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含苞待放——浅谈应对小学生朦胧性爱恋的处理论文_胡倩雯

雏菊含苞待放——浅谈应对小学生朦胧性爱恋的处理论文_胡倩雯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段学生,在家长心中的"小孩子"慢慢地步入青春期,在激素食物与社会媒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成熟,身体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很容易误认为孩子"早恋"了,其实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看,这只是属于朦胧性爱恋。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产生不安的情绪,然而又无法理解与接纳自己的变化。由于对于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所以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个警示,需要重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引,帮助其顺利过渡青春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雏菊的困惑(案例)

记得那是个寻常的日子,炎热的天气在旧式吊扇的正常运转中格外放肆,焦躁难耐的情绪在鸦雀无声的教室中蔓延,一个颤巍巍的声音传来:"昨晚你看班群(班级微信群,只有同学在的群)了吗?"另一个同学赶紧竖起食指放于嘴边,示意这个同学不要再提及这件事情。我假装没听见,但我嗅到了暴风雨前夕风云涌动的气息。

当天晚上,我联系了一位平常与孩子是知心朋友的家长,希望通过他了解到学生信息群的事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晚上8点到9点时间段,聊天记录竟然有几百条,内容都是骂某老师的话语,无论是上课的术语,还是个人长相,都被臭骂一通,矛头直指一位科任老师(男老师),"群名"被命名为"反对X老师群"。而且,这不是个别同学的言论,而是整个群言论观点一边倒。天哪!这不是歪邪之风吗?

但我发现始作俑者是小C,因为她是群主,挑起话题的是她,怪不得近来的她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作业质量也不理想,课上巡视到她身旁时,她莫名的焦躁不安,笔杆在不停地转动,像在思考题目,又像魂不附体……

事情比所预料的来得快,来得迅猛,第二天,某科任老师(群中讨论的主角)向我投诉我班同学上课状态极差,无法正常教学活动,多数同学对他有抵触情绪,不是爱理不理,就是公然抬杠,班级一团糟。我想:是时候解决问题了。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找到了小C单独谈话,她起初一问三不知,于是我试探起班级聊天群关于恶意中伤科任老师的事情,她便保持着惯有的警惕,我问她:"你很讨厌X老师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没有。"我追问:"你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一名学生对老师该有的尊重吗?"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闪烁起来,答道:"不是我先说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她绷着脸丢下一句话:"这件事,你不要管行吗?"接着她扭头就走。她的倔强让我措手不及,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只能赶紧想对策。

所谓欲速则不达,我打算再次与小C沟通,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小C请到了谈话室,把早准备好的矿泉水递给她,舒缓气氛后我再次申明了我与她的谈话内容的保密原则,我提醒道:"其实老师只是想帮你,让你理清自己的思绪,你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深吸一口气,说:"老师,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起初只是觉得好玩,因为我在诋毁他(科任男老师)的时候有同学跟帖,谁知越聊越起劲。每天放学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在班级微信群里聊他的事,他每天的穿着打扮、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让我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我究竟是怎么了?"谈到这,我仿佛豁然开朗了,原来是雏菊在不知不觉中含苞待放 ……

我在书架上取下一本关于青春期心理故事的书,和她一起读,"哟!故事的主人公的遭遇怎么跟你这么像!"我故意说道。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似乎觉得很神奇。我解释道:"其实,你长大了,有了更丰富的情感,恭喜你正式步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你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但是做每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否则伤害了"他"都不知道。"她点点头。

