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_赵云英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_赵云英

赵云英(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本文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对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体育态度、参与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养成的锻炼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能力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082-01

1.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态势

根据调查,年级不同的学生锻炼的频率有所差异,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变化态势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大一的学生参加锻炼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大一是从入学时身体素质较差但热情高涨阶段到不断参加活动增强的阶段。这是因为中学阶段学习科目繁重,学校注重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试身体素质,学生参加锻炼机会较少。因而大学生进入学校时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经过大学的体育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的增加,身体素质逐渐提升。第二阶段 ,大二学生的锻炼次数较大一有所增加,大二是稳定提升阶段。这是经过大学体育教育后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施行使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三阶段: 三年级至四年级出现停滞下降阶段。调查中不进行或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占30%左右,每周两次者占50.1%,三次者占19.2%,除去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的原因外,还与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及没有构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重要的关系。

2.大学生的体育态度

调查可看出年级不同的学生锻炼的频率有所差异,,大学之前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大学的有所差别。中小学时期参与活动的目的就是好玩, 男女都占到了60%, 而进入大学后发展身体素质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就表明通过大学的体育教育及各方面的作用,对锻炼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从心里深处了解到锻炼对人身心的好处。体育态度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学校教育是排在第一位,体育老师第二,可以说学生体育态度主要受这两方面的影响,表明体育教育中学生体育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起非常大的作用。

3.大学生的体育习惯的调查

体育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方式的一种有一定规律的生活行为。想要养成体育习惯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从体育兴趣—学习动力—坚持锻炼—生理负担—养成锻炼习惯一步一步形成的。而大学生坚持规律的锻炼受很多原因的作用,如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周围环境的影响、老师的指导、锻炼的条件、时间等。约占60%的人在中小学时期已经有了体育习惯,进而影响其终身的锻炼习惯。但同时发现,在中小学对体育的个人认知是非理性的行为和只是“好玩”而已,这与锻炼习惯的之间相差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是不清楚的,这也与他们身心发展阶段和学习有关,也说明了习惯更多来自对兴趣的培养。大学时期,经过大学教育,学习各种不同的体育选项课,如足球、篮球、网球等。相比以前,可以较多地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这从另一方面体现选项课的设立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课外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进入大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所差别。一方面,有了双休日,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周末开展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是因为日常课程较累,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有实验课等学习任务,进行活动的机会少。学生对早操有一定看法,有学生就说,早操的内容单一很枯燥,应该根据个人锻炼习惯而自由选择。可以说,现在的的早操应该有新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出现。

学生想练习的运动课目,很想能经过学校进行系统的练习,但是,认为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项目没有适合自己的占到24.3%,另一方面, 因为毕业时,工作单位只重视学生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而轻视身体素质考察,使大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23.1%,反映出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所设的活动及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调查显示,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怕做的差会被别人笑话的占23.2%,怕苦、怕累、怕脏的占23.3%,表明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想锻炼,但又受心理的影响,不愿意吃苦,而没有付之于行动,这反映了对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应该从兴趣着手,及时的教育、合理引导,必定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养成好的锻炼习惯。

结论

目前,高校学生锻炼现状有点令人失望,特别是在一、二年级刚养成的锻炼习惯到三、四年级又有部分丧失,对锻炼习惯的概念认识不清楚,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但对影响锻炼习惯的要素和作用的认识上却有着较深的了解。这反映了他们对锻炼价值认知程度的提升,知道自己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体育教育,但是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方面还抑制来他们习惯的养成。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历史的角度来说,各个地区高校体育发展项目和侧重点有差异,但在体育教学和锻炼的目的上却有着诸多共性。

建议

大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自觉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对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中,学校体育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体育老师第二。年级不同的学生锻炼的频率有所差异,年级越高的参与锻炼的次数越少。有近60%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已经有锻炼的习惯,影响在大学时期的锻炼习惯的形成。选择参与锻炼时间的与之前不同,都会选择周末进行锻炼。而场地器材方面的缺陷,打击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学校课程要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尽量多的组织课外活动,特别要增加体育锻炼的指导,注意兴趣的培养。建议深入改革,使学校体育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现在的条件,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活动项目,使学生具备基本运动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养成终身体育精神。

大学生形成健康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很有作用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生活,并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减少学习的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赵云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_赵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