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含量与创新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含量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1)05-0035-03
一、科技进步含量的测算方法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增长理论(CSH理论)研究表明,由于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为
ds=Ld(Q-C)/L(1)
在上式中,ds表示科技进步所导致的经济增长,L表示劳动力的数量,Q表示产量,C表示转移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现把科技进步含量定义τ为
ds Q[,2]-C[,2]
Q[,1]-C[,1] L[,2]
τ=──=(──────── - ───────)─────=1-ε[,2]
Q L[,2]L[,1] Q[,2]
(1+w)
-(1-ε[,1])────── (2)
1+Y
在上式中,Q[,2]、C[,2]、和L[,2]分别表示现期的产值、物耗和劳动力,而Q[,1]、C[,1]和L[,1]分别表示前期的产值、物耗和劳动力。ε[,2]表示现期物耗率,ε[,1]表示前期物耗率;w表示劳动力增长率、Y表示经济增长率,而在若干年平均的意义上,式(2)也可写成
Y-w
τ=(1-ε)─────
(3)
1+Y
在式(3)中,ε为平均物耗率。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源泉,而根据创新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科技进步划分为技术创新型、引进创新型、人力资本创新型、组织管理创新型及创新互动型等。下面,以一些世界著名石化企业为例,从科技进步含量的角度探讨其创新类型。
二、自主技术创新型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美国杜邦公司在技术上近50年来一直代表着世界化学工业的最先进水平。1992~1996年,杜邦公司的销售收入从384亿美元增长到452亿美元,物耗从158亿美元增长到202亿美元,而雇员人数从12.5万人下降到9.7万人。这样,在这段时间内,其科技进步含量按照式(3)计算,则为5.6%,而这正好与其研究开发经费占化学品和专用品的销售收入比例(1992~1996年平均为4.7%)接近。事实上,杜邦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自198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每年获得专利500多项,而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多达16000多人。
三、引进创新型
表1是对1989~199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从分析结果看,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还较低,还处于粗放增长阶段,牵引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增长。
表1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9~1993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产出增长率:7.4%平均每年物耗率:69%
平均每年物耗率增减:-0.5% 劳动力增长率:0.6%
劳动力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 不变资本增长在经济增
贡献率:3%长中的贡献率:62%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35% 科技进步含量:2%
测算表明,1989~199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科技进步含量平均为2%,而同期其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1%,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力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并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使部分技术达到当代先进水平,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一批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为实现向综合创新型的科技进步迈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人力资本创新型
意大利埃尼集团是目前世界第八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1993~1996年的平均物耗率为62%,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9%,而劳动力增长率平均为-8.4%,这样,1993~1996年,埃尼集团的科技进步含量为4.2%,而1996年埃尼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约4290亿里拉,占总销售收入的0.73%;事实上,主要是人力资本创新使埃尼集团的科技含量达到4.2%,1992年埃尼集团的员工人数为125554人,而1996年则裁减为83424人,这既降低了成本,又使人力资本得到很大创新,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五、组织管理创新型
艾克森起源于1882年洛克菲勒组建的标准石油托拉斯(standardoil trust),目前它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二大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1996年在世界500家公司中排名第8位,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加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科研、生产、销售业务。
1992~1996年,艾克森产品的科技含量平均为4.6%,而其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几年来平均为0.56%,事实上,组织管理创新是这个庞大“石化帝国”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从而得以长期发展的首要原因。在管理技术上,1991年开始推行全公司经营一体化管理系统,员工人数从1990年的10.4万人降至1996年的7.9万人,加强资产管理(1990~1995年共卖掉资产60多亿元,及时地放弃了那些不盈利的业务),以及改组、精简总部和分公司等,这使艾克森单位成本得到较大降低,而质量和服务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
六、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互动型
