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辽宁沈阳 110015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通阳散结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予自拟通阳散结汤,对照组60例予麝香保心丸,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24 h室性早搏次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 33 % , 76. 67%;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自拟通阳散结汤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好。
【关键词】室性早搏;中医药疗法;自拟通阳散结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2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 the Tongyangsanjie decoction "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Methods: Total 120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n=60), treated respectively with "Tongyangsanjie decoction ”and "Shexiang Baoxin Pills”for 28 clays.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and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 number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24 hours.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88.33% and 76.67%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ongyangsanjie decoction "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Keywords】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Chinese medicine; Tongyangsanjie deco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室性早搏,属心律失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患者多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甚至可伴有多汗、头晕、偶有发生昏厥与休克。笔者通过精研中医典籍,创调理脾胃通阳散结之法,自拟通阳散结汤,于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治疗心脾两虚、痰瘀痹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1.1.1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内科学》[1]中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②室性早搏Lown分级为Ⅱ—Ⅳa级,心功能为Ⅰ—Ⅲ级者;③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辨证属阳气虚衰型;④年龄18—65岁。
1.1.2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者;③因电解质紊乱、药物或者精神因素导致的室性早搏者;④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Ⅳb级以上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严重心律失常者;⑤急性心肌梗塞3个月以内者;⑥并发脑、肝、肾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心功能Ⅳ级的重度心力衰竭及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者;大量饮酒、吸烟者。
1.2一般资料 120例观察对象均为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辽宁省友谊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痰瘀痹阻型,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如窒,下肢沉重或浮肿,痰多,舌色紫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络脉青紫,舌苔浊腻,脉沉细滑或滞迟而不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 34士10 . 28)岁,平均病程(9. 61士3.82)月。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5. 87士9. 96)岁,平均病程(9.85士3.47)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组予自拟通阳散结汤。处方:黄芪30 g,党参20g,丹参25g,苦参20g,白术30g,桂枝10g,瓜萎10g,薤白10g,麦门冬20g,郁金15g,地龙15g,法半夏10g,炙甘草20g。水煎3次,混合后共取汁400m1,分3次温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庸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生产,规格: 22.5mg/丸×42丸。),2丸/次,3次/日,舌下含服。
两组均2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在使用研究药物治疗前,所有观察对象停止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以上;观察期间,不再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1.4观察方法
1.4.1采用计分法观察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包括胸闷、心悸、乏力、气短、畏寒肢冷、舌象、脉象等。计分方法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心悸严重且持续发作计6分;一日数发计4分;偶发计2分。其他症状如严重且经常发作计3分;程度较重计2分;程度轻者计1分。舌象、脉象根据正常、异常分别计0分、1分。
1.4.2室性早搏次数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记录24 h内室性早搏频次。
1.4.3室性早搏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中的有关标准。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级提高2级;有效: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级提高1级;无效:心悸症状和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由心脏异位节律点提前激动而发生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于心肌缺血及慢性心脏病变等患者,主要以心电图为诊断依据,隶属祖国医学“心悸”或“怔仲”范畴。其病位在心,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惕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多伴有胸闷气短、心烦失眠、纳呆等。《素问?平人气象论》描述为:“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汉代张仲景在《金医要略》中首提“心动悸”“心下悸”。其病因[2]为邪、情、痰、癖、虚;病机为风、寒、暑、湿诸邪搏击心神;七情过极;病久不愈,或痰饮,癖血内停,或心气不足、气阴两伤等,致心动无力、心脉癖阻、阴阳气血不相接何立人等[3]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心悸病机复杂,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密切相关,证有阴阳,脉分虚实,治疗当以安养心神、调畅气机为基础,并兼以补益脾肾,遏制症情反复。邓铁涛[4]认为,心悸是标实而本虚之证,痰瘀相关、心脾相关是心悸的重要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依据。
笔者在借鉴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以“心脾相关”为依据,自拟通阳散结汤。方中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桂枝、白术振奋中阳为君药,丹参活血化瘀、郁金养心安神、薤白通阳散结、半夏燥湿散结、瓜萎宽胸散结共为臣药;麦冬滋养心阴,防止诸药过燥伤阴,且《本经疏证》谓其“润泽心肺,以通脉道”,为佐药;地龙通络利尿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复脉,调和药性为使药,兼有君药之力,诸药相配伍,共凑振奋心阳,通络复脉之功。研究表明[5]庸香保心丸通过保护内源性NO、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供情况、增加心肌耐受力等方面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良好,故选为阳性对照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改善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纳呆畏寒等中医证候、减少早搏次数、降低复发率方面均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39.
[2] 张玮,徐燕.严世芸治疗心悸七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 (11):3-5.
[3] 何立人,李艳,舒琴.心律失常的中医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15-16.
[4] 周文斌,尹克春,蒋丽媛.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58-760.
[5] 梁铁军,赵小茜,土爱武,等.庸香保心丸治疗心律失常238例疗效分析[]].山东医药,2004,44(23):24-5.
论文作者:于刃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早搏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意义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