼻腔和鼻咽部发痒、刺激感、异物感或烧灼感,随后可出现疲劳、头痛、畏寒、发热、食欲下降、全身酸软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打喷嚏、流鼻涕,常伴有嗅觉减退。多在1至2周内各种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嗅觉功能随之恢复正常。
嗅觉信号的传导起始于鼻腔嗅区粘膜上的纤毛,通过粘膜下的嗅神经传导至嗅球后,再将嗅觉信号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并传到嗅皮层,在嗅皮层解码后形成不同的气味感觉。一般认为,急性鼻炎的患者是因为炎症造成鼻腔堵塞而引起嗅觉功能障碍。有学者认为,上呼吸道感染一方面会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造成嗅区粘膜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嗅区粘膜逐渐被呼吸上皮取代,或发生鳞状上皮化生,从而引起嗅觉障碍; 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嗅觉传导通路,进一步损伤嗅球、嗅束及更高级的嗅觉皮质区域,而且嗅球的损伤较嗅区粘膜的损伤更重。总而言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导致的嗅觉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论文作者:卢定昌,钟广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嗅觉论文; 鼻腔论文; 患者论文; 未见论文; 病史论文; 鼻炎论文; 粘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