第二天,科任老师告诉我小C主动找他认错了,班级的上课氛围立马好了起来……

二、拯救困惑的雏菊

(一)问题与危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男生已经遗精,很多女生已经月经初潮,在激素的影响下个体逐渐迈入成熟,可是孩子的心理仍比较幼稚、脆弱,经不起来自生活与学习的挫折打击,甚至面对身体生理的变化时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正如案例中的小C,她就是青春期少女的一个代表,起初的她只是单纯的好"玩"(随意中伤老师),在群里聊的内容都围绕着她的生活中最熟悉的人--老师,聊天的内容也只是老师的穿着、言谈、教态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狭窄的人际关系中,老师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他最初接触的"异性",而且逐渐催生出"情愫",属于青春期朦胧性爱恋的范畴。而且在同伴的支持(班级微信群集体中伤老师)下不自觉地越陷越深,心中对异性产生的好奇以及爱慕的种子在不断地发芽,导致后来恶意中伤老师。在事情被戳穿后,小C选择逃避(让班主任别管),希望通过逃避不再面对事件以及被追究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C的行为通常会被成年人定义为"没有礼貌"、"不尊师重道"或者是"早恋"问题,如果这些"帽子"轻易地被扣在孩子身上,那将是灾难性的。十二三岁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自己喜欢的异性产生好感,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正如小C明明是喜欢老师,却做出伤害老师、违背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不去纠正、引导,那么孩子便会出现焦虑、厌学等消极现象。这样,不仅会使孩子荒废学业,还会使他们在心理、生理上受到创伤。

(二)处理方法

1.共创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从学校做起。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密切相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过分强调学生智育的发展,追求分数,教育过程中一味强调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的特点,当遇到学生行为问题时,教育工作者不想理会、也不想处理、只求全心全意地在成绩提高上耕耘,显然不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校日常的教学之中。学校应倡导各学科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中,尤其评价语言中鼓励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力求"润物细无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也可以利用班队课进行主题班会、创设"心理咨询"室、订阅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报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2.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从日常做起。

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处在朦胧性爱恋阶段时总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观察,总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有的会突然无心向学,上课走神厉害,望着一个方向出了神;有的会心事重重,总是打瞌睡;有的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说大声笑;有的会做出一些引起异性注意的行为;有的会很注重异性的评价,只要听到闲言碎语便郁郁寡欢……总之,当孩子身上出现微妙的变化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日常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从细节做起。

也许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还那么小,怎么可能会发生爱恋呢?其实不然,孩子悄然进入青春期,处于懵懂认知时期,也许只是单纯地喜欢一个人,小学生一般都喜欢老师常表扬的对象,如成绩好的、有特长的学生,而并未发展到爱情的阶段,此时的孩子需要我们及时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现情绪波动或者行为偏差的苗头必须趁早疏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平和的语言、用尊重的态度平等对话,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聆听,便具有无穷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打开一条顺利过渡青春的大门,所谓"亦师亦友"正是这个道理。遇到情绪波动的学生,在沟通交流时还要注意细节:消除学生疑虑时应多次强调保密原则;师生无法达成共识时应给予对方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耐心与包容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4.转移学生注意力,从开展各类活动做起。

玩耍是学生的天性,除了开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我们还应开展各种多姿多彩的、积极向上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开展以"爱"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团队辅导活动等,让学生在班会课和活动中感受不同形式的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提升爱的境界,使爱显得神圣、显得具有精神需求的高度。还可以开展以"爱"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推荐阅读青春期关于"爱"的相关书籍,通过书籍的力量感受爱。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关于爱的名言、诗句进行爱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心理,我国著名的教师作家曾宏燕为学生朋友些了一本保函热情的书《爱,你准备好了吗?》书中的语言是这样的美--"如果你对异性的世界充满好奇,很想了解另一个性别的世界,那么你首先要做的绝不是寻找爱情,你应该让自己在友情的小路从容地漫步,去观赏另一个世界的别样风景,你会在发现中领略另一个世界的美妙,而这种发现会拓展你的心灵视野,让你在更丰富的感受中热爱人类,热爱生命"【1】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用心体会、感受,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壤。

5.建设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从开设与普及家校课程做起。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重视多表现于为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家长便不知所措,谈"恋"色变,一般采取避而不谈或是强制手段制止,招致家庭不和谐不和睦,亲子关系恶劣。其实父母利用埋怨、责骂、禁止等强制手段应对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孩子收效甚微,只有用心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取得双赢。面对大多数父母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应对方法时,我们应该通过学校或者社区层面,积极开展家校课程,通过定时定期对家长进行普及性教育,使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现行为偏差时可以采取何种策略,家长通过学习,不断地修正自身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顺利过渡青春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注释:

【1】曾宏燕,《爱,你准备好了吗?》P2,【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胡倩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雏菊含苞待放——浅谈应对小学生朦胧性爱恋的处理论文_胡倩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