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枢纽将重构中国经济版图
——铁路多式联运时代已到来
文/李长宏
2018年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集战略性和政策性于一体,是继《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之后指导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19处提到多式联运,“铁路”一词出现32次,为多式联运发展带来一揽子政策红利,将在2018年“公转铁”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掀起一股更大的铁路热,铁路多式联运的风口已经悄然形成。
一、《规划》为铁路多式联运发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标
到2025年,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基本建立,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比重提升到30%左右,铁路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提高。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广泛应用,国家物流枢纽单元化、集装化运输比重超过40%。
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实现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协同发展,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水运等干线通道能力充分释放,运输结构更加合理。
二、《规划》为铁路多式联运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海铁联运的比例长期低于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结束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唯有创新,才是实现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用新的定位、新的服务,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来提速多式联运。对此,《规划》中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多式联运新的视角和定位。
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站在运输本身的角度,多式联运是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多式联运串接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物流节点设施,对于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培育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形成具有整体效率和成本选择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环境和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多式联运还是符合国际潮流和我国经济、产业转型要求的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是高效、多模式、先进的服务模式。把多式联运跟相关行业、要素、场景串在一起提供的是高质量服务,是绿色物流、智能平台和开放生态,就有可能推动所有的运输方式物理性、技术性、信息化的互联,推动物流与产业在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的协同与融合发展。
2.多式联运新的技术装备。
《规划》中提到,要进一步提高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优化集装箱箱型结构,研究推广尺寸和类型适宜的内陆集装箱,适应客户多元化需求。2020年底前,试点建立“钟摆式”内陆集装箱联运体系。
鼓励建设“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发展智能化的多式联运场站、短驳及转运设施,提高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换装效率。
加强自动化控制、决策支持等管理技术以及场内无人驾驶智能卡车、智能机器人等装备在国家物流枢纽内的应用,提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分拣、配送等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推动多式联运服务、设施设备等标准进一步衔接,重点在水铁、公铁联运以及物流信息共享等领域,探索形成适应枢纽间多式联运发展的市场标准,为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提供依据。
3.新的多式联运服务产品。
面部表情是技术动作的延伸,不能一味地要求面部表情而忽略了舞蹈的完整性,面部表情要与舞蹈动作保持协调一致。拉丁舞是一个速度比较快的舞蹈,在舞蹈中有很多动作是突然停止的,为了突出速度面部表情也要快速控制或者转头时要求快速转头,只有把动作、表情及音乐等各方面协调为一个整体,才能自然地表达作品,才能完整地呈现拉丁舞表演的魅力。
鼓励陆港型、生产服务型枢纽推行大宗货物铁路中长期协议运输,面向腹地企业提供铁路货运班列、点到点货运列车、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多样化铁路运输服务;支持陆港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枢纽间开行“钟摆式”铁路货运专线、快运班列,促进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提高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和准时性。
大力发展铁路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促进消费升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发展铁路散粮运输、棉花集装箱运输,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推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加强单证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一单制”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拓展统一单证的金融、贸易、信用等功能,扩大单证应用范围,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推动“一单制”物流加快发展。
(2)核心自变量测度。由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内涵的复杂性,对其量化测度历来是个学术难点。本文沿用侯兵等[16]213、翁钢民等[17]181的方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构建文化与旅游业耦合指标框架(详见表1),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进行定量测算。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学习较之中学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根除大学新生学习上的迷茫感,需大学新生发挥自身个体的主动性。
4.多式联运的新模式、新业态。
《规划》中提出要增强物流枢纽的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发展以多业联动、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平台整合、供应链融合为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城市配送新体系。引导对接国际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支持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发展。
支持和引导国家物流枢纽开展物流线上线下融合、云仓储、众包物流等共享业务。
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从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角度讲,就是要进一步加大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加以统筹。
结合枢纽供应链组织中心建设,提高枢纽协同制造、精益物流、产品追溯等服务水平,有序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开展市场预测、价格分析、风险预警等信息服务。
