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发展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前景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经济的迅速变化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199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步伐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我们必须确立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与改革的新思路。
一、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反思
1.发展的回顾
现代职业教育是基于“使个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且重新赋予工作以意义和尊严”的理念而实现的。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职业教育,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阶段性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1 )职业指导(30年代),它企图确定个人所独有的特征和一件工作的轮廓,以便在个人特征与工作之间进行比较,并达到最接近的配合。(2 )职业发展(50年代),它引进了贯穿在一个人一生的工作中各个连续发展阶段的概念,由此引进了一个人完成不同职业任务的观念。(3 )发展的职业指导(60年代),它利用发展的理论,在职业指导专家的参与下把职业的概念引进学校课程。(4)职业教育或行业教育(70年代), 它根据国家和国际两方面的需要改革教学教育,以便使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更加密切,并保证更加广泛地传播较好的工作信息。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修改稿)》中提出了广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即指“涉及的范围除普通教育之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教育,以及掌握与社会、经济生活不同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际的能力、理解的态度和知识等教育过程的若干方面”,而且“还应该被理解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作准备的一个手段;继续教育的一个方面。”
显然,这种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解释更多的是侧重于内容而不是方式,侧重于描述而不是判断。《建议》还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到很高的地位,“是现代文明的复杂结构的基础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建议》还区分了三种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类型即“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入门教育”、“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作为继续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它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意义。
2.反思与质难
过去人们一直相信增加职业教育与培训能解决一系列问题,政府也认为,如果劳动力供给增长加快,就业增长迅速,或者说,失业迅速上升,那么,培训的需求也应有增加。人们通常期望,职业教育和培训能有助于失业的年轻人和年老的工人找到工作、减轻高等教育的负担、吸引外国投资、确保收入和就业的迅速增长以及减少贫富不平等。
但是,自8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经济发生了急剧变化,尤其是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加大,以及一些国家经济体制的转换而导致失业的上升和经济的衰退。而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没有产生原先所希望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在认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产生了新的问题。问题不是在于关注职业教育的目标或是规模,而是更多地关注了结果以及实际成效。
在1986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召开的“教育职业化”会议上,就中等学校课程多样化以便在教育与工作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问题,达成了一些显然与过去对“职业教育”所抱的乐观态度不一致的结论。指出“教育职业化”就是:(1)要同时具有技能和态度双重的组成部分; (2)经常由于政治上的和思想上的原因而进行;(3)没有达到并且不能达到这些目的;(4)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其对劳动力市场有利;(5)费用昂贵,难以实施;(6)是中等教育正当的扩展。 还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对于工作的好处并没有超出学术课程的范围;几乎没有什么人准备接受。”
总之,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抨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一些国际机构在90年代对职业技术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3.两项研究的结论
世界银行一直比较关心职业教育问题,不但予以大力投资,而且一直参与有关的研究。早在80年代中期就对其本身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内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评述,并于1991年以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出版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世界银行的政策报告》一书,用以引导和规范世界银行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贷款和援助政策。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合作,选择了三类国家进行国别研究。 第一类是有着高劳动力增长、低就业增长和高失业与就业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约旦、埃及与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二类是有高劳动力和就业增长与低失业率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智利和墨西哥。第三类是有着低劳动力增长、低就业增长和高失业率而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研究的结论是:
(1)需求的压力是产生问题的根源。 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种种变化,使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原有体制和内容产生了不适应状况。
(2)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不同的改革举措, 但实践表明,将能力低的学生排除在津贴性高等教育之外,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成本有效的方法。成功需要有一些关键性条件:宏观经济和劳动改革鼓励人员在私立部门就业;职业教育内容更具有一般性,毕业生可以拥有恰当的一般性技能而进入一个更不确定的劳动力市场;职业技术教育扩展的经费不是借款而是来自大学公共经费的削减;职业教育减少终结性以便仍保留吸引力。职业培训的成功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内容,而不是具体的细节和如何实施。
(3)主要革新措施:第一, 改变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因政府管理的多头与分散的状况,重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第二,鼓励私立部门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三,发展中国家要认识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本国应用的局限性,德国体制是不能“进口”的。
(4)成功的经验是,第一, 使以学校为本的职业教育在两个方面更像普通教育,即教育内容更具有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的轨道更少封闭性。第二,将给予职前培训项目的公共财政资助,与在这些培训方案设计阶段时对它们的严格评价结合在一起,并确保培训提供者之间的竞争。第三,在职培训项目中正规培训并不普遍,即使在正规部门的企业中也是如此;强制性培训目标与税收回扣计划也没有显著性地刺激培训;政府的津贴可以增加培训,但培训的成本费用也提高了。
