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小班化,让课堂活起来论文_刘晓琳

魅力小班化,让课堂活起来论文_刘晓琳

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264500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进行小组PK赛呀?”看着孩子们一脸渴望的表情,我心里的小激动油然而生,“孩子们,还不到PK的时候。”我的回答总是引起一片若有所失的唉叹,又让他们满怀期待。小班化教育实验改革,让关注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小班化核心教育理念深扎根于我们的校园,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激活了小班化课堂的一潭春水。孩子们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热情、动力和无限的潜能。这和以前沉默一片的传统课堂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这应归因于“小班化以学定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何谓以学定学,四位一体?简单地讲就是自学——互学——导学——深度学为课堂主要环节的教学过程。在这些环节当中,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他们一心向学,乐此不疲。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变成了一件赏心怡情的美事。

一、让自学变成孩子自发的行为

一篇课文,学生要学到哪些东西,不同程度的同学的能力都各不相同。于是,我就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凭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问题。课中或课后,他们总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我都是予以赏识与鼓励,并在其小组内奖励一定的分值。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个孩子都在适合自己的高度上跳一跳,摘到知识树上的桃子。

比如就以二年级的教学为例:一篇课文大体上分为这么几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觉正确地标出这篇课文的自然段。

2.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理解并学会准确地组词和造句。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能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并且能够明白这篇课文要讲明的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比如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等。每个同学在自学时,都能够从这些预期的教学目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会朝这四个目标全面发起进攻,这样就会为小组积累更高的分数,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就选择比较切近到的目标,尽量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这样,就形成了人人为小组的荣誉而拼搏的可喜局面。

二、让互学成为登堂入室的法宝

在质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攻难克疑,这就需要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于是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合力攻关。为了让小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避免走过场,我合理分组,灵活评价。形成竞争合作机制。一个小组的人数一般是4-5个人,每个组的成员由优、中、后进学生组成。各小组的实力势均力敌。比如说每个小组中组长的水平是相差无几,每个组中的中层学生基本都是两个或三个,这些同学的水平也是近似接近,最后每个组中都基本有一个需要帮助的后进生。这样除了小组和小组之间的PK外,每个组中相同水平的同学也进行PK,以求让优生更优,中等生飞跃,后进生也没有太大压力,更有信心学习的状态。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交流活动中去,从而解决了以往优生完成任务无所事事,而后进生却吃力跟不上的弊端。

三、让导学成为孩子的引航员

在小组合作的环节中,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都会汇总到老师那里去,这时候,我就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灌输给学生。

例如三年级有个“移步换景”的知识点,很多小组经过讨论之后,都说不清这个知识点,我并不急于呈现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先要弄清什么叫“移步换景”,孩子们说“上网查”。第二天也确实查到了,但要他们说清楚,他们还是一知半解。我用精练的语言将“移步换景”做了简短的讲述,并举了若干例子,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没有一个走神,在需要讲解的时候做适当的精妙的点拨,学生所学的正是他所需的,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主题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当所有的学生都在自己的框架内学会了,就可以深入地拓展学习,坐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深入,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在结合着语文主题的学习经验,在深度学习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在每个单元后,引导学生去阅读赏析语文老师自编的校本教材,加深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阅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同时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就拿“移步换景”的这个写作手法来说,课堂上,我深入浅出的诠释,孩子们明白是明白了,但是他们能否在自己的作文中合理地运用仍然是个未知数,这就需要四学一体的最后一步拓展延伸。经过精心挑选,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以“移步换景”为主要写作手法的文章,让孩子们从课本走向书本。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让他们能否写出一篇以“移步换景”为写作手法的作文,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虽然文笔稚嫩,但基本上都对“移步换景”这个写作手法加深理解,学以致用。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从“学”开始到“学”结束,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逐步实现了小班化环境下“以学定学”的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行百分百的优质之前,我正以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在且行且思且一路实践一路收。

论文作者:刘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魅力小班化,让课堂活起来论文_刘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