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经济增长的实证因素比较分析_国家统计局论文

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因素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因素论文,东西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02)02-036-10

虽然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注:一般来讲,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同时还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经济发展的含义则不止这些,它还意味着产品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很难找到零经济增长,甚至是负经济增长条件下正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因此,美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和赫里克称:“很难设想没有增长的发展。经济机能的变化总是包含着经济规模的变化。然而,一国的经济要是不能够生产超过它生存所需的东西,那么要它安排一部分资源去进行其他活动则是难以想象的。”(注:(美)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布鲁斯·赫里克.张欣,等译.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充分必要条件,舍此来谈论经济发展,似乎并没有多少经济学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而不是缩小的事实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统计显示,1978~1998年间,东部地区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53%,而西部地区则为7.18%,比东部地区要慢2.3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青海省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浙江省要低近7个百分点。 与此相伴随,西部各省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直都比较慢——到目前为止,饥饿和贫穷仍然在困扰着一部分地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尽快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当然是没有水份的经济增长。这也是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注: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第一位,经济建设放在第二位。笔者的意见是,应当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与此同时搞生态环境的建设。具体论述见笔者的,走出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误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2)。)

在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看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和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Q=AF(K,L,R)

其中Q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对产出的贡献,L代表投入的劳动力, R代表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注:(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下面,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作一比较分析。希冀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劳动力和人力资本

对于西部地区来讲,应当说劳动力是比较丰富或者说是十分丰富的。(注:其实,中东部地区也是如此。应当说这不是形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根据主要有三个:一是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亟待于就业,而目前尚无好的就业渠道来实现充分就业;二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样需要就业,但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似乎目前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供选择;三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仅要高于东部地区,而且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统计显示,1998年西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8‰,分别比全国和东部地区高1.75和5.77个点。如果从各省、自治区方面来考察,整个西部地区除了重庆、四川和陕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外,其它省、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正因为此,所以自从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将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这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有利于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实现。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污染环境的工业不宜向这里转移——因为它所污染的不仅仅是西部地区,而且也包括中东部地区;其次从大开发的目标方面来讲是要缩小地区差距,而这种战略是否有利于差距的缩小,还需要做深入的探讨。

但是,如果是从人力资本方面来看,西部地区与全国或者是东部地区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这也许是导致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我们将人力资本界定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的如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增值能力的那一部分劳动能力,具体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等等。那么,考核人力资本的指标主要有六个:一是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二是文盲率;三是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四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数;五是教育经费;六是医疗保健与卫生。

首先,从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方面来看,2000年东部地区大专及以上的人数为5982人,西部地区则为2965人,比东部地区少3017人;高中和中专人数东部地区为11146人, 西部地区则为9218人,比东部地区少1928人;初中人数东部地区为33961人, 西部地区则为25659人,比东部地区少8302人;小学人数东部地区为35701人,西部地区则为37557人,比东部地区多1856人(见表1)。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口接受教育的程度比东部地区要低。这也是西部地区迎战知识经济的“瓶颈”之所在。对此,我们决不应该掉以轻心。

表1 各地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较(2000 年)单位:人

项目

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 初中 小学

年份1990年

2000年1990年2000年1990年

2000年1990年2000年

地区

全国1422 3611 8039 11146 23344

33961 3705735701

东部地区2862 5982 11076 14704 26029

35835 3408730233

中部地区1388 3440 8665 11462 24386

36105 3664034975

西部地区1178 2965 6836 9218

18410

25659 3443937577

注:1.1990年数据取自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手工汇总资料),2000年数据是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11月1日零时数;

2.全国数据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分省区数据未包括。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其次,从文盲率方面来看,2000年东部地区的文盲率仅为5.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4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则为11.99%,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27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6.0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各地区文盲人口比较(2000年)单位:万人

