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一中 冉俊压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 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 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 “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 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 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 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 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 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 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 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 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 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 赞美学生的成功。这可以从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 效应得到验证。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情,他的期望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68年,瑞典教育家罗森塔尔对美国一所小学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的试 验,进一步表明外界的殷切期望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即“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 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 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 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 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 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 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聪明的教师总是 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 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 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 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正如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 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 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 面上,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 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并不 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 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 表达、诉说。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 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 “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 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 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 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因此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目中无人”,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 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 生”。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 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 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 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 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 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 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 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 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 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科学知识永远在演进中,它是一个 不断构造和改组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正是接受了这种辩 证的认识,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 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 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 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 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论文作者:冉俊压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新课程标准论文; 过程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