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张秀歌, 董文霞[1]2014年在《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常规化学农药防治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已经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害虫已成为许多学者争相探索的方向,有关烟夜蛾的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为了便于研究人员全面了解烟夜蛾种内及与植物间的化学通讯方面的研究现状,本文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介绍了烟夜蛾性信息素的组成、体内合成和释放规律,烟夜蛾对性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性信息素的应用;植物次生物质对烟夜蛾幼虫取食和成虫定向和产卵的影响,讨论了目前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烟夜蛾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因而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张蕾, 杨效文, 丁矛, 郭线茹, 马继盛[2]2004年在《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滞育激素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RT PCR法,在转录水平上对烟夜蛾滞育激素(Diapausehormone,DH)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滞育诱导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3,4,5,6龄幼虫及滞育蛹中表达,在已解除滞育的蛹体内该基因同样表达.但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幼虫及非滞育蛹虫体中未见表达.对烟夜蛾滞育蛹脑部、胸部、腹部的RT PCR检测表明,脑部为DH基因的表达部位.
杨新影, 李亮, 安世恒, 罗梅浩, 原国辉[3]2011年在《烟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雄虫触角中克隆获得了1个GST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89223)。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s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昆虫特异性Epsilon家族成员,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HaGSTe1。同时从烟夜蛾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序列,发现序列中含有5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415,513,296,333和269bp。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aGSTe1在雌、雄虫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雌、雄虫的头部(去掉触角和喙)、触角、喙、胸、足、翅以及雌虫的腹部均有表达,并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着高于雌虫触角,这种表达情况提示其可能与触角中性信息素及其他外源物质的分解有关。
汤清波, 杨效文, 安世恒, 纠敏, 郭线茹[4]2001年在《烟夜蛾滞育激素的cDNA克隆和序列测定》文中研究表明运用RT -PCR法克隆了烟夜蛾 (HelicoverpaassultaGuen啨e)滞育激素的cDNA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烟夜蛾滞育激素由 2 4个氨基酸组成 ,属于FXPRL神经肽家族 ,与家蚕 (BombyxmoriLinnaeus)、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滞育激素氨基酸序列相比较 ,其同源性分别为 6 2 %和 99% .在烟夜蛾非滞育蛹内未克隆到该滞育激素的cDNA
张元臣, 安世恒, 李为争, 郭线茹, 罗梅浩[5]2011年在《烟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mRNA表达分析》文中指出为了深入了解精氨酸激酶基因的作用和寻求害虫防治新的分子靶标,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脂肪体中克隆了精氨酸激酶cDNA序列,命名为HassAK(GenBank登录号:HQ336337),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HassAK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4龄幼虫第1天到化蛹第1天)、不同组织(头部、中肠、脂肪体、体壁和腹足)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assAK基因阅读框架全长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0kD和5.76。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酶活性部位、酶活性中心位点和能形成离子偶结构的保守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HassAK与其他昆虫A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0%以上的一致性。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assAK基因在幼虫头部、中肠、脂肪体、体壁和腹足均可表达,其中以腹足和中肠内的表达水平较高。时序表达分析表明,预蛹期HassAK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此外,高温和低温均诱导HassAK基因的表达,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昆虫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贾月丽, 程晓东, 蔡永萍, 王雨, 张鹏[6]2011年在《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产卵与为害》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田间笼罩试验,比较了4个辣味程度不同的辣椒品种上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落卵量和为害程度,并利用GC-MS对4个辣椒品种的辣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棉铃虫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在4个辣椒品种之间无显着差异,但其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却显着高于豫优鲜辣2号和豫艺绿冠;烟夜蛾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和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均显着高于豫优鲜辣2号;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和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均多于棉铃虫.(2)豫甜椒12号的虫果率和其上的幼虫成活率最高,豫艺墨秀大椒、豫艺绿冠和豫优鲜辣2号则依次降低;取食豫艺墨秀大椒的幼虫化蛹率最高、羽化的成虫数量也最多,豫甜椒12号次之,其它2个品种相对较低.(3)辣椒碱是辣椒中辣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在豫优鲜辣2号中的含量最高,豫艺绿冠和豫艺墨秀大椒次之,豫甜椒12号最低;随着4个辣椒品种中辣椒碱含量的增加,2种夜蛾在其上的落卵量和为害程度有降低的趋势.
