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洪桥镇医院湖南 祁东 421600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接受传统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95),术后切口瘢痕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97.0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显著缩短,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发性乳腺纤维瘤;乳腺下缘切口;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效果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高发良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乳腺小叶内,对女性乳腺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乳腺纤维瘤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手术美观性较差,且容易复发[1]。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术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新型手术模式,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广大患者接受度高,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证明其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有效性[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68例,患者均于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经双侧乳腺彩超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所选患者中已排除乳腺发育异常患者、继往乳腺手术者、合并内分泌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32±3.41)岁,肿瘤数量4~18枚,平均(13.42±3.53)枚,发病部位:单侧18例,双侧16例;观察组34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32±3.23)岁,肿瘤数量5~19枚,平均(14.43±3.43)枚,发病部位:单侧17例,双侧17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两组年龄、发病部位、瘤体数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所采用切除电刀等手术器械均相同,术中瘤体切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助定位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采取常规放射状切口,切口位置以肿块位置为依据,切口大小一肿块大小而定,切口一般分为乳晕弧形切口和横形切口。采取常规方法切除肿块,肿块清除后对创口进行缝合,加压包扎。将切除的肿块组织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
观察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手术切口均做弧形切口,沿乳腺下缘切开皮肤及下层组织直至深筋膜,待乳房后间隙显露后进行钝性分离。采用乳房后间隙入路,以彩超检查结果为依据于乳腺组织后方位置将组织切开,探查肿块,沿肿块边缘将肿块分离并切除。肿块切除后彻底止血,采用美容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并防置负压引流管,对乳腺外形进行调整,加压包扎。将切除的肿块立即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瘢痕评分。切口瘢痕评分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评分依据,于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评分参数为瘢痕色泽、瘢痕厚度、瘢痕血管分布情况以及柔软度,柔软度评分为0~5分,其他各项参数评分均为0~3分。评分越高表示瘢痕外观越差。
治疗疗效评价,痊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乳房肿块完全切除;显效:疼痛偶尔发作,乳房肿块体积缩小>70%;有效: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肿块体积缩小>50%;无效:疼痛经常发作,乳房肿块体积缩小≤5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95),术后切口瘢痕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3讨论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肿块、乳房胀痛等。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所致[3]。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无明确的形状和大小,肿瘤一般与其他组织分界较为清楚,肿瘤多为实性,采用药物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4]。传统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般属于前入路切除,术后容易形成较明显的手术瘢痕,美观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用手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时应尽量降低手术对乳腺组织及患者生活的影响[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该术式具有的优点是手术切口较为隐蔽,经术后恢复手术瘢痕如皮肤褶皱,对乳房外观无显著影响。这符合广大女性对审美的需求,女性更容易接受,手术的配合度也更高。另外,该术式从患者乳腺下缘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然后在乳腺后间隙位置置入路完成钝性分离处理,这可使整个乳腺组织翻起,多发的肿块可在首次治疗中被完全切除,有效预防再次复发[6]。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在患者腺体的深面实行,乳房原有的外形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瘢痕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有效性。患者采用该术式治疗后肿瘤不仅可以一次性切除,同时乳房外形可以得到更好保留,患者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临床效果显著,手术乳房美观性良好,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甘瑞华.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9):73-75.
[2]沈国双. 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64-65).
[3]杜青陆. 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疗,2016,35(26):4-6.
[4]夏仁昌.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74-75.
[5]王艳侠.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0-121.
[6]陶冶.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02-103.
论文作者:周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乳腺论文; 切口论文; 间隙论文; 肿块论文; 患者论文; 多发性论文; 瘢痕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