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广告三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请不要在牛奶里洗澡
有个体育明星在电视上为牛奶作广告,只见他一口牛奶之后,马上陶醉起来,忘情地张开双臂,像《黄河绝恋》中的女战士,也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突然,在他身后出现了飞流直下的白色液体,瀑布似的往下倒。但这绝不是水作的瀑布,而是牛奶汇成的旷世奇观。不知要挤瘪多少奶牛,才能凑够这么多的奶。
说时迟那时快,劝也劝不住的体育明星一个倒栽葱跳下去了,虽未听见“扑通”的声音,但能感觉到,他掉在牛奶里了。为什么要跳下去?要喝牛奶完全可以站在边上喝,放开肚皮,灌饱为止,谁也不忍心饿着体育明星呀。再说人家可能早就断奶了,该不会为了恋奶才跳下去吧?难道是为了钱,钱指向哪里就跳向哪里?还是为了保养皮肤,要洗个牛奶浴?可牛奶是喝的,再是体育明星也不能在牛奶里撒欢呀!这种牛奶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娇惯孩子。
虽说这是电脑制作的艺术,一滴牛奶也不用,体育明星也不必跳到牛奶里。但是,就算电脑能制作出一切大好形势,也不能把大好形势渲染到连视觉和心理都承受不了的程度,鼓动一个毛头小子往牛奶里扎猛子,这在观念上是不卫生的。不管是真扎还是假扎,反正一想到体育明星在牛奶里扑腾,就不能再鼓起喝这种牛奶的勇气,这是广告创意的失败。
这种牛奶也许不会干花钱不讨好的事,说不定这种创意能赢得更多追星族的芳心。既然一个签名或一只袜子能让娃娃们热泪横流要死要活,那体育明星扑腾过的牛奶,也应该受到崇拜。加之,娃娃们正在发育阶段,需要大量壮骨壮胆的营养品,牛奶当然是首选。所以,广告词应该再煽情一些:“该牛奶是体育明星扑腾过的牛奶,喝了就能当冠军。”
有报道说,某浴池继桑拿足浴之后,又隆重推出了牛奶浴,拉了客人就往池子里扔。客人喊爹叫娘死活不从,说不忍心糟蹋饮料。服务员说,做人要潇洒,别亏了自己,想开点儿,放心洗,使劲搓,搓不下垢甲,我们帮你搓。还说,洗牛奶浴比胎儿呆在羊水里还保鲜,溜下去一个老东西,爬上来一个年轻人,整个一池子圣水。但这个浴池很快就被有关部门整顿了,说这是鼓吹奢靡之风,会让人为富不仁。也有人逗笑说,牛奶浴停业不是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客人们不规矩,下去时还是满满荡荡的一池子,片刻之后就剩下半池子了。尽管服务员也提醒过,休息室有茶水。但没用,客人们就是喜欢扎猛子。老板无奈,只好关门。
不论官不论民,都不愿看到用牛奶洗澡,也不相信有人爱喝洗过澡的牛奶。虽说这种牛奶的原料确实是鲜牛奶,绝非牛奶浴的残汤剩水,但聪明过头的广告策划还是忘了“眼不见为净”的老话。作牛奶广告,尽可以把牛奶吹成琼浆玉液,甚至吹成具有美国国藉的洋牛的奶,但千万别往牛奶里扎猛子。不管是创意,还是艺术,一扎猛子就有洗澡之嫌,人们都不愿喝洗过澡的牛奶。
喝三鞭酒要悄悄喝
有个酒厂的葡萄酒享誉中外,就是不作广告,也能卖得六六大顺,可人家居安思危不敢等闲,近几年也把广告作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既然广而告之可以让无名之辈一夜走红,人家是响当当的酒老大,凭什么输给连个酒窖都没有的勾兑户?这是耻辱!然,知耻者近乎勇,勇就勇在,敢在葡萄酒汹涌澎湃的时候,又在广告上推出了三鞭酒。这种酒秉承“吃啥补啥”的中医理论,专门给男人解决难言之隐。
但广告上那位强烈要求喝三鞭酒的老男人,似乎不像那种一到夜晚就面露难色、死活叫不到床上的男人,仅从说话的底气就能听出来,他是一头充满了雄性扩张力的“老狮子”。人家能有今天这种可喜的局面,完全是三鞭酒泡出来的,否则就不会张口闭口逢人就讲:“老规矩!三鞭酒!”
这个三鞭酒的广告有两个画面,先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店,年轻漂亮的女营业员问老男人买啥,只听他声若洪钟地叫道:“老规矩!三鞭酒!”画面一转,他又坐在了家中餐桌旁,家人共三口,他和儿子儿媳,儿媳问:“爸爸,今天喝什么?”他又声若洪钟地叫道:“老规矩!三鞭酒!”
