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结构、效益与质量的思考(上)_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的思考——结构、效益、质量(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生教育论文,内涵论文,效益论文,道路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重申要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通过改革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它是在我国现有研究生教育基础上,即基本不增加新的培养单位,通过挖潜、改革、充实、提高,使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式,而不是单纯铺摊子、扩规模、大量增投入的外延扩大的发展方式。是指质的发展和提高。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综合国力增长的可能支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使研究生教育能适度稳步协调地发展;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适度增加投入,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科建设,按分层次办学的原则,相对集中,突出重点建设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推进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实现在本世纪末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的战略目标。要走好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关键要解决好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体制诸问题。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问题,笔者曾作过探讨,结论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我国研究生教育应适度稳定地发展。从1995年起以小于10%的速度逐年增加招生人数,即可实现1992年12月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发《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2000年在学研究生规模力争比1992年翻一番”的要求[①][②]。这与1995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宣布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在今年5万人的基础上,大致按7%左右的比例逐年有所增加,到2000年,在校研究生达到20万左右”[③]基本相符。本文要探讨的是结构、质量、效益问题,是研究生教育发展中“质”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根据和前提

继《纲要》和1992年所发《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方针或讲话精神,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可以作为我们讨论问题的根据和前提。一是1995年全国研究生工作座谈会朱开轩主任讲话及文件所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针是: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④]。这是“九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二是1996年4月底在第14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李岚清主任谈到今后五年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时,概括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改革,把一个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更高的研究生教育带入21世纪”。[⑤]三是1996年3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四个交通大学领导时,提到在我国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是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简言之,一是全面适应,二是全面提高,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现在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都要有利于促进这“两个转变”。尽管总书记讲的是整个高等教育,我认为对研究生教育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上这些提法,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基本根据和前提。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要把一个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更高的研究生教育带入21世纪,在确定了合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后,就是要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层次结构、学科体系、学科结构和布局;要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健全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备而又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而又符合高层次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体系。这里的关键是“结构、质量、效益”这六个字。我认为这三者是不可分的。这里,人才质量是核心。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能否符合社会需要(包括结构性的多种需要)。办学效益如何,也要看人才的质量如何,没有质量的数量和规模是无益的,不仅没有效益,只能是浪费资源,甚至危害社会。所谓效益不是数量和规模的单纯增加,而是在提高质量前提下所具有的效益。另一方面合理的层次结构、学科体系和结构布局又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人才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高低也要以学科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为前提,否则质量再高、结构不合理,不符合需要,也是没有效益的。所以全面适应需要应是检验我国研究生教育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准绳,当然“需要”应该有全面的考虑。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和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及规定的任务。

三、关于调整优化结构

1.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就含有结构性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

人才结构性的不合理不仅浪费人才资源而且会造成社会不安定,必须根据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人才预测,不断了解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结构。由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迟后性,因此,人才预测还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当前就应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科技工作的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科学规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和质量控制机制等。

调整结构是多层面的,包括学位层次结构、学科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类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调整等等。

2.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现行学科结构和体系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

从表1、表2看,无论是现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的学科结构,还是已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才的学科结构看,基本上是原有学科基础和导师学科专长的反映。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比较相对滞后。学科单一,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比重偏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比重偏小。因此,出现不少学科主要是应用性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而有些学科主要是传统的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又分不出去的“产销不对路”现象。

——硕士生培养规格、类型比较单一,培养要求偏于学术性。加上不少学科、专业设置口径偏窄,课程设置基础窄又过于专门化,且内容偏旧,更新不快,对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不够,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甚合理,有些学科研究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表1 中国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科类分布(按学科门类)1995.12

——在学位层次结构上,总的来说,由于这十多年来,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学士和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渐趋合理,但近几年博士生教育发展偏快,已有层次结构偏高,硕士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问题。

