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新教材论文,语文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专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来凸显其重要性。为此,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并以此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作为课程改革先行者之一的新教材,在编写设计上就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这种思想。事实上,新教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我们在一年多的教材实践和研究中,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
1.利用课程资源,设计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最有新意的设置,它符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思想,它既是一种语文能力,又是一种人生能力。综合性学习以淡化学科界线、加强知识整合为特征,主张课程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其内容远远超出了单一学科知识的范围,而且是静态的文本材料所无法涵盖的。因为在综合性学习中会不断生成各种教育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综合性学习不能囿于静态封闭的文本材料,而应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祖国”,先设计的是五篇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课文:《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然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专题“黄河,母亲河”。专题中又先布置了以下活动: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并与同学交流;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常用俗语、谚语、成语,并写出意义和相关故事。然后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调查黄河的缺水断流、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破坏等事实;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设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等。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的理念,注重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动态生成的同时,构成学生语文素养培育一体化。
2.发挥资源优势,开设“问题与讨论”专题
这是苏教版语文的一大亮点。苏教版语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又专设专题“问题与讨论”,集中地体现了课程资源对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课程目标的支持。教材着眼于语文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自我等方面选择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容易激趣的话题,进行专题学习和探究。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狼”的专题,将四篇写狼的文章和资料放在一起:蒲松龄笔下“凶残、狡猾”的狼,现代作家毕淑敏写的“聪明、神勇”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的“兽性”的狼,《狼和鹿》则叙述了打狼引起的生态失衡的客观事实。四“狼”相聚,教材从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和语言学等多角度提出了蕴涵深刻事理而又浅近通俗,并充分体现语文因素的诸多问题,引导学生思索、质疑,安排学生自由讨论、研究、辩论,再撰写观点加事例的小论文或关于人们对狼的认识的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意识,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素材资源紧密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了课程资源的优势。
3.利用生活资源,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
教材没作作文技法解析,不去大谈口语交际理论,而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像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两册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分别是“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利用生活资源所布设的生活情景和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
此外,新教材又都安排了名著阅读。苏教版以“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形式,人教版和语文出版社分别在教材后面以“名著导读”“名著引读”的形式,将完整小说纳入正式教学。这种将长篇选文的片断阅读提升到整本书的阅读设计,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沟通了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完整小说的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更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利用、扩大学习资源,在开放的教育活动中汲取人文内涵,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新教材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
由上述内容可知,新教材已经不再只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由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所以,新教材的实施,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实践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正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供一个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真正进入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新教材具体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发展、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与传统学科教学相比,可供新教材开发、整合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具有生动形象和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可以说新教材对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程度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程度。
2.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构成教师专业的八大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当有较大的决策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材设计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因而也就缺乏相应的开发、设计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创造性空间。由此,教师需要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要认识教材提供的和教材以外的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还要依据教材或自行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等。教师需要从新的目标出发,从全新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研究,新的教学研究随之又会促进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新的调整与发挥。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可见,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标签:课程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