2025年底前,建设30个左右体现共享型、平台型、供应链组织型特色的国家物流枢纽。
5.多式联运新的政策支持。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要求,对照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目标,对接六种类型物流枢纽,整合19个综合铁路枢纽和204个一、二级物流基地资源,补齐短板,修编铁路枢纽总图。
《规划》强调,支持国家物流枢纽的运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运营水平。
统筹铁路箱和自备箱资源,研究建立跨边境跨区域跨方式箱使循环系统,推动集装箱共享共用,降低集装箱调空比例。
适当下浮枢纽间铁路干线运输收费,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铁路运输收费下浮比例。研究内陆地区国家物流枢纽实施陆港启运港退税的可行性。
完善规划和用地支持政策。对国家物流枢纽范围内的物流仓储、铁路站场、铁路专用线和集疏运铁路等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允许使用预留国家计划。鼓励通过“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
画面上的四个人,围绕《腐败案例选》一书,各自说了句读后感:“太气人了!”“技巧一般!”“又学了几招!”“这么不小心!”可以说,除第一句之外,都是负面货色,或曰消极感言。此画是现实生活的真切反映,看得清,抓得准,有较强的讽刺性、针对性和启迪意义。
加大投资和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国家物流枢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等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支持设立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包括民企、外企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和运营。
三、铁路要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努力当好先行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下,鲜明提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同样,在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过程中也要率先规划实施。
1.结合场站的特色,规划建设相应类型的物流枢纽。
在平台开展物流对接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交易担保、融资租赁、质押监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信用评价等增值服务,搭建物流业务综合平台。
设计10×10均匀分布的矩形LED阵列如图3所示。相邻2个LED之间的距离d相等且未知。根据各LED的坐标值,建立对应的评价函数,利用斯派罗法则可求得斯派罗极值d=3.40 cm,从而求得矩形LED阵列各个光源的坐标位置。为验证使用斯派罗法则计算后产生的光照强度是否均匀,可通过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进行仿真,得到斯派罗法则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1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必须加快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打破阻碍货畅其流的制度藩篱,坚决消除乱收费、乱设卡等推高物流费用的‘痼疾’。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这是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大事。”
选择基础条件成熟、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较好的场站和物流中心进行重点培育,积极申请首批国家物流枢纽。统筹高速与普速、新建与既有、枢纽与通道以及不同地区铁路协调发展,注重路网配套设施系统协调,强化主通道,疏通微循环,实现网络结构优化、层次清晰和效率效益最大化。
依托铁路运输大通道和场站,衔接内陆地区干支线运输,重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时间短暂,能更有效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以往的班会用时40-45分,本次班会用时23分多。真正做到了省时高效。
《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国内国际集装箱公铁联运和海铁联运。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依托枢纽网络开发常态化、稳定化、品牌化的“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打造设备共享、设施匹配、信息互通、一体化运行的服务体系。
1)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分析。本文统计了1350篇文献,通过整理汇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2005—2010年,相关文献较少,2005年,黎加厚发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国内开始研究深度学习;从2011年开始,学术界开始加强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研究文献呈现增长趋势。追溯其原因,教育部在2010年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
选择毗邻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资源富集区、产业集聚区、农业主产区的编组站,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货场和专用线的仓储能力,构建服务于大型专业市场、大城市消费市场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
按药害分级的方法给每个小区药害定级打分。1级:水稻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级:水稻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3级:水稻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级:水稻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级:水稻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于施药后5d、10d、15d、20d、分别记录药害症状,调查水稻株高,调查分蘖数。
依托中欧班列国境站,建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对接国内国际物流通道,为口岸区域产业、跨境电商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加快物流平台建设,提高资源整合利用能力。
铁路多式联运要想实现爆发式增长,必须在更高层级上进行物流组织形式和运输结构的变革。其中供应、需求、价格和空间布局是基本要素。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平台+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是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有效路径。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同时也是物流活动组织中心,中心需要借助平台才能发挥出作用。
平台是铁路发展的短板,也是应对外部市场竞争的基本装备。将分散的物流业务资源向平台整合,以平台为窗口加强业务资源协作,统一对接上游产业物流需求和下游物流服务供给。铁总在2019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高质量推进铁路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一体化示范工程,深化专业领域大数据应用。规划中的两种类型的平台必须补上。
1.2.1 结构表征 本实验通过KBr压片,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Nicolet 6700智能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盐酸盐和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结构进行表征。
在既有铁路发达、完备的网络体系之上,规划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健全数据交换、数据传输等标准,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进一步提升不同信息系统的兼容和开放性。
