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医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50例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测评,观察组患者的评测分数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与患者满意程度结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护理;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301-02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当前心脏病种类中占有很大比重,顾名思义高血压性心脏病就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发病原因就是患者患有长期的高血压类疾病[1]。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在于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体内的动脉血管压力增加,给心脏的供血工作带来负担,长此以往会使患者心肌增厚,从而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对高血压心脏病的防治[2]。高血压性心脏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文章就主要通过选取在本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50例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且物其他慢性疾病,治疗期间患者的患病程度相当并且治疗方案相似。对照组患者25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53±2.01)岁,患病时间:3~7年,平均时间:(5.01±1.12)年,发病症状:头晕、呼吸困难等;观察组患者25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9.25±3.14)岁,患病时间:5~8年,平均时间:(6.15±2.01)年,发病症状:头晕、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常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接待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是贯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的,要求给予患者良好地就诊体验,从而在心理上帮助患者及家属缓解压力。护理人员首先就要做好接待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接待服务,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亲切、热情的进行指导帮助,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进行细致的解答,在接待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给患者平静安心的就诊体验,这对于平复患者的焦虑情绪,方便配合医生治疗有很大帮助。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避免家属情绪过激,及时为家属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护理氛围,使心理护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情绪护理 由于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的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长期生活在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之下,这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是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运用情绪护理的方法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首先,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沟通,使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多集中在老年群体,这类患者更容易胡思乱想,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进行病情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告诉患者只要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就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不必过于担忧。其次,对于年龄较大、患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要进行更加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在得到家属的支持后,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测,鼓励家属多多陪伴,帮助老年患者减轻消极情绪,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2.3认知护理 很多患者的消极心理主要就是来源于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恐惧,而恐惧主要就是源于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在实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认知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对一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科普,包括发病原因、发病时的主要症状、防范措施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提升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其次,护理人员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纠正,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能够协调发展,从而使患者获得稳定的情绪,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情反复。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心理评测分数、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作为临床护理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研究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SAS(焦虑评测)分数为:45~53分,平均分数为:(44.12±3.09)分,SDS(抑郁评测)分数为:46~51分、平均分数为:(45.19±5.05)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3%,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6%;观察组患者SAS(焦虑评测)分数为:50~61分,平均分数为:(54.13±6.02)分,SDS(抑郁评测)分数为:50~59分、平均分数为:(53.07±5.14)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由以上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测评分数以及护理有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高血压引发的心肌病变,因此在进行治疗时要重点控制病人的血压状况,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在长期稳定的水平,从而减少对心脏造成的负担,控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使保持患者稳定的心理情绪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积极影响。
通过本次护理研究可以证明,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提升护理效率,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8):105.
[2]阚媛媛,亓志玲.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3):76-78.
[3]姜芬,崔杰.心理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16-17.
[4]卿华,孙静,朱冰,张娜,何艳聪.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271-272.
[5]刘玉学.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242.
[6]黄映年,宋佰艳.适应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病性心脏病的作用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04):49-50.
论文作者:孟留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心理论文; 心脏病论文; 心脏论文; 病患者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