项目 文盲人口文盲率

年份 1990年2000年1990年2000年

地区

全国 18003 8507 15.88 6.72

东部地区 6117 3052 13.12 5.98

中部地区 5918 2541 14.67 5.84

西部地区 5968 3207 21.61 11.9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以上两点说明,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未来5~10年之内, 西部地区能否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两大任务,不仅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如果说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成正比基本上能够成立的话(注:关于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李朝林先生认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文化程度的,能提高劳动生产率1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309%。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这里,笔者之所以没有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原因就在于现实并非都是如此。就拿西部地区来讲,西北地区现有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显然要高于西南地区(见下表),但是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725.08元,比西南地区的5879.01元低1153.93元。 这说明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西南与西北地区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分组(1999年) 单位:%

项目不识字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地区

西南地区27.02 40.92

24.40

5.9 1.8

西北地区19.26 29.54

32.48

13.245.52

),那么西部地区的贫困就在于知识的贫困。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将教育和科技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予大力扶持和发展。否则,(1)有可能形成人才资源的积压和浪费;(2)产生我们拿钱给别人培养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到头来,总感觉到发展教育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

各地区按城乡分的文盲人口情况见表3。

表3 各地区按城乡分的文盲人口(2000年)单位:万人

地区 文盲人口文盲率

合计 城镇 乡村城镇

乡村

全国 8507 1842 66654.048.25

东部地区 3052 901

21524.068.35

中部地区 2541 544

19963.896.89

西部地区 3207 466

27416.0514.34

注:1.本表是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11月1日零时数;

2.分城乡文盲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未参加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由此可见,就全国而言,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分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以西部的农村最为典型,其文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9个百分点。可见,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乃当务之急。

再次,从现有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方面来看,1999年东部地区现有从业人员当中不识字的仅为7.40%,而西部地区则高达23.14%, 比东部地区高出近16个百分点;高中水平的东部地区为16.25%, 西部地区则为9.52%,比东部地区低6.73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水平的东部地区为7.04%,西部地区则为3.66%,与东部地区相差3.38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各地区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分组构成(1999年) 单位:%

地区 不识字 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全国 11.00

33.30

39.90

11.903.8

东部地区 7.9427.64

41.67

16.257.04

中部地区 8.9931.84

41.97

13.204.00

西部地区 23.14

35.13

28.34

9.52 3.66

注:本表根据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而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Z].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2。

第四,从各地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数来看,2000年东部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占全国的48.02%,西部地区仅占21.27%;招生数东部地区占全国的46.19%,而西部地区仅占21.82%,比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5%还要低近7个百分点。虽然中央早在1999 年就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将教育作为其重点,但是从2000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方面来看,并没有扩招多少。统计显示,2000年东部地区在校学生人数仍然占全国的47.10%,而西部地区仅占21.36%,发展的速度并没有加快多少。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招生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其结构大体上与高等学校相似,所以这里也就不做具体分析了,详见表5。

表5 各地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数(2000年) 单位:人

地区 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全国 94976722060725560900 150723713258704895159

东部地区 45603310189542619302 622492 519568 2046019

中部地区 291751705700 1753582 539432 446343 1653868

西部地区 201983481418 1188016 345313 359959 119527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第五,从教育经费方面来看,就总体而言,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为362.72元,西部地区则为195.08元,仅为东部地区的53.78 %。这说明,西部地区的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在未来一定时期之内,西部地区要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的大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广泛吸收国内外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来办教育。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东西部合作,或者通过国际合作的办法和方式来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总之,路径的选择应当是多元化的。

表6 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2000年)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其实,教育不仅包括正规教育,而且也包括非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部分。不过,从前面的分析当中我们便可以想象到,西部地区的非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其实也是非常滞后的。

第六,从人口的健康状况方面来看,福格尔认为:健康、饮食结构、衣着和住所的变化,能极大地影响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劳动产出的效率。他指出,人力效率和营养的改进相结合,似乎可解释英国自179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大约50%。(注:R.W.Fogel.Economic Growth,Population Theory and Physiology:The Bearing of Long——term Processes on the Making of Economic Policy[J].The 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96,84(3):369~389.)可见,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西部地区在这一方面与东部地区比,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见表7)。

表7 1999年各地区医院、医生、床位及其负担人口

项目 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医院卫生院数(个) 6693521518 1975825659

