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曾剑良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曾剑良

摘要:后浇带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者是沉降不均,导致一些有害裂缝的产生,按照相关的设计或者是施工要求,在基础底板和墙面、梁柱等位置专门留设的一种临时施工缝。而且,后浇带一般会将结构分为若干个部分,通过一些构件的临时收缩,在一定时间之后对施工缝进行建设,从而将结构连成一个整体的地带,并且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建筑工作。当然,后浇带的设置部位需要进行慎重的选择。本文就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建筑结构物的体积越大,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裂缝也就越大,这些裂缝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就越大。而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有害裂缝带给建筑工程质量的不良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当然,现今的技术并没有完全达到建筑的相关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今需要的就是完善相关的技术,并且使技术能够促进建筑建设的质量,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结构能够更加稳定[1]。

一、施工技术概述

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来说,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建筑要求的提高,一些大型建筑物极易产生诸如钢筋混凝土收缩,或者是因为温度差产生的应力以及产生沉降差等问题,并且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一些有害的变形缝。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就是针对这种问题,将这些有害的变形缝按照相关的建设要求进行浇筑,从而使原结构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总体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建设质量[2]。

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有三种作用,后浇温度带主要是作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而帮助结构能够恢复正常;而后浇收缩带是作用于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应力,防止钢筋混凝土因温度产生结构破坏;后浇沉降带主要是作用于高层主体和底层建筑产生的差异性沉降,从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加符合相应的建设要求。而且,对于当前很多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伸缩缝的建设,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根据相关的建筑要求对施工技术做出相应的改进[3]。

对于这项施工技术来说,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的施工技术,而是一种综合型的施工技术。这项施工技术可以同时满足于工程项目的多个建设要求,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建设环境和条件。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来说,出现温度型裂缝大多是在施工阶段的中后期,而且,因为在建设钢筋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进行水化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然后聚集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很难被散发出来,就会导致结构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散发程度不同,并且形成一个极大的温度差,从而导致内外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而且,对于结构表面产生的拉应力来说,如果拉应力的力度超过了自身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一些相应的裂缝,而产生这些裂缝之后,就会导致钢筋被锈蚀,并且其中的泥土被碳化,最终导致抗渗能力和抗冻能力都被降低,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概述

对于这项施工技术的运用来说,要严格根据相关的建设要求进行实际操作。首先,对于间距的设置要合理,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且对于间距的预留也要结合施工建设过程来设置。一般来说,常见的建筑工程对于间距的预留距离应该控制在三十五厘米之内,并且最低距离不能超过二十五厘米,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而且,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一些楼板或者是桩基的建设需要尽可能的保持完整性,并且要保持钢筋结构的相对完整性,还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合理的进行宽度的设置,并且将宽度的距离控制在八厘米左右,从而保证楼板两端的承受力能够达到最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楼板出现下垂和变形之类的问题[5]。

对于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来说,需要考虑到建设过程中总体构造和各个构件之间的联系,要把一些联系点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当然,还要注意剪力墙结构的中部地区不宜设置为后浇带的位置。而且,对于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来说,需要对其断面形式进行合理的设置,要保持混凝土的结构面和其断面保持一致性。

对于这项施工技术的运用来说,一般情况下,建设时间是在六十天左右,而且,一般施工时间需要控制在建筑主楼沉降完工之后。而对于一些施工材料的选择也需要更加合理,因为施工材料的选择需要符合建设质量,所以说,施工单位对于材料的选择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在进行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清理工作,包括预留时间都要符合建设工程,并且需要在施工之前合理的添加一些减水剂,使浇筑后的质量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于建设过程中一些钢筋和模板的选择和建设都需要符合建设要求,尤其是对于钢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完整性要保持好,并且要合理设置一些模板,运用相应的技术来做好后期的模板建设,包括对模板的清理工作等等,都是这项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

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温度的控制和施工缝的建设方面,需要在建筑工作完成之后,先借助水压对表层进行冲洗,使钢丝网能够保持干净和整洁。而且,在冲洗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制定冲洗时间,并进行有效的把握,尽可能减少冲洗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失误情况,从而使冲洗质量能够达到最佳。对于施工温度的建设来说,需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十摄氏度左右,因为这个温度范围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的要求,并且能够促进结构的融合。而在温度控制好之后,进行相关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产生干裂的问题,且可以在一至两天之后的温度较低的时候来进行最终工作,从而确保这项施工技术的进展顺利,促进建筑结构的完善。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有害裂缝的问题需要运用后浇带这种施工技术来进行相关的建设。而对于这种施工技术的运用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变,并且,对于技术层面的应用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层面的研发,从而促进技术的发展。相信随着这项施工技术的成熟,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会更加完善,对于结构的设计会更加稳固,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02-203.

[2]马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24):87.

[3]高国强.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7-8.

[4]叶坤永.房建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04):96-97.

[5]周军厂,时航.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11):160-161.

论文作者:曾剑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曾剑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