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三小学 532200
摘 要:广播操是一项练习者众多、广为人知的体育活动,不用使用任何器械,只要拥有一定的场地就能开展,所以也被许多学校用来当作锻炼学生们身体的一种方式。本文分析了广播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过渡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学校的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播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 过渡策略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消除学生们在紧张学习状态下的疲劳,振奋精神,调节情绪,使其具有更加充沛的精力继续之后的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能折射出校园管理的优劣,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出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从而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校风校纪。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组织学生们做广播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降低了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加上做操不认真,让广播操的效果大大降低。如何有效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体育工作应该探索的问题。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构想
1.活动的基本理念。
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器材少,场地小,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枯燥,很难确保学生们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将“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养成教育”、“快乐体育”等多种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将其定位成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前者指的是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此来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将娱乐、育美、辅德、益智促质融于活动中;后者指的是既要保证学生们每天拥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还要将其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激发其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活动的内容构成。
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安排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之后,时间大约为30-40分钟,在内容上可以做出如下安排:天气晴朗时组织学生们做游戏、武术操、素质操、广播操、跳绳以及各种球类活动;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进行座位操、素质练习、队列队形练习、做游戏等等。
3.活动的效果预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提高了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形态发育等综合素质。
(2)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体育的美,在轻松欢快的乐曲中有节奏地进行运动,不仅让其身心得到了放松,还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美。
(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将学校的气氛活跃起来,转变沉闷枯燥的教育教学局面,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措施
1.将管理职责落实。
管理工作是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由学校领导挂帅,亲自组织和参与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落实校长责任制。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思想上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言传身教,与学生一起活动,从而鼓励和支持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落实班主任负责制。此外,体育教师也应该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安排,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进场和退场安排也要合理。
2.进行活动评价。
评价要以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表现优异的和表现较差的同学在通告板上公布出来,作为平时学生体育成绩、操行评定或其他优秀个人评定的一部分参考依据,然后根据考核的内容对班级评价,将其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班级的条件之一。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和经验
1.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作风。
通过一段时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学生们的精神面貌都有显著提高,班风、学风、校风较之前也有所改变,真正实现了以体娱乐、以体益智、以体育德、以体育美、以体促质的目标。
2.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之后,其大脑会渐渐疲劳,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的运动中枢兴奋起来,使其大脑的学习中枢拥有更好的休息,消除学生们的疲劳感,大大提高之后的学习效果。
3.有利于发扬学校的校本精神。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校的气氛,将沉闷枯燥的教育教学局面扭转,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的校本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心理状态更加积极健康。
参考文献
[1]傅芹 浅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8,12,(31):144-145。
[2]金晓冬 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3,(4):71。
[3]李坤 有效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8,(9):170。
[4]苏定波 论有效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J].文存阅刊,2018,10,(2):134。
论文作者:赵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课间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学生们论文; 广播操论文; 学校论文; 体育论文; 策略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