每院负担人口(人) 1881121561 2124713970

每院医生数(人)204.583.3

64.4 56.7

每个医生负担人口(人) 616 557652 632

每个医院床位数(张)315.9130.9 102 82.2

床位平均人口(人) 399 354412 43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至于工作时数、劳动努力的程度(注:冈纳·米尔达尔.亚洲戏剧(第二卷)[M].纽约:众神出版社,1968.21~26。)、纪律和激励机制,以及职业市场的情报(它的作用部分地是传播有关职位空缺和可能候补者的信息)和移居(它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移动所花的费用由在移居目的地可能获得的较高收入量来补偿)(注:(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布鲁斯·赫里克.张欣,等译.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方面的差距,由于我们尚很难得到较为现实和比较可信的资料,所以也就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些问题就不重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孔雀东南飞”当中的所有的人才,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收益——恰恰是用人机制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还有,西部地区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人才资源的闲置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值得思考!

二、土地和自然资源

虽然众所周知“土地”一词,但是要给土地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的确十分困难。按照传统,它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农业(这里的农业指的是包括农、林、牧、副、渔和种植业、养殖业等在内的大农业)生产活动;另一块是地下蕴藏的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等等。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古代的资源开发,主要是拓殖耕地,对土地的地表资源进行开发;近现代的开发则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辅助性(为矿产资源服务)地开发一些耕地资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开发史而言,也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

首先我们来谈第一个问题。应当说,我国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是十分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要占到整个中国国土面积的70%左右,但是真正能够用于农业生产,或者是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却是非常有限的。根据统计,中国有近1/3的沙漠化的土地,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即使是现有的土地,由于受物理、化学特性、温度、降雨量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农业土地的生产率——无论是用每公顷的总产出,还是用土地的边际实物产量来衡量的生产率,都比东部地区要差许多,由此导致目前西部地区还有2000万左右的人口,因为没有水,或没有办法从事农业生产而处于贫困状态。

虽然目前中央倡导并付诸实践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树”工程,从长远来讲,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近期而言,并不一定有利于农民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除非我们将预期的生产、流通以及与此有关的加工业的利润也提供给农民;或者将一部分条件十分艰苦的地区的农民迁移到中东部地区,否则,既不可能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也不可能调动农民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在此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从全国来讲,虽然西部地区的农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如果从全球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却并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一个农场主大约要经营上千亩的耕地,而我们只有几亩地——而且是在自然环境比较差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很显然,入世之后的西部农业怎样发展,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来讲,且不可以冒然行事,以免造成重大失误。

接下来,我们来谈第二个问题——地下资源。

诚然,中国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等资源——无论是与东部地区比较,还是与世界比较。比如西北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大体要占到全国的80%以上,包头的稀土要占全国的97%,河西走廊的镍、蛭石、铁矾土、石膏分别占全国的68%、95.7%、86.2%和85.7%,柴达木盆地的钾盐工业储量占全国的98%,氯化镁占全国的100%……总之, 就西北地区而言,其矿产资源储量就达33.7万亿元人民币。

应当说,这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现实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十分满意的回答——贫穷和落后几乎成为西部地区的代名词。与此相反,上海、深圳和浙江一带并没有多少矿产资源,但是它们的经济增长却快得惊人。同样地,瑞士、丹麦、冰岛、新西兰、日本、新加坡以及美国的纽约并没有多少矿产资源,但是它们也同样能够取得比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如此等等,都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单单拥有工业资源或原料基地,并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充分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或者说,缺乏资源或其它特殊资源,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会。因为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相互替代。当然,对于资源富集的地区而言,对于出售这些资源后所得的收益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比如企业家精神、市场的发育程度、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当某种资源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超过了任何可能的市场价格时,也就不具有开发的价值了)、土地的地形(平地总比山地进行交通建设要节约经费)等等,一定程度上都在起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三、物质资本(或称资本形成)

