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方法论文,内容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监督
1.国有资产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总是在不断运动,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国家控股公司的资产在不断运动,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就要对运动中的资产进行动态监督。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既要对子公司的资产进行动态监督,也要对控股公司本部资产进行监督,这两部分资产是一个整体。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项目,根据控股公司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依据资产的数量,资产管理的范围,将资产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外投资,即分布在各级子公司的控股公司资产;第二部分为控股公司全部资产除去对外投资的部分,两部分加总起来为控股公司全部的法人财产。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在对第二部分资产监督的同时,要强化对第一部分资产的监督。因为,第一部分的资产,控股公司对它实行的是间接管理,而且它占用了控股公司资产的绝大部分资产。因此,对它的监督是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国有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反映在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子公司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作担保,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后形成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长、短期负债。子公司的长、短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形成子公司营运资金来源。和子公司营运资金来源相对应的是子公司的资金占用,形成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出资人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而不是与出资人所有权相对立,更不是对出资人所有权的否定。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出资人,有权对其资产的安全性、保全性、增值性对子公司进行法治化、规范化的约束。
2.产权明晰过程中的控股公司审计监督。在明晰产权过程中,内部审计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定企业资本金,对其中的国有资产办理国有产权登记等事项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应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是否合规合法进行动态监督。
3.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控股公司审计监督。
(1)中外合资合作。在合资合作前,对控股公司内企业和外方投资的资产、投资额、双方的权益做好审计监督。
(2)股份经营和企业兼并、合并、联合、分立、重组。企业经批准实行股份制,应对控股公司内企业入股资产估价是否合理、合法,股份经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比例是否公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兼并、合并、联合、分立、重组时,应对控股公司内兼并、合并、联合、分立、重组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调查,分析技术上是否可行,预测未来兼并、合并后的经济效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因兼并、合并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以及兼及、合并后经济效益低下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企业在实行承包经营之前,要对企业财产、资金来源、资产占有情况和盈亏底数、经营前景、企业资产实际现值、承包基数进行审计监督,约束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企业在计划租赁经营时,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资产、企业资产的实际现值、同行业的资金利润率和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历史数据、租金进行审计监督。
二、强化国有资产静态分析
1.宏观静态分析。本文的宏观,是站在控股公司角度对整个公司集团而言。控股公司内部审计站在整个公司集团的角度,监督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能性、资产结构的优劣性、投资组合的效益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向领导提出建议性的建议。
(1)哪些方面可以发挥企业群体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哪些方面可以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
(3)哪些方面可以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4)哪些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作用,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促进科研、生产、流通、金融、服务相结合,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实现集约化经营;
(5)怎样发挥控股公司的整体优势,逐步实现跨国经营,努力进入并扩大国际市场,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2.微观静态分析。微观静态分析是对公司的子公司的整体资产进行静态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大小,能够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状况。
(1)企业的获利能力。对总资产报酬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也就是衡量全部的资本出资者(包括投资者和长、短期债权人)的报酬率和收益率。对资本收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分析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该指标通常高于总资产报酬率,因为它只衡量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如果企业运用借来的资本获得利润,高于为这笔债务支出的利息费用,那么资本收益率肯定要高于总资产报酬率。
(2)对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主要分析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程度。企业资本或所有者权益增加主要是通过经营获利或投资者注入资本实现,计算分析时应该加以区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保值增值是通过经营获利实现的。审计监督时,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必须考虑是否由以下因素造成:①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增加而导致资本金增加;②因国家专项拨款,各种建设基金周转而导致资本公积金的增加;③由于国家对企业实行先征收后返回的办法而导致资本金或资本公积金的增加;④企业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而导致资本公积金的增加或减少;⑤企业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⑥由于接受捐赠而导致资本公积金的增加;⑦经有关部门确认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以上因素在分析时应予以重视,准确判断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是生产经营所致还是客观因素造成。一般来讲,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考察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情况时,还必须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
(3)对销售利润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主要分析企业销售产品的获利水平。
(4)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判断区分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
①运用收益现值法原理。根据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通过收益还原或资本化处理来估测企业的整体价格。②运用现行市价法原理。根据股票交易所中与被分析企业相同或相似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指数及其他有关经济参数,利用上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和被分析企业的收益水平估测被分析企业的整体价格。
通过动用以上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整体价格与企业单个资产加总(可参照资产负债表)比较,整体价格大于单个资产加总的差额越大,资产越优;两者相等,则为不良资产。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改进方法
1.明确目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控股公司内审在处理具体审计事项上,要纠正求公怕私的错误观念,走出国有资产流动即流失的思想误区。支持企业改制,在搞 好资产经营,增强国有资产的活力和效益的同时,也要加强资本流动,资产组合时的审计监督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点查处借改革、搞活名义弄虚作假、变相侵占国家、企业利益,侵吞国家企业财产,挥霍浪费、中饱私囊等严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
2.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控股公司企业层次多,涉及面广。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千头万绪,不但要搞好控股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工作,而且要搞好子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抓大放小”是从整体上搞好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思路。在控股公司内部,着重抓好涉及重大资金、资产的发展、改制项目的事前审计监督;在控股公司本部之外,着重抓好大公司、大企业的审计监督,当前特别要抓住亏损企业的审计调查、积累情况,综合分析,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子性问题,及时反馈,做好领导参谋,发挥控股公司内审应有的作用。
3.改进方法,努力工作。控股公司内部审计不但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而且要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财务预决算审计、资产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发展。
(1)立足本部,对控制的再控制。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立足本部,做好本部的内部审计工作,例如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行内部审签制度,在实行审计监督的同时及时了解公司内外情况。
(2)通过正常途径强化子公司审计。控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以通过控股公司领导和子公司董事会的支持、帮助,以出资者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对子公司进行审计监督。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投资论文; 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