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目的:探究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着采用内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入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两组护理8周后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VAS差异不显著,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56.7%。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体位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9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升高,而脑卒中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也病死率。而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将肢体的运动和活动功能的改善作为判断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重要指标。林押金报道,有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就表现为上肢功能的障碍,而发病3~6个月后仍然有55%~75%的患者存在上肢的问题[1],因此对于上肢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康复的要点。根据以上的情况,采用如何的护理干预手段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患者的入选标准:相关症状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在发病前没有肢体功能的异常;病灶位于单侧的大脑,并且伴有一侧的肢体偏瘫;没有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认知无异常。将以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31~75岁,平均年龄(58.9±11.2)岁,病程3~25d,平均(12.3±7.9)d;疾病类型: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32~75岁,平均年龄(57.2±11.5)岁,病程3~30d,平均(14.3±9.7)d;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的相互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以及补液脱水治疗等常规的内科治疗,并且给予基础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上肢体位干预以及规范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上肢体位的干预
在安置患者卧位的时候,在患侧的肩胛处垫一个薄薄的枕头,并且让关节稍微向外伸展,手心朝上;卧位为健侧的时候,可以将健侧上肢自然的放置,在患侧的胸部位置放置枕头,肩关节向前屈,并且幅度大于90°,肘关节以及腕关节和指关节处于伸展的状态,手心朝下。
(2)上肢的被动运动
首先是健侧卧位时的关节运动:理疗师面对患者,一手置于患者的侧肩从而控制患者的运动方向,一手从患者的腋下穿过,用前臂托起患者的上侧的患肢,并且使之处于外旋的状态。然后是仰卧位时的关节被动运动。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的肩胛骨,并且向外拉扯患侧的肩部,向下推病人的肩胛骨。前屈上肢,当超过90°的时候,向外旋上肢。
(3)体位的移动
体位的移动我们采取轮椅被动转移法。首先叮嘱患者用健侧的手将患侧的上肢抱在胸前,然后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后面,双手穿过患者的腋下搭在患者的双手上,保住患者的上身。而另一位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膝关节处托起患者的下半身,两人同时将患者抱起,从床上移动到轮椅。
(4)上肢肩部的主动活动
患者取卧位,健手辅助患手前屈幅度大于90°;健手辅助患手做上屈90°,内旋上肢,背屈腕关节。然后是肩关节的挤压法。该动作可以有效的防止肩关节的半脱位,从而加强患者的患肢体的感觉,减轻患者的痉挛情况。以上两组患者进行8周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简式Fugl-Meyer(FAM)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上肢的运动功能情况,得分越高说明上肢活动越好;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等分越高越好;肩部疼痛用VAS评价,得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用软件SPSS18.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差异不显著,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如表1。
3.讨论
脑卒中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一直是医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由学者提出,脑卒中神经系统中枢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导致低级中枢神经无法受控制,使得肢体的交感神经受到损伤,导致肌肉的运动更能失去协调能力[2,3]。
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给予了观察组的患者系统的上肢功能恢复护理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发现系统的护理和训练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且降低肩痛的相应的并发症,所以该种护理方式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倪朝民,傅佳,韩瑞,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J].中华无论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4):204-205.
[2]崔晓,胡永善,吴毅,等.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2007,22(5):314-315.
[3]王涛,李佩芳,浦芳,等.针刺督脉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225-226.
作者简介:盛艳、女、(1983-11)、江苏南京、本科、初级、神经内科护理
论文作者:盛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上肢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体位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