程晓东, 贾月丽, 蔡永萍, 王郑军, 罗梅浩[7]2011年在《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行为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27±1)℃,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的生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种夜蛾雌蛾或雄蛾的交配能力之间均无显着差异;3日龄蛾的交配率较高,6日龄前棉铃虫的交配率均显着高于烟夜蛾;不同蛾龄下烟夜蛾的交配持续时间均显着长于棉铃虫,且随着交配蛾龄的增加而逐渐延长;2种夜蛾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明显不同.(2)1日龄交配的棉铃虫和烟夜蛾,其产卵前期分别为2.5和3.6 d;不同交配蛾龄棉铃虫的产卵前期均显着短于烟夜蛾,但其寿命均长于烟夜蛾;不同蛾龄棉铃虫卵的孵化率均显着高于烟夜蛾;2种夜蛾的产卵期和产卵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二者3日龄前的产卵量相对较高,且棉铃虫的产卵量显着高于烟夜蛾.最后,对这些结果在棉铃虫和烟夜蛾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付晓伟[8]2009年在《两近缘种铃夜蛾与烟草互作机制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可同域发生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丨¨)bner)和烟夜蛾H.assulta(Guenee)是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甚至杂交可育,但它们的寄主范围却截然不同,棉铃虫是多食性昆虫,烟夜蛾则是典型的寡食性昆虫。在主要农作物中,棉花和番茄上极少发现烟夜蛾,而辣椒上几乎没有棉铃虫,只有烟草均为二者所嗜食,也唯独在烟草上它们可以稳定共存。本文从行为、生理和生态适应叁个方面,对棉铃虫和烟夜蛾与烟草间的互作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成虫对烟草挥发物的EAG反应:(1)两种夜蛾对测试的20种烟草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低浓度下对绿叶气味、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的EAG反应显着高于单萜类、倍半萜类和杂环化合物;高浓度下的EAG反应也表现出相似的总体反应趋势,但多数反应值间的差异未达显着水平。(2)低浓度下,烟夜蛾对大多数烟草挥发物的EAG反应显着大于棉铃虫;而高浓度下,两种夜蛾的EAG反应却无显着的种间差异。(3)低浓度和高浓度下,两种夜蛾对多数烟草挥发物的EAG反应均无显着的种内性别间差异。(4)在1.0×10~(-5)mol·L~(-1)~1.0×10~(-1)mol·L~(-1)范围内,两种夜蛾的EAG反应与烟草挥发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且均未达到饱和。成虫对烟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1)两种夜蛾对绿叶气味、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对反应率,显着高于单萜类、倍半萜类和杂环化合物。(2)烟夜蛾交配雌蛾对单萜类[(α-蒎烯、(-)-里那醇]和杂环化合物(糠醛)的相对反应率显着高于棉铃虫;棉铃虫交配雌蛾对倍半萜类化合物(β-水芹烯、桧烯)的相对反应率显着高于烟夜蛾。除此之外,两种夜蛾的行为反应既无显着的种间差异,也无显着的种内性别间差异。烟夜蛾3种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1)烟夜蛾Hass-PBP、Hass-GOBP_1、Hass-GOBP_2基因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均不表达,只在成虫期表达,且表达量与成虫的日龄无关。(2)上述基因在成虫触角上特异性表达,在成虫的喙、去掉触角的头、胸、腹、足、翅等部位均不表达,其中Hass-PBP基因只在雄蛾触角上表达,而Hass-GOBP_1和Hass-GOBP_2基因在雌雄蛾触角上均表达。两种夜蛾GOBP_1、GOBP_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定量分析:棉铃虫和烟夜蛾成虫触角上GOBP_1和GOBP_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既无显着的种间差异,也无显着的种内性别间差异。幼虫在烟草上的取食行为:(1)两种夜蛾的初孵幼虫对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无取食选择性,但随着虫龄的增加,二者在普通烟草上的出现百分率均显着大于黄花烟草,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2)在黄花烟草上,两种夜蛾5龄幼虫的取食时间、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取食叶面积比率均无显着差异;但是在普通烟草上,烟夜蛾5龄幼虫的取食时间和取食叶面积比率却显着高于棉铃虫。幼虫取食烟草后的营养效应:(1)棉铃虫6龄幼虫取食两种烟草后的近似消化率及其相对生长率无显着差异,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显着降低,但相对取食量却显着增加。(2)烟夜蛾6龄幼虫取食两种烟草后的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无显着差异,但是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转化率及其相对生长率均显着下降。(3)两种夜蛾6龄幼虫对烟草的近似消化率无显着的种间差异,但烟夜蛾对烟草的相对取食量、利用率和转化率却显着高于棉铃虫,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率。烟草对两种夜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1)两种烟草上,棉铃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等均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黄花烟草延长了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1龄、2龄幼虫的存活率和成虫的产卵量,导致该种群较低的内禀增长率(r_m=0.0951)、较小的净增殖率(R_0=30.5374)和周限增长率(λ=1.0998)。(2)烟夜蛾在两种烟草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与棉铃虫类似,也表现为黄花烟草延长了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1~3龄幼虫的存活率和成虫的产卵量,导致该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0.0848)、净增殖率(R_0=16.1085)和周限增长率(λ=1.0885)均小于普通烟草上。(3)两种烟草上,烟夜蛾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比棉铃虫好,但成虫的雌性比和产卵量却显着降低,致使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棉铃虫。烟草对两种夜蛾自然种群增长的影响:(1)第二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1.9922>1)比黄花烟田(I=1.1581>1)快;第叁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有所减慢但仍呈上升趋势(I=1.5994>1),在黄花烟田却呈下降趋势(I=0.6435<1)。(2)第二代烟夜蛾在普通烟田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I=1.0325>1),在黄花烟田呈下降趋势(I=0.6577<1);第叁代烟夜蛾的种群数量在两种烟田内均呈下降趋势,但黄花烟田(I=0.3592<1)的种群下降速率大于普通烟田(I=0.4571<1)。