谁都知道,三鞭酒不是“娃哈哈”,而是心照不宣的“液体伟哥”。中国人除了神经有毛病的,一般说来是含蓄而害羞的,尤其涉及到性,是万万不肯在晚辈面前张扬的。如果失口并大声地说了出来,老脸还有地方搁吗?就算广告中的老男人欠稳当,敢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三鞭酒的追求,可广告中没有出现第二个女人呀!有刀没鞘,明晃晃挂在腰间,也不怕伤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老伴儿的老男人,喝了这种酒,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就算外面桃花正红,让他激动得“枯木逢春”,也不该在晚辈面前因夜晚有活动,就大张旗鼓地补充能量吧?也不怕烫熟腰子。
正义是可以声张的,但对三鞭酒的热爱是不能声张的,声张对名声不好,别人会以为这人在喝酒前的看家本领不行,或以为这人在酒壮色胆后,又变成“不省油的灯”了。恰恰是“打死我也不说”的隐私,却被广告抖了个底朝天。啥叫中国人?请广告策划人先问问自己的父母,看他们是否愿意畅所欲言,大概除了耳刮子,还有一口老唾沫。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中国人,即便让性的苦恼把自己憋出病来,也不肯在子女面前叫苦。这个三鞭酒的广告竟让一位体面的老干部模样的人,不仅在外人面前肆无忌惮地叫嚣三鞭酒,还在儿媳面前高声朗诵三鞭酒。如果现实中还有这种置国人伦理于不顾的人,那准是从疯人院跑出来的;如果没有这种人,那这个三鞭酒的广告该不是“黄段子”吧?
不吃感冒药小心点儿
有个感冒药的广告可能是疯了,竟敢在广告中对感冒患者进行威胁。
广告中有个患感冒的人,从床上爬起来,满脸虚汗靠在桌旁,一副头疼欲裂非常晕菜的样子。这时,画外音说:“感冒了要及时治疗,如若不然……”画面一暗,只听一声碎响,玻璃杯已掉在地上粉身碎骨了,摔碎杯子的过程被一束强光照了个彻头彻尾。镜头一摇,又见一个女人推门而入,说不清是送药的,还是看结果的。这个感冒药的广告虽未明说“如若不然”之后人会怎样,但碎了一只杯子比说什么都清楚,这是在以物喻人,给感了冒又不肯吃它的药的人下咒:杯子的下场就是下场。
卖药的和白衣天使同类,虽没有机会享受亲临第一线对准臀部抹碘酒扎针头的快感,但起码能捞到悬壶济世的好名声,的确没必要用暗含威胁恐吓的“如若不然”,对病人进行精神摧残,人家不买账,就摔杯子递话,咒人家玉碎瓦全小心点儿。假如为了多卖药就盼人得病,得了病还不许不吃它的药,这和棺材铺老板盼人快死多死有何区别?不过,卖药的不盼人得病,还盼什么呢?这是职业病,不好治。自古卖药的都不愿说自己有这种职业病,这是忌讳。这个感冒药的广告连这层皮也剥了,赤裸裸地摔杯子下咒,让所有感冒的人胆战心惊。
也许这个感冒药的广告的本意不是这样,而是广告人“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帮倒忙?但是,广告的对象是这个感冒药的,它不点头同意,谁敢丧心病狂地摔杯子?或许这一招正中这个感冒药的下怀,惊奇、刺激、甚至恐怖,让人一看就不敢忘记。医生有个说法,受到惊吓的人,要么变成傻子,要么猛长记性。搞药的和搞医的不分伯仲,医生能懂的,人家也清楚,为了多卖药,就是吓傻一部分也在所不惜。
怎样给人警告呢?“如若不然……”之后杯子碎了,这招挺毒。这条广告创意是否师承巫婆神汉,不得而知。在蛮荒村落,跳大神的可吃香了,谁不信他,他就下咒,咒人家死猪死羊死老婆。有时真灵,果然就死了一只两只,吓得人心里发毛,赶紧打酒割肉,堵住他的臭嘴。
古代军队里要暗算人也摔杯子。先在帐外或屋外埋伏若干刀斧手,再请将要挨刀的人人席,当酒过三巡亲热成兄弟时,使坏的人就摔杯为号,刀斧手蜂拥而入,片刻功夫就能把缺心眼儿的人剁成肉泥。这个感冒药的广告摔杯子时,虽然没有埋伏刀斧手,但广告中的女人也是在“摔杯为号”后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