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88例肾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并发症;镇静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open radical nephrectomy.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ethod of 88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open radical nephrectomy,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in renal carcinoma,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mount of bleeding amount,postoperative sedation in the surger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arcinoma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postoperative sedatives,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kidney cancer;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open radical nephrectomy;complication;depressant;
肾癌即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其患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1]。肾癌多发于50~70岁年龄段的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高血压、发热、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红细胞增多、贫血、神经肌肉病变、溢乳症、凝血机制发生异常等,有30%左右患者会产生由肿瘤转移而导致的咳嗽、骨折、骨痛、咯血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对肾癌患者进行治疗,以往开放式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的标准方法,但是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有逐渐取代开放性手术的趋势[2]。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4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血尿等,治疗前均采用CT、B超、MRI等对其心、肝、肺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无异常,也未发生淋巴结、肾上腺、肾静脉以及远处转移,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均正常。通过检查确定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均诊断为肾细胞癌。对照组中男30例,女14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62.48±2.39)岁;肿瘤直径2~7 cm,平均(5.17±0.82)cm;患病位置:左侧27例,右侧1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62.83±2.17)岁;肿瘤直径3~7 cm,平均(5.69±0.47)cm;患病位置:左侧25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患病位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患者取健侧卧位,行全身硬膜外麻醉。然后于11肋间作一18 cm左右的切口,将皮肤和各层肌肉逐渐切开,切开腰背筋膜后推开腹膜进入腹膜后间隙。沿着腰大肌分离肾脏及其周围脂肪囊,使肾动脉显露出来,并用丝线进行结扎。沿着侧后腹膜对肾脏及其周围脂肪囊进行分离,在对输尿管进行游离后就可将结扎切断。于肾上腺平面分别将肾上极组织的结扎切断,将肾蒂完全显露出来,采用肾蒂钳将切断的肾蒂钳夹住,进行丝线双道结扎和缝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确定没有发生异位血管后,向输尿管远端做肾及其周围组织的锐性分离,将肾脏肿瘤完整切除。
1.2.2 观察组 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取健侧卧位,行全身硬膜外麻醉。于腋中线髂嵴上2 cm处作一1 cm左右的小切口,然后置入10 mm套管。在成功穿入腹膜间隙且有明显有突破感后,就可将穿刺针芯退出,并充入CO2气体,将气腹压力设置12~14 mmHg之间。再将腹腔镜置入,在直视的情况下至膈肌脚作钝性分离,将腹侧尽量推离腹膜并至于腋前线水平,向背侧至腰大肌进行分离,从而建立后腹腔。于监视器下在腋前线和腋后线的肋缘下1 cm处再用10 mm的套管建立第二个和第三个穿刺孔。将腹膜外的脂肪组织推开,从而使腹膜反折和肾周筋膜的界限得以显露。从腰大肌上将肾周筋膜和肾上腺进行分离,观察肾动脉的搏动。对肾周结缔组织和血管鞘进行分离时采用吸引器或者直角钳,将肾动脉分离出来后,在靠近主动脉的位置用Hemolock三重夹闭肾动脉并离断,将肾静脉分离出来,运用超声刀使肾脏完全游离[3]。对肾门处的淋巴结进行清理,并将肾脏置于标本袋内,延长腋后线并于其下缘作一切口,将肾脏取出。最后于腹膜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气胸、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08%;对照组中1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癌是成人群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肥胖、遗传、血液透析、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吸烟等因素有关[4]。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多变性,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存在误诊、漏诊的现象,当患者表现出典型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为晚期,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临床上常将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主要依据,并以手术治疗为主[5]。
以往常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是其术中所作切口较大,出血量多,术后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恢复慢[6]。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被应用于外科手术,越来越多的开放手术被腔镜手术所取代。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有经后腹腔和经腹腔两种,由于肾脏属于腹膜的后位器官,为减少对腹腔器官的损害,多选择后腹腔入路[7]。后腹腔镜能够对肾周无血管间隙进行清晰地辨认,如腰大肌前间隙、肾周筋膜尖部间隙、肾上极与肾上腺底部间隙等。术中采用超声刀能更好地进行止血,帮助术者认清解剖层面,降低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的几率[8]。在处理肾蒂的时候,先分离肾动脉,再处理肾静脉,能缩小肾脏体积,有助于术中对腹腔镜的操作。多项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由于视野较清晰,操作精细,且切口较小,因此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感轻,住院时间也相对缩短,对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9-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及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P<0.05)。可见,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肾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树志. 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癌根治术的疗效[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9-40.
[2]井新中. 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效果[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76.
[3]曹友汉.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597-1598.
[4]陈德春.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优势分析[J]. 癌症进展,2014,12(5):511-514.
[5]李茂章.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比较[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14,8(3):175-177.
[6]朱郑杰.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6):10-11.
[7]顾红.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疗效比较[J]. 交通医学,2014,28(4):384-387.
[8]郑斌.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30-331.
[9]陆阳.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46-1047.
[10]何伟.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09-5210.
[11]莫金水.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比较与选择[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3-1027.
[12]李刚. 开放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4(4):197-199.
[13]赵继来.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8(z1):355-356.
[14]刘庆军,杨培谦.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教学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90-391.
[15]傅光华,赖建平,郭鹏飞等.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价值(附17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23-1325.
论文作者:邢金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肾癌论文; 腹腔论文; 患者论文; 开放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膜论文; 镜下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