依托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物流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开展挂车等运输工具、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及叉车、正面吊等装卸搬运设备的租赁交易,开展水运、航空货运、陆运等运力资源和仓储资源交易,提高铁路各类物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和循环共用水平。
依托铁路港前站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畅通铁路运输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3.打造临铁枢纽特色经济,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李光耀说:“没有港口,就没有新加坡。”孟菲斯是重要的生物医药集群,是因为首先它是一个物流集群,联邦快递的航空枢纽和物流服务,创造了生物医药所需要的关键的交货时效优势。
月修中应重点关注回火器滤网的清洗、安装情况,对滤网片不好安装的,要对底盘进行攻丝,以免松脱造成防爆片爆炸;要利用月中更换系统的机会清洗回火器,且根据各烧嘴压力情况适时更换干净的回火器;水冷套管变形较多时,应排查、更换回火器;确认炉区各烧嘴处是否有冷铜,若冷铜距烧嘴较近,宜先用大火烧融,确认后再停炉吹风冷却;做好漏风、漏水等管道密封工作;后期要将各烧嘴冷却水一律开至最大,更换使用状况不良的蝶阀和不带钢丝的软管。
物流产业作为派生性产业,物流活动是产业组织活动的具体体现,依托物流枢纽所形成的要素规模聚集和服务集中组织、整体网络化运行,形成物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运行的新特征,即网络化、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化发展。
如今,中国正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内需规模扩张的双重机遇。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型,铁路引导多式联运的时代大潮已经奔涌而来。
在这个趋势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建设服务于庞大内需市场的高铁经济、临铁经济、枢纽经济。大幅度提高我国的铁路收入/资产比,盘活存量资源,吸引增量业务,形成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带动区域农业、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在基于庞大的铁路物流网络和生态之上的外溢效应、放大效应。
急性阑尾炎通常根据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不过阑尾的位置对于不同的患者有不同变化,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许多患者存在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同时其他一些疾病也存在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若不能及时确诊并治疗,阑尾炎可进一步发展,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引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6]。目前许多研究报道显示CT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上符合率高,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MSCT多平面重组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诊断[7]。
实验需测取同种激励不同电场条件下经减振器减振后的加速度衰减的数据。实验采用型号为JZ-5激振器给减振器提供正弦力F,采用DH5299动态信号采集器和GF-20型号的功率放大器对激振器的振幅A和频率ω进行控制以及采集各传感器的数据,加速度传感器型号是YJ9A的压电传感器;压电力传感器的型号为YFF-1。按照上述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想法设计出实验系统示意图3,其中虚线框中的直流稳压电源和高压放大器组成了直流稳压高压电源,为后续对比实验提供1000V的稳定高压。
这种放大效应存在于铁路规模扩张与竞争优势形成的互动当中,存在于多式联运与供应链体系互动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于现代铁路运输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于资源要素投入的优化配置过程之中。
培育铁路枢纽经济。铁路物流枢纽在各种枢纽中处于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力求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物流枢纽的交集,升级改造“传统铁路货场”,打造智能化、低成本、高效率、新一代多式联运枢纽,促进跨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运行。
国家枢纽支撑国家支柱产业,聚集符合铁路运输时效的关联产业,优先推进现代制造、进出口加工、大宗商品交易、国际贸易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铁路枢纽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铁路与区域要素禀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铁路物流与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临铁经济。发挥路网规模世界领先、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世界领先、铁路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世界领先的“三个世界领先”优势,以铁路通道为依托,以场站及临近区域为中心,以多式联运枢纽为重点,铁路产业为支撑,创新土地综合开发,发展与铁路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打造铁路产业集群,推动高铁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制造强国的率先领域,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培育壮大临铁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增强中国铁路的产业竞争力、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4.积极培育多式联运运营主体,提升市场竞争力。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遵循市场化原则,创新铁路物流枢纽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参与企业的利益协同机制,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协同高效的运营主体,提高枢纽组织效率。积极培育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枢纽建设运营经验。
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市场化方式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合作共同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统筹运营管理,引导物流服务企业集群发展,提升物流一体化组织效率。
图书预约数据客观地描述了在校生的阅读需求,也反映了馆藏图书资源与在校生阅读需求的契合程度。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应以图书预约数据为基础,适时调整馆藏图书采购策略,使馆藏图书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5.发展铁路先导作用,推动规划快速落实。
发挥铁路优势,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推动落实国家物流枢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物流枢纽创新驱动工程,提高铁路专用线密度,打造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网络,健全通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辐射带动更多枢纽提升国际物流功能。
60多年前集装箱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今天,中国是世界的枢纽。物流枢纽将重构世界经济的版图,多式联运的铁路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