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研究论文_王婉婷1,赵先起2

(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广东广州 510699;

2深圳瑞思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9)

摘要:企业安全目标分解的意义就是要通过对目标的分解,能够实现对整体安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保障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大部分企业在目标分解这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套用了质量管理中关于目标管理的分解模式,把目标用更为严格的结果性指标传递到不同的层级,然而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差异性就在在于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对单体产品质量事件的控制来实现整体质量管控目标,而安全管理则不同,安全目标的突破不是单体小型事件的累加,一起事件就可能直接突破整体的目标,所以这种安全目标的分解模式根本就不能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基于风险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进行传递的分解模式,把安全目标分解成工作性指标,通过对工作性指标的控制,来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目标分解;结果性指标;工作性指标;基于风险

引言:

基于风险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找到影响安全目标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控制,把控制措施再转换成可测量的指标,再根据企业现有的管理状况及风险状况,选取进行传递分解的工作性指标,通过这些工作性指标的传递、监测与控制,才能保障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风险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是彻底改变目标分解形式化这一局面的有效手段,是针对传统安全目标管理的一个重大创新与突破。

1 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因素辨识与分析(危害因素辨识)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每类安全目标都代表着一类风险,想要实现安全目标,也就是要控制住安全风险,而想要控制住风险,就要找到导致风险的危害因素,针对危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落实控制措施,通过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来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具体的逻辑关系如下:

因此,安全目标的分解首先就要找到影响目标实现的危害因素,这也就是要开展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一般可采用事故树的方法,进行层层的剖析与梳理,而在具体的剖析过程中,危害因素的类别、层级划分可能还与风险类别的不同、企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下图中关于省级电力调度机构关于电网安全稳定目标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是按照专业运行的维度来辨识、梳理与分析危害因素,从省级电力调度机构每个专业的实际业务开展内容及管理权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2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制定

辨识并明确了影响安全目标的危害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能够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所以要针对这些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制定控制措施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全过程管控的思想,确保措施的系统性,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风险的可控,所以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制定,既要考虑危害的表现形式,还要考虑危害的来源,例如,针对调度人为破坏因素控制措施的制定过程如下:

(一)危害因素来源:

(1)调度人员由于对社会、对企业、对领导不满;

(2)调度人员工作、生活压力过大;

(3)调度人员精神状况出现问题。

(二)危害因素表现形式:

(1)对调度设备进行物理破坏;

(2)选程操控电网停电;

(3)下达错误指令;

(4)用病毒攻击电网等。

(三)控制措施制定

(1)调度岗位人员选聘时,应进行心理测试与评估;

(2)调度岗位人员在工作过程上,应定期进行心理测评与辅导;

(3)调度工作现场不允许出现独自一人的情况;

(4)调度人员工作现场不允许携带、存放具有攻击性的物品、器材;

(5)建立备用调度系统,并保持可用。

3 工作性指标(重点工作)的设计

根据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提炼出可测量的指标,在提炼指标时,应考虑指标测量的可操作性,并应考虑企业的实际管理状况,如不能提炼出相应的工作性指标,可作为重点工作提出来;例如:针对以上举例制定的危害控制措施,可以提炼出如下工作指标:调度岗位人员选聘时,应进行心理测试与评估-----调度岗新员工心理测试评估率

(1)调度岗位人员在工作过程上,应定期进行心理测评与辅导----调度岗位人员定期心理测试、辅导完成率。

(2)调度工作现场不允许出现独自一人的情况-------完善调度值班管理制度。

(3)调度人员工作现场不允许携带、存放具有攻击性的物品、器材(物理攻击、病毒攻击)------完善调度安保出入控制管理。

(4)建立备用调度系统,并保持可用-----定期对备用调度系统进行轮换试验。

4 工作性指标(重点工作)责任分配

针对所有的危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基于控制措施提炼出工作性指标或重点工作后,根据指标或重点工作特性,并结合企业各部门的涵盖的业务及职能,把工作性指标及重点工作分配给相应的部门,最终形成每个部门的工作性指标或重点工作汇总。

5 传统目标分解与现有目标分解的对比

传统目标分解的最大特点就是结果传递,把不同的结果性指标传递给不同的对象,另外就是这种结果传递并不能充分的涵盖相关的部门,基本上就是传递给生产部门或单位,有些职能部门不清楚在企业安全目标管控中的定位,而现有的目标分解是以工作性指标或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传递,它不涵盖的不仅仅是生产部门或单位,同时也涵盖了相关的职能部门

6结论

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使员工能够以自我控制式的管理取代支配式的管理,更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灵活性和高层管理者的计划参与性,也提高了组织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实现这个作用的最主要环节就是目标的分解过程,是否能够把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是目标管理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的核心观点就是基于安全目标的特性,传统的以结果进行传递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无法真正实现目标管理的作用,导致安全目标管理往往是用来作为年终考核的标准,而根本无法通过过程的控制来保障目标的实现,安全目标管理往往沦落为一种形式;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结果性指标的传递改变成具体的工作性指标传递,对工作性指标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工作过程的控制,这样才能对目标的实现提供过程保障。

基于风险的目标分解模式提供了把安全目标分解成工作性指标的一种方法,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同时,由于对风险理解、认知的限制,或对于如何控制这种风险而认识不足,就会导致制定的指标充分性不够,甚至出现指标制定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安全目标的分解首先是要迈出改变这一步,把结果性指标传递向工作性指标传递改变,而不要一昧的追求全面、完美,而要通过每年的运行不断的进行完善,确保企业安全目标指标体系始终处于一个持续完善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德鲁克《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1954

[3]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S﹞

[4]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S﹞

论文作者:王婉婷1,赵先起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基于风险的安全目标分解模式研究论文_王婉婷1,赵先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