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沙卜小学 271400
教学过程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所谓“教学细节”,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细微的稍纵即逝的课堂环节或是场景。关注细节,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功和个人教学特色;关注细节,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化、精确化。对一个十分平常的细节的处理方式,蕴含着教师敏锐的智慧,孕育着教师丰富的内涵,也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在平凡、零散的思维碰撞中捕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细节往往显得很平凡、很零散,但是很鲜活、很珍贵。平凡,是因为它产生于师生的互动交流之中。零散,是因为它散见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鲜活,是因为具有创造性、独一无二性。珍贵,是因为它的绝版与无法复制。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学生将3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多少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是1/4,也有的认为是3/4,还有的认为应是3/12。这种看似平凡、零散的教学,却显示着鲜活、珍贵的基因。抓住这一基因,我既没有直接揭示答案,也没有继续听之任之,而是春风化雨、适时地点拨,请大家想一想,1/4和3/4分别是拿几个苹果来分?一语点醒梦中人,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懂得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的真正内涵,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平凡、零散中寻觅突破口,破解禁锢学生思维之门的密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张扬学生学习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鲜活,使课堂教学细节星光灿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石。
二、灵活应对突发细节,体现“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理念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都坐好了,老师说:“上课!”这时,除一个男孩还在弯腰找东西外,其余的都站起来向老师问好,老师眉头一锁,同学们渐渐地都把眼光转向这位找东西的孩子,可就是这个男孩还是浑然不觉,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大约一分钟,这个男生才警觉起来,他明白发生了什么,脸红了,其他个别学生在窃喜。老师没有责备,而是请同学们坐下,微笑着说:“今天,我们要学‘时、分的认识’,刚才这位男生让我们在等待中感受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大家感受到了吧?”“感受到了!”老师走过去抚摸这位男生的头,“除了一分钟的等待,我们在1分钟里,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呢,大家说说,好吗?”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交流,大家都感受到,原来一分钟可以干很多事情呀,不仅初步感知了一分钟的长短,还加深了“珍时惜时”的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看到了犯错学生,没有过多地责备,而是通过一分钟的“等待”,让他在无形中认识到浪费大家的时间是多么不应该。这个细节的处置,反映了教师的智慧,更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关怀。
教学细节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突发性,优秀的老师却总能让每个细节都发挥光芒,就因为这些教师不仅是一个课堂的有心人,更在于他们对学生充满真切的心灵关注,对学生充满无微的人性关怀,充分体现了他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理念。
三、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体现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理念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分组实验”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8组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每组都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及用来实验的水、砂子等。在分发实验器材时,教师故意将两个组实验用的圆锥交换了一下(这两个组的圆柱和圆锥不再是等底等高的了)。在分组实验后,学生都进行了汇报交流,有6个组的学生都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只有这两组学生不敢举手。教师故意问这两组的学生:“你们两组的结论也和他们一样吧?”这两个组的同学你看我我看你,生怕自己说出来被别的组同学笑话,这时教师鼓励他们:“没有关系,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用怕什么?”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只有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多一点。”这时另一组的学生也站起来说了:“我们这组做出来的结果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呢!”“是吗?”教师故作惊讶,“你们的实验结果怎么和其他组相差那么大呀?会不会实验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学生们摇摇头,非常肯定地说:“没有,我们做过好几次了,都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会和其他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你们想过没有?”师又转向全班学生:“你们能解开这个谜团吗?”这时师故意举起这两个组实验用的圆柱与圆锥,有一个学生眼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老师老师,你举起的圆柱与圆锥的高是不一样的。”这时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两个组的学生恍然顿悟。小小细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正确理解,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智慧。
课堂上的一个个精彩的细节,见理念、见睿智、见价值、见功底,给人以惊喜,更给人以享受。通过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与人性的宽容,精心编设,细心备课,关注细节,我们定能塑造出充满灵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细节虽小,但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要科学预设教学细节,而且要善于捕捉精彩细节,大胆尝试分层练习的办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在浩瀚的数学星空中自由飞翔。
论文作者:戚凡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学生论文; 细节论文; 圆锥论文; 体积论文; 圆柱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