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庆(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徐寨卫生院441207)
【摘 要】目的:本文就临床CR应用于儿科疾病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期间就诊患儿90例,依据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5例。观察患儿接受CR处理,参照组患儿接受增感屏-胶片处理,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摄片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优片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可知,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儿科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CR,其效果较为理想,同时确保了摄片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abstract 】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clinical CR applied in pediatric diseases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Methods: our hospital of pediatrics since April 2014, in May 2015, 90 cases of children during visits, on the basis of the average admission tim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children with 45 cases. Observing children accept C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children accept intensifying screen film processing, followed by contrast radiography quality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xcellent piece rate their reference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between group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R in pediatric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the effect is more ideal, at the same tim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radiograph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关键词】CR;儿科疾病影像;价值分析
CR即为计算机X线成像,且该手段主要将模拟影像信息进行转化,变成数字影像信息,因此,该方式也是当今临床的发展趋势[1]。从儿科影像学来看,由于患儿的生理特点存在差异,一旦配合度不高会对摄影结果造成偏差,最终将影响诊断结果。以往手段中,临床常采用增甘屏-胶片进行处理,但是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CR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高度的认可。本次研究活动为探讨CR与增感屏-胶片的诊断价值,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期间就诊患儿90例,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内容介绍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期间就诊患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90例患儿平均分为参照组(n=45)和观察组(n=45),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30:15,年龄范围均在2岁至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1±1.5)岁。参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5:20,龄范围均在2岁至1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3±2.5)岁。统计学软件分析参照组与观察组患儿资料,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1.2 仪器与方法本组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IP影像版、影像显示器以及后台处理器,与此同时,还有X线机和资料输入台。
观察组患儿接受CR进行处理,首先将摄出的影像储存在IP中,其后通过CR系统进行相关摄影程序,如:数字输入、影像处理,在此基础上有主机扫描以及胶片打印等。
1.3 效果评价依据[2]患儿胶片经处理后,影像较为清晰,位置较为适宜,未出现人工伪影,则判定为甲级片;患儿胶片经处理后,影像清晰度和位置相对良好,人工伪影清晰可见,判定为乙级片;患儿胶片经处理后,影像清晰度和位置较差,出现较多人工伪影,判定为废片。
2 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CR进行处理,优片率为97.8%;参照组患儿采用增感屏-胶片进行处理,优片率为80.0%;组间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的优片率高于参照组,数据结果见表1.表 1 观察组与参照组处理效果对比分析
3 讨论近年来,医疗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CR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摄影模式,该技术趋于数字化发展,并将所得影像信息存在磁盘和光盘中,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计算机X线成像的主要特点为兼容性较大,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取较高质量的摄片。与此同时,CR在X线吸收的辅助下,可以使获得的图像更加稳定,且对危重患儿较为适用,即使患儿不能很好的配合,实施CR处理技术也可以确保摄片的质量,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临床疾病的准确诊断[3]。就增感屏-胶片而言,该技术对X线的曝光量较为依赖,且摄片质量处理相对受限,使用CR处理技术,可以将荧光信息进行数字信息的转化,从而使摄片质量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儿童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CR,其效果理想,不仅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其后期处理功能相对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使摄片的质量得以保证,从而使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1] 黄兰香,程五旺,万滋衡等.临床儿科疾病影像诊断中CR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7):1103-1104.[2] 黄兰香,程五旺.CR技术在儿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与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244-4245.[3] 霍素华.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2):143-144.
论文作者:何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患儿论文; 影像论文; 儿科论文; 胶片论文; 疾病论文; 价值论文; 质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