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分析论文_付静

(简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四川 简阳 64140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最终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能够安全可靠地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43-02

慢性荨麻疹为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为皮肤黏膜血管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局部皮肤出现水肿性破损。由于微血管暂时扩张且渗透性增加,慢性荨麻疹会伴有充血和大量液体渗出现象[1]。慢性荨麻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目前单一药物治疗方式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不佳,不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对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组患者疗效理想,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19,年龄20~41岁,平均(30.2±1.5)岁,病程4~52个月,平均病程(20.1±1.2)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16~55岁,平均(26.3±2.1)岁,病程7~60个月,平均病程(25.1±3.2)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598)治疗,口服,1次/d,5mg/次,疗程共7周。

观察组在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43032)治疗,肌肉注射,2mg/次,每两天用药一次,疗程共7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TNF-α浓度水平,其中评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低表明血浆TNF-α浓度指标越低;(2)对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外部表现,总体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TNF-α指标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如表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6.673%(23/30),χ2=6.667,P<0.05,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 发病机制分析

慢性荨麻疹为常见皮肤病之一,其具有反复发作、病因复杂等特点。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一般来说为组胺通过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而出,同时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胞亚群失衡也是其主要发病机制[2]。在侯占英[2]的研究中,对组胺、lgE、自身抗体FeeRI、Thl/Th2细胞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作出有效分析,其均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与本次研究结合相符,充分证实了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3.2 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很难通过单一的药物治疗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慢性荨麻疹治疗过程中寻求一种有效的用药方法对改善患者病症,提高疗效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治疗慢性荨麻疹过程中,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如下:(1)盐酸西替利嗪片为一种抗组胺类药物,其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能够有效地抑制TNF-α炎性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的缓解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口服药物,吸收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但是,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采取单一的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疗效;(2)卡介菌多糖核酸为免疫调节剂,其主要通过多糖、核酸、蛋白质调和而成。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调节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分化和增殖T淋巴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能够有效地减缓TNF-α炎性因子的分解,达到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抵抗过敏发炎症状等目的;(3)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能够有效地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减缓TNF-α炎性因子的分解,二者结合疗效更加明显。在赵艳霞[3]的研究中指出,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浓度降低了28%~35%,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充分证实了联合用药的可行性。

综上,采取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明显,能够缓解现有单一药物治疗方法中疗效不佳且复发率较高等问题,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孟祖东,盛晚香,王恒等.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 44(04):210-213.

[2]侯占英,黄珍,刘万红等.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03-2405.

[3]赵艳霞,嬴双.浅析慢性荨麻疹临床预防与治疗要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03):183-185.

论文作者:付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分析论文_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