(5)主要的政策信息:第一,手段与目标的匹配, 与选择最佳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同等重要。关键是,在所有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中,目标人群都应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二,政府应当充当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利用和效能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角色。第三,公立部门和私立部门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应有公平竞争的机制,使私立部门能够在职业教育长期课程方面获得正当的市场份额。第四,政治的意愿而不是机构的能力,是实施综合改革的主要障碍。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实现成功重组的共同因子,是强有力的政治意愿,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机构的因素。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就匈牙利、波兰、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经济转型国家存在的问题是,财政资源短缺,教育与经济及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框架没有形成,在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方面很难知道能做什么,教育与企业的关系没有新变化。研究提出,必须重视改革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制结构;实行管理责任的分解,包括权利下放、学校自主、健全法规等;必须注重监测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变化,包括信息系统的改进,建立系统产出的评价和鉴定,通过跟踪研究而评定培训的外部效率。
研究的结论是,在高失业和培训与新需求之间不匹配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有两种方法:保守的方法往往帮助学校生存,而不考虑经济效率,因为教师和设施在那里放着;而较激进的方法则是将这些学校合并,或者让它们消失,将关注的优先权给予成人培训项目。但这两种方法都不完美,前者在经济上是昂贵的、低效率的,也不是为未来作准备的良好途径,后者没有考虑为长期的基础作准备,因为一旦经济复苏,则就需要更多的熟练工人。目前,必须建立职业学校和成人培训与再培训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全面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
显然,应该从多方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分析、认识和定位。
1.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更应注重体系的完备、结构的合理和质量的提高
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解,看成就是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提高与普通教育学校之间的比例。这在起步阶段,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在目前,这种理解未免简单了一些。从各国的情况看,并不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越大,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越高;事实上,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但进一步分析,则可以找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质的内容: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备、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稳定与合理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可靠性。这三方面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背景、经济结构和国家发展状况,又盲目沿袭了发达国家的模式,这样,期望职业技术教育的扩张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没有实现,反而导致了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功能的质疑。
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学校数量化的扩大,而应关注现有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与规划,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内部的教育改革与质量提高,关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其内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等。
2.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能忽视其所应有的普通教育功能
职业技术教育不应成为“学业失败者的收容所”,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教育存在双轨制、教育是个人升迁的主要形式、接受高层次教育有广泛社会需求和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向生产领域的情况下,职业技术教育又能吸收到怎样的学生呢?现在,义务教育越来越普及,受教育年限也越来越延长,双轨制教育也就越来越弱化。在提倡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中也要增加普通教育的成分。所以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理解为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技能性的操作性培训与上岗前生产实习的认识,显然是陈旧和不合潮流的。技能不应简化为某种知识或知识与技术的结合,而是一种融首创精神与合作能力于一体的态度。
职业技术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毕业以后有更多的选择和去向,也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对象,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为整个教育扩张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经济发展需要的因素,也应有满足更多人接受教育的因素,尤其是在中等教育有着极大社会需要的背景下。当然,这种发展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本身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提高。
3.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不拘泥于以学校为本的正规教育系统,应该是多方位的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发展职业技术学校。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全面的。
综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历史演变,除了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正规体系之外,还存在非正规的形式。为已经离开了正规教育系统而又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提供的职业培训与为在岗的职工提供岗位培训,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工作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升,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即时反应。有效的反应显然不是职业技术学校都能够完成的,所以,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实质上是全社会的事情。
4.正确处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步比较慢,但十分迅速,成效明显,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我们认为,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应该是遵循法的轨道而健康发展。
鉴于职业教育的现状,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种类、规模和数量,如中专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出发,原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势必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对人力的需求也已经从“量”的满足转向了“质”的更新,尤其是在第三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原先依附于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行业生产转向和企业转制或重组(甚至倒闭)的前提下,内部的职业教育学校必须相应的改造,才能使已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保存。因而,必须改革原有的办学方向、制订新的教育计划与课程方案、创立新的办学机制和培养新型的人才。这些方面的改革,在目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中都必须着力进行。
按照职业教育法的精神,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必须突出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发展平衡。从现状看,职业培训比较薄弱,尤其是专业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方面,相对滞后于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和人员岗位间的转移等新需求。所以,将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同步发展,则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