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德育课的三结合教学原则论文_陈炜

探讨中职德育课的三结合教学原则论文_陈炜

(四川珙县职业技术学校 珙县 644500)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都是最为重要的。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摆脱现行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大德育课观念,教学与教育并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德育课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走出课堂,实现开放式的立体化教学。为此,我认为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做到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完美结合。

德育课主要是通过系统的传授知识,来指导学生的人生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时,只能涉及到学生共同的一般性的问题,而对学生的个别的特殊思想问题比较难以触及。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转化,则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小则影响课堂教学,大则产生方向性破坏,有的甚至会发展成为“害群之马”。因此,课后教师就需要在围绕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做大量的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中职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开放性,使他们愿意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相传递信息,但这更多的是在同伴群体中。中职生尽管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但总觉得应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家长和老师不可理解或不关心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话天然告诉家长和老师。但是,在心理咨询,很多学生却真诚地告诉心理咨询人员很多平时不会提及甚至羞于启齿的问题。这表明,他们的内心是想寻觅心理支持的,他们渴望真诚的理解、关爱、呵护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之余,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聊天、谈心,发现情况及时解决,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教育效果。

我在所教的班级中,通过让学生写周记的办法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在周记中说心里话。比如,在一件偷窃事件的处理中,及时找当事学生谈心,与他一起分析养成了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就会变成大盗窃犯,并趁势分析偷东西的危害性,并鼓励他及时改正错误。通过个别教育对犯错的学生能大胆地说出事情的过程,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当事人道歉,消除了同学之间的隔阂。当然,对于个别教育,深入细致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做到入情、入理、入身、入心。

个别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学习方面的需要,也有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直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而且更有效。因此,课后个别教育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整个德育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立足于专业特色,以专业引领活动,以活动激发兴趣,以兴趣提升技能,使学生达到“知(即认知)、情(即情商)、技(即技能)”相结合的课外活动培养模式。此模式的构建,从理论上摆脱了现行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的学习模式,不但克服了学生对学习抵触心理,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斗志,同时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其动手实践能力、情感认知水平以及专业技能得到大幅的提高。

具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职业生涯设计、主题辩论、模拟法庭、体育活动、文艺活动、读书活动、科技活动、各科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拉近他们和德育教育的实际距离,学生不再觉得德育课是空洞的高高在上的。

为了配合德育课课堂教学,可以开展一些,诸如与学校团委学生会、教育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配合,举办“价值在于奉献”、“祖国在我心中”、“中国梦我的梦”、“雷锋精神永在”、“读名家名作,与大师对话”等读书系列报告会、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征文比赛以及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等活动;开展以“最美中国”、“我身边的正能量”为主题的摄影竞赛活动等。这些多样性、适应性、趣味性的活动,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一方面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以及写作、表演、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可以达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奇妙效果。

由此可见,课外活动也是德育课教学中的重要延续和补充。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深化、强化的作用。

三、要做到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上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德育课教学虽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其教育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教育的负效应,使教育归于失败。因此,德育课教学必须要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教育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为此,德育实践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把德育课课堂教学向家庭、社会延伸。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相关案件的庭审过程,采访庭审法官和有关当事人,这对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法律条文非常有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实践的结果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借助电话、网络等手段,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和经验,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食其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盟,把“家务劳动”纳入家庭作业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还可以与共青团、社会团体以及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者行动、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寓德育课教学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引导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践活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锻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和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要坚持做到这“三个结合”, 树立“大德育”观念,完全可以使德育课教学从枯燥无味的说教中摆脱出来,改变“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真正成为学生愿意上、喜欢上德育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陈炜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探讨中职德育课的三结合教学原则论文_陈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