按国际上的统计规律在人均GNP小于500美元的国家中每100名在校本专科生所对应的研究生在校人数为3.58左右。而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生教育始终保持着较高比例,对应的比例一直在4以上。1994年已为4.57。另外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比例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从60年代至今一直稳定在10∶1(见表3),而我国到1994年授予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之比为7.3∶1(见表4)。问题在于近几年博士生的招生数发展过快,硕士生相对于博士生的招生数比例连年下降,1990年为7.9∶1,1994年为4.6∶1,1995年为3.6∶1。(见表9)也就是在2000年前我国授予硕士学位相对于授予博士学位的比例将是3.6∶1,甚至更低。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大量需要的应是硕士层次人才,这样的层次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

3.如何调整

(1)优化和调整学科结构,这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要措施。应按照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预测教育、科技发展的趋势来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并应注意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经济、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即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研究相协调。优化调整学科结构的基本思路应是:在集中有限力量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并注意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着力扶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表2 中国授予两级学位按学科门类分布数 (1981~1994年)

表3 美国高等教育三级学位授予数

资料来源:引自郭王贵著:英国和苏联学位制度比较研究第12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注:1.1980年以前数据稿自郝克明等著:《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96页

2.1985~1986年数据根据美国NCES,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1988,第189页计算整理。

表4 中国高等教育三级学位授予数

修订现有学科、专业目录,这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前提。要通过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构建面向21世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学科发展的新的学科体系,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逐步实现按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按照第十三次、第十四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从1995年起就加紧了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预计1997年初可完成。针对原有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设置不规范、二级学科划分过细、反映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科的变化不够等主要问题,这次修订专业目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工作目标是,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修订后的专业目录要力求遵循教育规律,有利于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学科建设及其发展,有利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其质量和效益。新修订专业目录的《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管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坚持按学科体系设置,力求宽窄适度,从原来64个增加到74个;二级学科作了较大的归并和调整,数量从625种,压缩为321种,压缩比例达48.6%,有75.4%的二级学科范围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现《征求意见稿》正在汇总意见,将进一步修改后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后颁布试行。(注:修改后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已下达)将来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科建设、学位授予、学位授予权的审核、质量评估等均要按新修订的专业目录执行。

(2)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作好规划预测和计划调控工作,统筹安排好国家计划和调节性计划,要通过对招生学科、专业的遴选和招生名额的调控,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如每年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应主要用于培养专业学位和其他类型的应用学科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要从宏观上确立在现阶段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仍应以硕士生为主的观念,确定合适的层次结构比例,如博士生与硕士生招生比例为1∶8~10,使博士生教育和硕士生教育能稳步协调地发展。各招生单位也应主动了解社会需要,作好规划预测,根据社会需要,生源质量及自身条件等调整招生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不要不顾自身条件和国家需要以及任务要求,盲目攀比高层次,追求热门专业,争多招博士生、争规模、争上新专业。总之,国家和招生单位都要通过对招生学科、专业的合理布点和招生名额的合理调控,调整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层次和培养人才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调控机制。

(3)进一步深化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要在巩固加强已有学科、专业点的建设和宏观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需要,积极调整原有学科、专业点,增加少量新点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

第一,对所有已有学科、专业实行定期评估,改变授权“终身制”,促进各授予单位和学科点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巩固提高已有学位授权点的水平和培养质量,调整学科、专业方向,逐步拓宽学科、专业口径,对不合格的学科、专业要坚决给予调整。

第二,增设新的学科、专业点主要是为了优化调整结构,适应需要。应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评审,鼓励发展应用学科、新兴学科。要制定鼓励授权单位对老学科进行改造,主动调整学科结构的政策,扩大地方学位委员会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调整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权力,使他们在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第三,要加快按一级学科授权的改革步伐,扩大评估试点范围,使更多具备条件的授予单位和学科经过评估审核,有权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学位,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改变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国家投资应在保证精干的基础学科和支柱产业、艰苦行业有关学科的稳定发展下,重点扶植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其他大部分应用学科,可通过多渠道筹资,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学科发展,调整学科结构。

(未完待续)

标签:;  ;  ;  ;  ;  

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结构、效益与质量的思考(上)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