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雅莉

平度李园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山东青岛 266700

摘要: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防范护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观察

引言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部分不确定因素或间接因素导致患者出现疗效影响或死亡的发生机率,其具有复杂、专业水平高、影响严重以及风险不确定和可能出现于治疗期间的各个环节中的特征[1]。而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是一项高风险、高专业水平的护理工作,由于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对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较低,病情复杂且预后较差,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临床护理的风险提高,风险事件的出现可能导致患儿的安全受到影响,使得出现医患纠纷[2]。因此,有效提高临床儿科的护理水平,保障患儿的预后成为目前临床医学的研究方向,文章主要针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11)岁,平均(7.4±1.7)岁;住 院时间(7~32)d,平 均为(15.4±2.3)d。对 照组 50 例,男 25 例,女 25 例;年 龄为(2~10)岁,平均(7.5±1.6)岁;住院时间(6~31)d,平均为(15.3±2.4)d。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儿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在儿科病房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总结本院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事件的分类以及原因分类,了解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在共同讨论下制定应对措施。主要的风险情况有:用药错误、护理文书书写错误、静脉穿刺失败等。

1.2.2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

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结合患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性别差异,适当的布置病房,可以采用彩带、气球、版画等形式进行病房的美化,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住院时产生的焦虑感,并且有效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抵触情绪。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患儿因年龄小比较好动,容易出现碰撞、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对此,患儿一入院后,护士就对患儿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开展自我安全管理教育,让患儿及其家属了解到在医院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的情况下可给患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检查患儿床位上的栏杆是否牢固,预防坠床意外事件;观察患儿的卧姿是否有问题,并及时指导正确的卧姿,以免对四肢造成挤压等。检查病房内是否有刀具、玻璃、热水瓶等危险物品,及时清除,排除危险因素。

PDCA 循环的应用。每个月开展一次护理管理质量检查活动,并严格遵循 PDCA 循环理念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将 PDCA 循环[3]思想渗透到儿科护理管理中,定期检查护理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取得预定的目标等,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纠正,每月总结护理工作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如何改进等,并制定下个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及护理质量目标,循序渐进的提高护理质量。(5)风险事件评估表的应用。每周开展一次总结,总结本周护理工作中是否出现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在接下来的护理操作中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对象是护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儿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患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同时在降低医患纠纷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儿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而言,其具有工作量较大的特征,并且由于患儿的各方面发育不成熟,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了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好的抗压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优化儿科护理质量[5]。文 章通过选取100例 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t值 为5.241,P值 为0.001),并且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推断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促进患儿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OL].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8).

[2]谭海玲.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4+46.

[3]王立娜.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75-77.

[4]谷利凤,王丽娟,段微微.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26-227.

[5]王新侠.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OL].中国卫生产业,2015(28).

论文作者:王雅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雅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