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研究论文_赵岚

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研究论文_赵岚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基础能源电力而言,在智能电网技术日益普及化的今天,针对供配电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整定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面,更要考虑到继电保护整定技术的应用,本文从电力工程的从智能电网的供配电系统中入手,简要介绍了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促进了智能电网供电系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研究

引言

在我国新能源没有完全应用的前提下,原有电力能源的供配电系统进行相应的继电保护整定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电力能源的供配电系统,更能促进电力供配电系统的整定技术的发展,完善电力工程整定机构框架的设定。根据我国电网的统计显示,电力在供配电中的的继电保护可以为电网节约更多的电力成本。但是,由于继电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性不高,在继电保护整定技术的应用中,会引起大规模区域停电,给用户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应用智能电网的供配电系统时,应当根据整个智能电网的分布情况,严格计算电网的短路电流,并且不断的修复计算中产生的误差值,保证整定值的准确性,从而有效的的预防在供配电设备中的安全因素,所以说,在智能电网的供配电保护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的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可以有力的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1配电系统发展历史

20世纪诞生了第一代智能配电系统,但由于对其管理机制上的问题,导致其智能化发展缓慢。到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建设智能化电网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制定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2009年,完成智能配电系统标准体系建立;2011年,基本完成智能配电系统体系构建;2020年之前,彻底完成智能配电系统建设工作。第一轮的配电改造计划目标:到2020年,用户的年均停电时间不能超过1h,供电的可靠率要达到99.99%,供电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的供电可靠率在99.97%,智能电表覆盖率达90%,通信网覆盖率达95%,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h。从上边的建设目标看,2020年之前对智能配电系统改造的任务是很重的,该技术实施的重点依然离不开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现如今,我国的高压、特高压配电系统的发展已经成熟,但由于管理机制、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推广应用上,我国的智能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配电系统的发展已经基本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解决在推广应用上的落后问题,2015年9月国家发布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其通知的关键是对城乡、农网突出智能化。

2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

2.1参数数据信息库模块分析

对整个整定过程的分析后,将分析后得出的数据进行有计划的编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信息库,这个数据信息库中的参数包括整定技术参数、电缆技术参数、以及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中的短路电流计算等等,将这些数据编制存储之后,可以在一次网络或者二次网络中使用,根据数据需要情况的不同,对参数数据信息库进行数据筛选,以满足供配电系统设备安装运行的需要,同时保证参数数据信息库更新数据的及时性。

2.2技术处理与智能控制领域的应用

众所周知,用户电力技术被运用到了多个领域,如供电和配电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资源共享等。这些领域多包涵在技术处理与智能控制领域,关于信息处理,俨然成为当下用户电力技术运用的重点之一。如供电系统中,关于一些机械设备的控制、监督、测试等,都是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一些需要做到运行系统的优化,对出现的故障实现技术处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智能配电系统的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

以智能配电系统的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为例,智能配电系统采集的多源异构的数据既包括系统管理和运行的数据,也包括用户的用电数据,还包括气象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用户侧的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数据,具有海量、更新速度快等大数据的固有特性,因此,有必要提出针对智能配电系统的大数据体系架构和处理方法,开发智能配电系统的大数据和云平台应用技术。

3我国智能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对于智能化配电系统故障的恢复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V2G模式不仅增大了配电系统的短路电流,还为配电系统提供了发电基础。如果无法正确分析出分布式电源出现的故障电流的大小,就会使故障的范围加大,使故障出现定位现象,使得各个环节的操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在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后,V2G的电动汽车具有随机性不好掌控,但是可以为故障的处理提供动力与电力供应,使分布式电源可以独自运行并进入系统,对于如何预测分布式垫于的发电、配电系统负荷分布划分故障后的孤岛、负荷恢复之间个部件的协调与配合等等一系列问题仍旧作为下一步研究的主体,以便能充分利用配电系统的能力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

3.2数据库的建立与查询

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来自各分变电所的各种信息,经过处理后形成标准的数据库,并实时更新数据库;数据库容量可保证系统三年免维护。1)可查询任一电量的日、月、年统计数据及该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2)可对历史数据进行日、月、年检索,能够对历史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操作,并按用户的要求定期将历史数据存盘。3)可召唤显示、打印历史数据库中任一电量的记录数据,包括日、月、年报表。以上的数据查询结果均能够打印,打印方式有定时打印和召唤打印等方式,打印时不影响程序的执行及系统响应能力。

3.3智能建筑中的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设备包括正常动力与消防电源两部分。正常动力包括:空调制冷机组,空调水泵,冷却塔,洗衣设备,污水泵,客用电梯,货梯,各层空调器,开水器等。因动力设备在地下层分布较多,所以该部分设备的配电总配电室出线后一般在地下层设动力控制中心。消防电源包括:消防水泵,水幕水泵,消防电梯,喷淋水泵,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等。消防动力设备为双电源供电,一路引自由两路电源变压器供电的消防供电专柜上,另一路引自自备发电机组,两路消防电源分别由两回线路引到各个消防用电设备点上实行末端自动切换,以确保消防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主/备电源的自动及时切换是保证系统正常供电的首要因素,也是智能设备是否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电气设计时要充分重视动力系统的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的电力技术,用户电力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技术研究等,这些问题将被很好地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思维。相信在未来,用户电力技术将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守相,王成山.现代配电系统分析[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2]王成山,王丹,周越.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9):1-8.

[3]何涛,李明泰.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15.

[4]陈国建.用户电力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0):164-166.

[5]彭晓峰.配电系统中的用户电力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13):33.

论文作者:赵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智能供配电系统经济运行技术研究论文_赵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