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贸易时空分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时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
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与亚洲接壤,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目前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近8亿,土地面积约3,030万;非洲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47种主要矿藏中有近20种占特殊地位或位居首位[1,2]。因此,非洲有“富饶的大陆”之称。
中国与非洲交往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中国和埃及就曾有过海上贸易,以后的历代王朝都与非洲不同地区进行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的友好经贸合作才真正有所发展[3]。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5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占与中国有经贸关系的220多个国家的1/4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增长,2002年已达123.88亿美元,是1950年的1,000多倍。大力发展中非经贸关系,推动双边贸易关系向深层次发展,不仅符合中国和非洲各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促进中国和非洲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支持[4]。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中非贸易的研究目前较少,且多以定性分析为主[3-10]。本文在大量收集中国对非贸易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贸易地域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计算模型,分析探讨了中国对非贸易时空分异的特点及规律。
2、中国对非贸易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进出口总额由1984年的12.34亿美元增为2002年的123.88亿美元,年均增长13.67%;出口总额由8.18亿美元增为69.61亿美元,年均增长12.63%;从非进口总额由4.16亿美元增为54.27亿美元,年均增长15.33%(图1)。
根据中国对非贸易增长速度的差异,可将上述期间中国对非贸易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84-1990年缓慢增长阶段,1990-2000年加速增长阶段,2000年以来平稳增长阶段(图1,表1)。在第一阶段,中国对非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不高,进口有所倒退,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进口,这是因为在此阶段中国对非政策的取向为谋求中非在政治上的密切合作,以应对国际复杂的政治形势,对非贸易也以国家和政府政策性为主;在第二阶段,中国对非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0.33%,进口与出口保持同步高速增长,但进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出口,这是因为在此阶段中国对非贸易的主体转变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加之自1990年我国开始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非洲因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而成为中国开拓的重点市场与地区之一[9];而在第三阶段,中国对非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不高,但出口增长率在三个阶段中为最高,进口又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在此阶段中国对非贸易主体更趋多元化,效益的大小是企业对非贸易的决定因素。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1],会后的两年中国对非出口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成功举行,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一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对今后3年中非在政治、经贸、社会发展等各领域的合作做出了规划和部署。
图1 中国历年对非贸易情况(1984-2002)
Fig.1 The Sino-African trade condition(1984-2002)
表1 中国对非贸易阶段划分及主要特征
Tab.1 The stages of Sino-African trade and the main character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5-2003)。
图2 中国历年对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1984-2002)
Fig.2 The share of Sino-African trad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1984-2002)
表2 中国对非贸易分区对比
Tab.2 The regional contrast of Sino-African trade
注:贸易额单位为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5-2003)。
中国对非贸易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却一直很小,基本在2%一线附近徘徊(图2)。与前面划分的三个阶段相对应,中国历年对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曲线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4-1990年剧烈变动阶段,1990-2000年基本稳定阶段,2000年以来略有下降阶段。在第一阶段,三条曲线的变率大,变异程度高,因此阶段非洲政治局势不太稳定,贸易环境起伏不定;在第二阶段,三曲线比较平直,变异程度很小,因这一时期非洲政局趋于稳定,内部冲突趋于缓和,多数国家经济开始增长;在第三阶段,三曲线平直,略有下降且相互靠近,说明中国对非贸易趋于稳定且进口与出口趋于平衡。
3、中国对非贸易的空间分异
3.1 从非洲五大区域角度分析
中国对非贸易主要集中在南部非洲和北非以及西非,存在明显区域不平衡问题。从进出口总额所占比例来看,南非和北非为最高,西非次之,中非和东非较低,但非洲五区差异有缩小的趋势,极大差由1984年的46.70,变为2002年的28.35,这与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关(表2)。从出口比例来看,变动较大,1984年北非地位突出,所占比例高达59.67%,1990年中非和北非地位突出,2000年和2002年西非、北非和南部非洲地位突出。从中国对非进口的比例来看,虽然北非、中非和南非所占比例有所起伏,但一直是中国进口的主要地区。
为了更为准确地表征1984年以来中国对非贸易的差异及其变化情况,引入贸易地域多元化指数(Diversity lndex)和均衡度指数(Evenness lndex)计算模型,计算中国对非贸易五大区域所占比例的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表3),其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地域多元化指数借用了景观生态学中的多样性计算模型,用于定量描述和表征贸易地域的多元化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其值越大,说明贸易地域的差异性越小,贸易分布越均衡,而均衡度指数越接近于1,说明贸易分布越均衡[12,13]。
表3 中国对非贸易在五大分区上的差异
Tab.3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Sino-African trade
项目 年份多元化指数 均衡度指数
进出口总额所占比例 20022.0635 0.8887
20002.0601 0.8873
19902.1147 0.9108
19841.8672 0.8042
出口总额所占比例20021.9535 0.8413
20001.9701 0.8485
19902.0480 0.8820
19841.6909 0.7282
进口总额所占比例20021.7306 0.7453
20001.6946 0.7298
19902.0359 0.8768
19841.8968 0.816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5-2003)。
由表3可见,进出口和出口多样化与均衡度指数总体上呈现低高中的分布格局,1984年最低,1990年最高,2000年和2002年又略有下降,这说明1984年中国对非贸易集中在少数地区,1990年以后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对非贸易的地域差异减小,各区贸易逐渐趋于均衡;进口多样化与均衡度指数起伏变动较大,虽然1990年仍为最大,但2002年却低于1984年,主要是因中国从非进口主要是矿产资源和能源,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从非进口能源大幅增长,而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
综上所述,从非洲五大区来看,中国对非贸易一直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但差异在波动中减小。