所谓物质资本(或者就称为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机器、设备和建筑物,以及存货等。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有形的资本包括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和卡车、电脑等设备以及存货等。”当然,也包括“社会基础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大规模的先于贸易和商业的工程。其中重要的项目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公共医疗保健事业等。这里所涉及的各类大型投资一般都是整体性的、不可细分的,有时还具有规模效应。这些工程一般都具有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注:(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很显然,物质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企业,从事产品(当然,也包括服务业产品)生产和流通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基础,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离开它来谈论经济增长,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所以,经济学家们在考察经济增长时,无不对物质资本给予极大地关注。统计显示,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资本形成达5013.72元, 而西部地区则为1953.68元,仅为东部地区的38.97%;就固定资本而言,东部地区人均4169.76元,而西部地区则为1795.92元,仅为东部地区的43.07%; 就存货增加而言,东部地区为843.96元,西部地区则为157.76元,仅为东部地区的18.69%(见表8)。

表8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2000年)单位:亿元

地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人均固定资本形成 人均存货

东部地区20487.27 4146.62

4169.76843.96

中部地区7939.10 1696.85

1910.19408.25

西部地区6381.07 560.541795.92157.76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各地区城镇集体单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统计显示,2000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投资总量为8.98亿元,东部地区为5.25亿元,西部地区则为1.4亿元,仅为东部地区的26.67%;采掘业全国为7.79亿元,东部地区为4.12亿元,西部地区则为1.38亿元,仅为东部地区的33.50%;制造业全国为244.60亿元,东部地区为183.17亿元,而西部地区则为20.73亿元;房地产业全国为482.04亿元,东部地区为370.95亿元,而西部地区则为61.07亿元,仅为东部地区的16.46%。其它行业详见表9。

表9 各地区城镇集体单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00年) 单位:亿元

行业 全国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合计 1009.83747.59 141.63 120.58

农林牧渔业

8.98

5.252.341.40

采掘业

7.79

4.122.301.38

制造业

244.60 183.17 40.68

20.73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99 9.942.731.33

建筑业

24.47 14.10

5.774.58

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

3.05

2.790.170.0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23.40 19.24

1.802.37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75.61 48.20

14.03

13.39

金融、保险业 20.34 11.10

4.085.16

房地产业 482.04 370.95 50.03

61.07

社会服务业

30.18 20.73

4.954.50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8.31

6.480.781.03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12.99 10.49

1.810.69

社会科学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61

1.500.060.04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27.22 19.60

5.821.79

其他行业 25.24 19.94

4.301.0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即使是从国家预算内投资方面来考察,同样呈显出东高西低的事实(见表10)。这说明,如果以人口分布作为衡量标准,目前我国国家投资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不是中西部地区。

表10 国家预算内资金的地区分布(1999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另据统计,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电脑9.72台,东部地区为14.83台,西部地区则为6.09台,仅为东部地区的41.07%,全国平均水平的62.65%。这说明,西部地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滞后于东部地区许多,如果现在还不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乃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距还会拉大。

以上事实一方面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在物质资本形成方面还不如东部地区,尤其是在集体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方面,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也表明,西部地区要想在下一阶段取得比较快的经济增长,尚需要在物质资本投资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快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投资的力度。否则,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还会扩大,而不是缩小。当然,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数字城市”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资,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生成与发展,为世界各国或地区,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超越地域概念的发展平台。

四、技术进步

虽然“技术进步更主要的是以一种无声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不断以微小的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这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对于技术进步的考核,尤其是量的考核可能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企业家的才能就很难量化)。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资料。比如,各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全国技术交易市场成交额、三种专利申请和批准量、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首先我们来看技术交易市场成交额,1994年西部地区占全国的13.21%,为东部地区的20.56%;2000年西部地区占全国的13.20%,基本上与1994年持平,但是如果与东部地区比,仅为东部地区的19.02%,与1994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见表11)。

表11 全国及各地区技术交易市场成交额 单位:亿元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全国 2288696

