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杜宏军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杜宏军

湖北东泰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人并没有选择把钱存到银行里,反而选择投资。而房子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则成为了人们首要的选择。相应地,房地产成为了当下最火的产业,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如今,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日益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是工程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房屋建筑的裂缝问题。房屋建筑的裂缝严重的话,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解决房屋建筑裂缝这一质量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要就房屋建筑裂缝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深入探究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建筑整体施工质量,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对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予以处理,控制好建筑施工科学设计、合理施工、注重细节和质量管理工作,运用科学养护手段提高建筑物质量,保障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合理化处理。充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可持续发展。针对各种问题要及时处理,以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管理,充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良性发挥,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推动建筑建设经济性和全面发展,重视建筑结构建设合理化。

1建筑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1.1材料问题

(一)干燥收缩。据大量实践表明,将水添加到水泥内后,极易形成水泥硬化体,此时将降低其绝对体积。水由毛细孔缝内渗出,形成毛细压力促使混凝土出现毛细收缩现象。这种情况下,0.1%-0.2%则为水泥砂浆的干缩值,0.04%-0.06%则为混凝土的干缩值,0.06%-8%则为泵送流态混凝土的干缩值,此时,0.01%-0.02%为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因此极易产生干缩裂缝。(二)温差收缩。一般情况下165-250J/g为水泥水化热的范围,在不断增加混凝土内水泥量的情况下,其绝热温升将不断增加,最高可达到80℃左右。通过分析可见,如10℃为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差值,则0.01%为其冷缩值;如20-30℃之间为温差范围,则0.02%-0.03%为其冷缩值范围,此时,相比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其冷缩值较大,则易产生混凝土裂缝。

1.2荷载裂缝

首先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两个原因是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主要指的是由于外部载荷引起的直接应力从而导致发生裂缝的情况。在对混凝土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如果选用的不合理的计算模型,会对结构的受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荷载计算不够准确,结构强度的处理方式不合理,混凝土构建断面的设计也有所不足;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设计的交底不够明确,选择不合理的机器设备,使用了不合适的施工材料,施工的顺序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在实际进行交付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实际的载荷已经超过了计算的载荷时,结构的受力模式发生了不一样的改变,产生了不可抗力的因素,都可以使直接应力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出现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整项工程,对预应力进行合理的施工是十分重要的,若预应力施加不合理,则无法抵消荷载所产生的压力,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结构中的断面出现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应力加重的情况,这也会导致构件出现裂缝。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构件的伸缩性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所选用的混凝土材料性能来选择相匹配的钢筋材料。否则,钢筋配置不符合标准要求,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的配置材料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出现材料不合格的现象。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收缩,当材料不合格时,收缩的程度会大大超出正常范围,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房屋工程结构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技术

2.1灌浆处理技术

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收益较高,无论是较大的裂缝还是细小裂缝都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裂缝填补和修复,并且灌浆之后的裂缝质量也有较高的水准,强度也在正常标准,对裂缝的控制有着较好的效果。灌浆处理技术的具体处理方法是将填补材料通过专业设备注入裂缝间隙,达到填充的效果。该方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填充细节比较重要,没有什么新技术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属于传统修补技术,但是该技术的实用性较高,适用于多种情况,具有较好的实际效益。

2.2结构的平面布置

在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有效防止平面布置的形状出现突变的情况。如果结构平面出现凹口,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凹口部位的边缘设置拉梁,并且应该对凹口周边的楼板进行合理地加厚处理,并且对配筋进行合理的强化处理。此外,在对凹口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工程施工要求对建筑工程结构的长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当结构的长度符合相关的规定时,需要在地下部位设置后浇带,并且在地上部位设置膨胀加强带。通常情况下,后浇带需要设置在梁与楼板1/3跨的位置,后浇带的宽度需要控制在800~1000mm的范围之内。膨胀加强带的宽度应该控制在2000mm,加强带的两侧需要布置密孔钢丝网,这样可以将混凝土与后浇带外侧的混凝土分隔开。

2.3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裂缝表面进行处理,例如表面涂抹一些加固材料、表面进行贴补等等。当发现混凝土结构产生细小裂缝时,若拆除进行重新修复则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种情况更好的处理方式是采用表面处理技术,例如灌浆树脂这类材料,防水的同时还能加固建筑结构,防止出现伸缩的现象。如果裂缝部位还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则可以采用表面贴补技术进行防渗处理。

2.4UEA无缝设计

因混凝土存在收缩变形现象,为更好提高工程质量,避免结构开裂,可将一道后浇带以间隔30m左右距离设置到指定位置,随后填缝,可选用的材料为膨胀混凝土。但这种施工方式过于复杂,且极易存在渗水问题。为此,可取消后浇带设置,选用UEA膨胀加强带,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超长结构设计施工要求,该施工方式需将一定膨胀应力施加到结构最大收缩应力位置,并将密孔铁丝网设置到加强带两侧,避免加强带内渗入各类配比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先进行带外低膨胀混凝土浇筑,随后进行加强带浇筑,此时应选取高膨胀混凝土用于加强带,与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相比,此位置的混凝土等级需高出一些,以此不断浇筑施工,直至达到无缝施工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长久以来,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工程行业研究的主要课题。据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具有绝对性,无裂缝则属于相对的。所有建筑物都存在裂缝产生的几率,且其具有活动性,时时变化。裂缝往往被看做是建筑物损坏的开端,人们普遍认为裂缝是建筑工程危险的先兆。为此,如何防治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如何有效控制裂缝扩展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必须充分掌握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发生原因,往往认为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施工不到位,或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出现结构裂缝,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应对措施,才能真正控制裂缝发展,才能降低裂缝危害。

参考文献

[1]万志华.从建筑结构设计谈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2]唐辉艳.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裂缝控制措施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2):86-87.

[3]李金刚.房屋建筑工程裂缝形成原因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5(05):110-112.

论文作者:杜宏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论文_杜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