3.2 从非洲国别角度分析
2002年中国对非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额最多,为25.79亿美元,占中国对非贸易总额的20.82%,最低的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仅为16万美元,两者相差16,000多倍(图3)。按中国对非贸易总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区包括南非、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摩洛哥6个国家,贸易额均大于5亿美元,贸易总额高达79.64亿美元,占对非贸易总额的64.29%,它们大都是非洲经济实力较强且资源丰富的大国[14];二类区包括阿尔及利亚、贝宁、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共和国、加蓬、加纳、刚果、津巴布韦等15个国家,贸易额均介于1-5亿美元,贸易总额为34.35亿美元,占对非贸易总额的27.73%,它们大都是非洲各大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三类区包括其余34个非洲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均不足1亿美元,贸易总额仅为9.89亿美元,占对非贸易总额的7.98%,它们大都是非洲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小国,如毛里求斯。
图3 中国对非贸易总额国别差异(2002)
Fig.3 Sino-African trade differenceamong African countries(2002)
图4 中国对非贸易总额年增长率国别差异(1984-2002)
Fig.4 Difference of growth rate of Sino-Africantrade among African countries(190-2002)
中国对非贸易年增长率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图4)。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区包括尼日利亚、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12个国家,年增长率超过20%,它们大都是非洲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的国家;二类区包括南非、坦桑尼亚、加蓬、喀麦隆、摩洛哥等19个国家,年增长率介于10%-20%,它们大都是非洲各大区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三类区包括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马里、尼日尔、刚果、中非、赞比亚、津巴布韦等22个国家,年增长率介于0-10%,它们有的是非洲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一直以来都与它们保持着良好交往,但很多都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四类区包括索马里和卢旺达两个国家,年增长率小于0,均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
中国对非贸易密度差异亦十分明显(图5)。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区包括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毛里求斯、突尼斯等15个国家,贸易密度均超过0.1万美元/,它们大都是非洲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二类区包括埃及、津巴布韦、科特迪瓦共和国等16个国家,贸易密度均介于0.02-0.1万美元/,它们大都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三类区包括其余24个国家,贸易密度均不足0.02万美元/,它们多数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但也有些地广人稀、经济密度很低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
图5 中国对非贸易密度国别差异(2002)
Fig.5 Sino-African trade density differenceamong African countries(2002)
图6 中国对非贸易综合差异
Fig.6 Sino-African trade integration difference among African countries
为了综合地表征中国对非洲55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水平的差异,采用中国对非贸易总额(2002年)、年均增长率(1984-2002年)和贸易密度(2002年)三个指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然后运用AHP法计算非洲各国的综合得分值(三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40、0.30、0.30),并按得分值的高低划分为三类(图6)。
中国对非贸易综合差异显著(图6),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区包括南非、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毛里求斯和科摩罗6个国家,综合得分值超过0.3,前4国是非洲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贸易总额、增长率和贸易密度均属于一类区,毛里求斯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59个国家”之一,虽其贸易总额在三类区,但是增长率和贸易密度均在一类区,科摩罗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但是贸易增长率却为最高;二类区包括埃及、博茨瓦纳、摩洛哥、科特迪瓦共和国、加纳、布基纳法索、加蓬、赤道几内亚、贝宁、乍得、冈比亚、斯威士兰、西撒哈拉13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得分值介于0.15-0.3,前5国是非洲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贸易总额、增长率和贸易密度大都在二类区,其余8国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但贸易增长率却均较高,大多属于二类以上;其余36国属于三类区,综合得分值不足0.15,它们大多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各指标大多属于三类区。
表4 中国对非贸易在国别上的差异
Tab.4 Sino-African trade difference among African countries
项目年份 多元化指数 均衡度指数
进出口总额所占比例 20024.14870.7176
20003.65530.6323
19900.92990.1608
19840.70760.1224
出口总额所占比例20022.77520.4800
20002.19970.3805
19900.73120.1265
19840.49270.0852
进口总额所占比例20021.97910.3423
20001.90580.3296
19900.35320.0611
19840.27700.047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5-2003)。
为了定量表征中国对非贸易额的国别差异及其变化情况,同样采用多元化和均衡度指数计算模型,计算非洲55个国家和地区所占比例的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表4)。由表4可见,无论是进出口还是进口与出口,多元化和均衡度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中国对非贸易分布不断向均衡方向发展,国别差异不断减小,贸易市场正在逐步多元化。
4、结论与展望
通过中国对非贸易时空分异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自1984年以来,中国对非贸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贸易额大幅增加;②根据中国对非贸易增长速度的差异,可将中国对非贸易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③尽管中国对非贸易有了长足进展,但其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一直没有提高;④中国对非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顺差,但2000年以来顺差大幅减小,中非贸易趋于平衡;⑤中国对非贸易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但差异有缩小的趋势;⑥中国对非贸易的国别差异明显,但差异不断减小,贸易市场正在逐步多元化;⑦1990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收效明显。
由于中非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且扩大中非贸易是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克服对外贸易过分依赖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状况。因此,随着中非经济贸易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中非贸易必将向宽领域、多元化方向快速推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需要足够的资源与能源保证,因而中非资源与能源领域的合作将成为21世纪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