26834473002045 351371843582285234123 6507519

东部 1470018

16979821961672 229484228639153351953 4515047

中部 509039577745 640053

767363 917648 1042989 1133795

西部 302241407720 400320

451513 576665 839181 85867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其次来看三种专利申请和批准量,统计显示,2000年西部地区的三种专利批准量为11299项,占全国95236项的11.86%, 仅为东部地区的19.08%。分类来看,西部地区的发明创造为1045项, 仅为全国总量的16.92%,东部地区的30.05%;实用新型技术,西部地区为6679项,仅为全国总量的12.26%,东部地区的22.06%;外观设计,西部地区仅为全国的10.32%,东部地区的14.04%(见表12)。

表12 各地区三种专利申请受理和批准量(2000年) 单位:项

地区批准量合计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全国95236

6177 54407 34652

东部59231

3477 30282 25472

中部14943

1268 10461 3214

西部11299

1045 6679

3575

香港1285282071050

澳门13 0 1 12

台湾8465359

6777

132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再次来看政府部门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2000年东部地区的自然科学技术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为49.22%,其中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为50.0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部地区的自然科学技术从业人员仅为全国的28.00%,其中科技人员仅为全国的27.79%,比其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还要低近一个百分点;在社会、人文科学技术方面,西部地区的科技人员仅为全国的23.26%,东部地区的41.01%;在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方面, 西部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仅为全国的16.68%,东部地区的24.44%(见表13)。

表13 全国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人员数(2000年) 单位: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第四,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来看,虽然就西部地区的总量而言,与东部地区相差不大,但是分类来看,工程技术人员仅为东部地区的50.72%;科学技术人员仅为东部地区的50.75%;卫生人员仅为东部地区的62.98%(见表14)。这一方面表明, 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不足,或曰竞争力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表14 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底专业技术人员数(2000年) 单位:人

地区 合计 工程技术人员 农业技术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

东部地区 7693273 1707200 20544049774 1259899

中部地区 6074039 1087462 19844233445 989913

西部地区 5008594 865810

23915925264 79348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最后,从各地区开发区建设方面来看,如果说199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支撑其发展的莫过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发展也同样如此。因此,考察经济增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考察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表15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0年)

企业数(个) 职工人数(人) 总产值(万元)总收入(万元) 出口总额(千美元)

全国 20796 235067979419852 92092631 18581751

东部地区 13777 129808555629027 65093059 16816240

中部地区 3558

615983 14313480 15914695 1100643

西部地区 3461

436611 9447345

11084877 66486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由表15可见,2000年全国有66.25 %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11个省市自治区,而西部地区则仅仅集中了16.64%;职工人数东部地区占了55.22%,而西部地区仅占18.57%;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和总收入,东部地区分别集中了70.04%和70.68%,而西部地区仅仅占了11.93%和12.04%;出口总额,东部地区集中了90.50%, 而西部地区仅仅占3.58%。这一方面表明,我国西部地区,比如兰州、成都和西安等地虽然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但是要把其真正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尚需要在制度的建设、观念的更新和管理的创新等方面,做大量而又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潜力还比较大。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还是从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进步方面来考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在未来一定时期之内,西部地区能否克服或者消除这些差距,不仅事关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进程。当然,在着力于缩小差距的全过程当中,我们必须重点研究这么几个问题:(1)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最稀缺的究竟是什么——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资金、技术,或者其它东西;(2 )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或曰减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比如环境保护、人口的高增长、软环境、组织的合理化程度、资源的替代性以及进程等;(3 )西部地区,尤其是贫穷地区怎样打破“低收入导致低储蓄率;低储蓄率妨碍资本增长;资本不足妨碍了在生产中使用机械,从而阻碍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又造成收入水平低下。另外一些与贫穷有关的因素,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我加强。伴随着贫穷而来的是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低下,必然会使人们无法适应新的和不断改进的工艺技术”这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亟待于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4)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何在,其后发优势的发挥与对外开放(包括对国外和区域外开放,甚至包括西西合作与对民间开放)是什么关系;(5)入世后的西部地区产业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因此,西部地区应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6 )政府必须推崇法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和信息化的投资,政府在开发地区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其它领域——尤其是适宜于竞争的行业,政府应让给市场,由市场去完成,政府只要集中精力加强管理即可。

标签:;  ;  ;  ;  ;  

东西方经济增长的实证因素比较分析_国家统计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