(3)两种烟田内,第二代和第叁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烟夜蛾。(4)生物因子对两种夜蛾自然种群增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烟草和其他”主要对低龄幼虫起控制作用,而“病原微生物”对整个幼虫期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两种夜蛾在烟田内的种群消长动态:(1)普通烟田内,第二代和第叁代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为6月24日、8月7日,盛期持续时间分别为7.09天、9.71天。烟夜蛾的发生高峰期分别比棉铃虫晚17天和13天;第二代烟夜蛾的盛期持续时间与棉铃虫基本一致,而第叁代比棉铃虫短3.78天。(2)黄花烟田内,第二代和第叁代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为6月23日、8月8日,盛期持续时间分别为6.78天、10.36天。烟夜蛾的发生高峰期分别比棉铃虫晚18天和15天;第二代烟夜蛾的盛期持续时间与棉铃虫基本一致,而第叁代比棉铃虫短4.69天。(3)棉铃虫和烟夜蛾可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离,有效避免对烟草的种间资源竞争。总之,两种夜蛾对烟草挥发物具有相似的嗅觉感受和行为反应,均能通过烟草挥发物准确找到烟草,从而构成了二者在烟草上共存的行为基础;两种夜蛾均能取食烟草,并能以烟草为食完成各自的生命周期,从而构成了二者在烟草上共存的生理基础;两种夜蛾的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均能在烟草上保持连续世代的种群繁衍,并可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离,有效避免对烟草的种间资源竞争,从而构成了二者在烟草上共存的生态基础。
付晓伟, 郭线茹, 罗梅浩, 原国辉, 胡锐[9]2009年在《两种烟草对烟夜蛾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增长的影响》文中提出烟夜蛾对黄花烟草的产卵趋性显着高于普通烟草,为明确亲代成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对其后代种群增长的影响,分别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应用生命表技术测定了两种烟草对烟夜蛾的生长发育和存活、食物的转化和利用以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内(26±1)℃、(75±5)%R.H和16L∶8D光周期条件下,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上幼虫的发育历期显着延长,1~3龄各期幼虫的存活率及雌蛾产卵量显着降低,种群净增殖率(R0=16.1086)和内禀增长率(rm=0.0848)减小。(2)6龄幼虫对两种烟草的相对取食量(RCR)和近似消化率(AD)无显着差异,但是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ECI)、转化率(ECD)及其相对生长率(RGR)显着下降。(3)第二代烟夜蛾在普通烟田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I=1.0325>1),而在黄花烟田呈下降趋势(I=0.6577<1),第叁代烟夜蛾种群在两种烟田均呈下降趋势,但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0.4571)大于黄花烟田(I=0.3592)。这些结果表明,黄花烟草较不适合烟夜蛾的繁殖和种群增长,其寄主适合性不如普通烟草。
李亮, 杨文玲, 郭线茹, 罗梅浩, 原国辉[10]2009年在《烟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PB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时空表达》文中提出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在昆虫雌雄间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雄虫触角中克隆了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及3′末端序列,该基因被命名为HassPBP2(GenBank登录号为EU316186)。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HassPBP2开放阅读框全长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残基,推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6.9kD,等电点为5.56。HassPBP2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90和261bp。氨基酸序列联配分析表明,此序列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PBPs的一致性在34%~91%之间,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PBP2和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PBP2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1%。时间表达和组织表达分析显示,HassPBP2在卵期、幼虫期和蛹早期不表达,在蛹中期开始表达,并一直持续到成虫中期,且只在雌、雄成虫触角中表达。
参考文献:
[1]. 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J]. 李祥, 张秀歌, 董文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2]. 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滞育激素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J]. 张蕾, 杨效文, 丁矛, 郭线茹, 马继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 烟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J]. 杨新影, 李亮, 安世恒, 罗梅浩, 原国辉. 昆虫学报. 2011
[4]. 烟夜蛾滞育激素的cDNA克隆和序列测定[J]. 汤清波, 杨效文, 安世恒, 纠敏, 郭线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5]. 烟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mRNA表达分析[J]. 张元臣, 安世恒, 李为争, 郭线茹, 罗梅浩. 昆虫学报. 2011
[6].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产卵与为害[J]. 贾月丽, 程晓东, 蔡永萍, 王雨, 张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7].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行为比较研究[J]. 程晓东, 贾月丽, 蔡永萍, 王郑军, 罗梅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8]. 两近缘种铃夜蛾与烟草互作机制的比较研究[D]. 付晓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 两种烟草对烟夜蛾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增长的影响[J]. 付晓伟, 郭线茹, 罗梅浩, 原国辉, 胡锐. 生态学报. 2009
[10]. 烟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PB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时空表达[J]. 李亮, 杨文玲, 郭线茹, 罗梅浩, 原国辉. 昆虫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