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7030619900812xxxx
摘要:公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城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公园景观设计时的指导理念。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生态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工作中的原则及应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园景观;生态理念;景观设计;原则;应用
1.公园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1注重与生态美学相结合
从生态视角去研究,包括社会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其重点在于审美者的情绪体验,设计工作者在生态美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对人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在满足人类主观感受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生态之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美学理念最核心的要求就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即根据客观存在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将各个部分有机整合到一起。首先应该采用已有的材料,对已有的地形、地貌加以改造。要结合公园的具体功能、植物的分布以及每种植物对生长环境的不同要求等因素,对地形进行改造和艺术化提升。应该合理选择一两处景点作为核心景点,通过水流、小山丘以及园林小路等进行连接;从核心景点四处分散布景,与核心景点相互连通自然过渡,以形成良好和谐的公园空间秩序。
1.2注重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相一致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非常注重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这种造园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时的自然美学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孔子关于自然和山水的美学观念,曾在先秦美学研究中起到核心作用。孔子认为美的产生不是因为自然本身,而是因为人这个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发现能力,不同思想内涵的人对于美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老子认为建筑的最基础因素是空间,门窗需要通透,大自然的光线才能照进室内,这反映了内外空间交融的思想。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人与天地万物相互和谐的空间理念。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园林和建筑之间关系的解说,总是希望自然和人工的空间和谐共生、互相依存。时隔千年,这些先辈们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指导设计者们用基于生态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园林。古代园林设计非常强调意境,常用各种方式来寻找环境和建筑物之间的平衡点,让二者更加符合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古人在建造园林的时候,单体建筑如亭台楼阁等多使用木、石等天然材料,并用各种桥、廊把这些单个存在的结构有机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交通、划分空间。这些单个存在的空间不只是建筑空间,而且通过走廊的开放、墙壁竹窗透视,来沟通建筑以及园林内外的风景,让人为的建筑和自然的风光无限交融。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空间的理解,动与静、内与外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既互相交融渗透又彼此单独存在。
1.3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设计和建造生态公园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终极追求,所以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原则。从形式上来说,公园内景观设置一定要内外协调统一,各个形态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秩序和关联,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美感。设计中每一客观对象都应该赋予人类的情感,让这些物体通过自己的形式表达出它们特有的情感,并让每一个观众切实感受到这种情感,以此来提高公园生态系统的总体活力。在充满活力感的设计活动中,可以用发展的动态模式、充满节奏感的韵律等综合表现设计内容,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要参考公园附近的环境因素,如道路以及各种建筑物等,千方百计使整个公园环境和周边环境相互和谐,努力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
1.4注重创新
人最初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观察和发现到美的,所以在设计建造公园生态环境时,一定要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交融,人是否能够非常舒适地参与其中。首先,关注公园的各个功能是否满足人类观赏和体验的需求;其次,在布局方面,要想办法设置一些设施,让人一看就能够联想到一些有趣的事物,进而能够主动参与进去。任何事物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所创新,对于现代生态公园的设计也是如此。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考量,把大自然中存在的一切美好事物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用创新的思想和设计吸引人们。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贴近人类生活,而不是见不到、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享受自然和生态带来的美好体验。
2.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
2.1植物选择
公园设计通常离不开植物这个重要因素。只有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地安排和置放植物,才能在构造植物景观的时候,获得非常好的生态效果。挑选植物的时候,乔木和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各种组合,不仅能为公园增添更多的清新色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园的生态理念。设计者应该根据生态理念来配置绿色植物。可以按照生长位置互补或者养分共用等方式合理安排植物,以保证群落生态植物的有序生长和繁荣。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违背了生态理念,所以在挑选植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植物能够与固氮微生物和谐共生,以此来提高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保护和调节能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标。
挑选植物时应以本地植物为主,以此来体现地方独特的色彩和景观。因为本土植物是大自然长时间优胜劣汰后的精华,它能够适应本土的生长环境,和本土的各种生物之间能够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外来植物的引进和培养,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还有可能破坏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的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把本土植物大范围、有规律地种植和发展起来,一定会在短期内形成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同样能够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同时也是体现本土精神和文化的一道自然景观。使用本土植物存活率高、节约成本、体现地方特色,是一举多得的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例如生长能力强、容易存活的植物可以用来设计别具一格、具有乡村风情的特色景观;如果想要更直观明确地体现生态理念,可以特别挑选一些叶子非常大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耐旱的植物适合用在比较干旱、不方便灌溉的特殊区域。
2.2公园的布局构成
要想更全面地表现出公园的生态性能和功能特征,公园景观设计一定离不开良好的布局。在设计和构思现代公园生态结构的时候,需要重点考量公园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公园建造的生态目的,围绕这两点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更加直观地体现出现代公园的生态理念。
从景观视角分析,现代公园景观布局主要涵盖重点生态范围、缓冲生态范围和实际功能范围,每个范围彼此相互连接和呼应,被赋予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走廊连接起来,而走廊和过道设计又包括生态走廊、特殊走廊以及交通走廊等多种形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景观布局可分为多核心和单核心两种方式。
以一种单元网格样式的多核心布局为例,如图1所示,每一个独立的空间都是一个核心生态范围,这些范围通过走廊等互相链接融合,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网格样式。这样的布局非常适用于复杂的公园地理环境。每个线路和网格终端的交互,既相互沟通又各自独立,使得核心范围不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代公园的原始状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这种布局一般被用在功能要求多且规模巨大的公园中。
图 1 单元网格式多核心布局
以一种单核心类型的圆环布局为例,如图 2 所示,在圆环的布局形态中,核心生态范围、使用功能范围以及缓冲区域范围这三个独立存在的区域形成一个圆形,向四周放射性发散,核心范围处于中间地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核心范围的干扰和破坏,这种布局对核心生态环境强大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这种布局非常适用。
3.结束语
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总有一些矛盾和风险,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创新设计,充分利用生态理念,形成一种设计方法,收集和整合各方面生态设计资料和灵感,用最有效、最实用的办法,打造出完美的现代化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作品,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现代人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图 2 圆环式单核心布局
参考文献:
[1]陆健健,湿地生态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但新球,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2.
[3]项文梅,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1.20.
论文作者:胡业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公园论文; 生态论文; 植物论文; 理念论文; 布局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