荷兰国有能源化学公司,1992~1996年物耗率平均为46%,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劳动力增长率平均为-48%,这样,其科技进步含量平均为4.4%,高于其每年平均3.5%的研究开发投入率。
公司一贯坚持高强度的研究开发投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不断调整组织结构的经营战略,1987~1996年间投资收益率达到15%。集团的研究中心现有1800多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还有一大批人工作于“业务集团”的技术开发队伍中。它在尿素、LLDPE/HOPE、EPDM等工艺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在组织结构上,近几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收购巴西EPDM公司、在美国阿迪斯建立工艺技术中心、与艾克森成立对半合资公司、与日本东曹公司合资,等等。
七、组织管理创新与人力资本创新互动型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1992~1996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1%,劳动力增长率为-5.6%,而物耗率平均为54%,这样其科技进步含量平均为6.9%,然而,其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在此期间平均仅为0.5%左右。事实上,壳牌的不断发展首先得益于其组织管理创新与人力资本创新的互动。
针对愈益复杂多变的市场、愈益庞大的集团系统,在组织管理上,壳牌成立了11家服务公司,它们用矩阵式管理方法对全球业务进行组织管理,而集团各成员机构则坚持统一商业操作、会计程序、安全及环境保护标准。在人力资本创新上,从1992年到1996年,壳牌员工数从12.7万人调整和裁减为10.1万人,人力资本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八、技术改造、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型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成立于1976年,1996年销售收入达到55.53亿美元,1994~1996年,其经济增长率高达9%,劳动力增长率为2%,物耗率为50%,这样,其科技进步含量为5%。Sabic的迅速崛起,在于其技术改造、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Sabic采取以资源优势为依托,通过合资方式,引进国外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在其所拥有的19家子公司中,有9家是与美孚、艾克森等世界大公司合资经营的,全部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新扩建的生产装置都是世界级的大型装置,符合经济规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乙烯装置(均在80万吨/年以上)采用的是美国鲁玛斯公司等的技术、聚乙烯采用的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技术,甲醇采用的是日本三菱公司的技术等。同时,Sabic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3.5%以上,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并在美国休斯顿、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建立其分支研究中心。
九、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人力资本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型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1992~1995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6%,劳动力增长率为-13.7%,物耗率平均为53%,而科技进步含量为9.8%,1995年销售收入为202亿美元,利润20.71亿美元。在1970~1990年,道化学公司平均每年的研究开发费占销售额的4%~5%,形成了以有机原料和部分合成树脂生产技术为主的技术特色,在茂金催化剂制聚烯烃、环氧丙烷、双酚A、高纯异丙苯、聚苯乙烯树脂等技术上为世界领先。同时,道化学公司每年把资本支出的60%左右用于技术改造;而从1992年到1995年员工人数从6.14万人裁减到3.95万人。在组织管理上,1995年进行了机构改革,将原来以区域为主的机构改组为围绕其全球业务的工程塑料、聚胺脂等14个事业部,以实行纵向联系,更快地掌握市场。并从1992年开始,进行大规模业务收购、合作重组等,到1996年已剥离99亿美元(或35%)的业务,代之以核心优势业务和高附加值产业。
十、创新短缺型
现在有些企业,创新不够,或单方面创新,结果经济增长相对比较缓慢,科技进步含量低于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例如,某居于世界第四位的大型跨国化工公司,一直把研究开发视为集团经营战略的核心,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一直在7.3%以上,到1995年获准专利15.5万项,现在的1.5万人分布在世界25个地区从事跨国研究开发工作,在气相法乙烯制醋酸等几十项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1996年,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4.2%,平均物耗率为40%,劳动力增长率平均为-2.4%,这样其科技进步含量为3.8%,大大低于7.3%的研究开发投入率,究其原因,在于其技术创新缺乏人力资本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技术改造的配合。员工较多(1992年为15.64万人),人均销售额约为17万美元,而同年杜邦为30.2万美元。到1996年,该公司员工人数为14.22万人,人均销售额上升为22.6万美元,而同年杜邦为45.2万美元。因此,较大幅度裁员将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该公司应加大兼并联合、收购以及机构改革等组织管理创新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在保持7%以上研究开发投入率的基础上使其科技进步含量达到10%以上,经济增长率达到7%以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科技进步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人力资本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而一个企业(或行业、地区、国家)科技进步含量则可以作为区分其创新类型的一种判断标准,由此可以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做出分析评价,制定科学的创新策略,使企业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