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90-01
肝癌在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50 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50% 以上 ,是我国第 二大肿瘤死亡原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肝癌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投入颇大研究成果颇丰。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 尤其是复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 是今后肝癌综合治疗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提高肝癌整体的治疗水平以及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其微创、安全、疗效肯定、痛苦少, 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可重复应用、适应性宽、费用低等优点,深受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 随着消融技术的改进成熟必将给肝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老年肝癌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等原因,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上反应,如焦虑、忧伤、孤僻固执等[1]肝癌患者病史较长,疾病、工作、家庭经济收入等诸多问题让患者及家属变得焦虑、抑郁和恐惧。见于诸多问题,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1 围术期中术前心理干预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 介入室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简述介入室内环境、布局、设备、仪器及室温的调节等,使患者对适应手术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介绍手术方式、部位、体位、切口大小; 麻醉方式、手术时的体位配合、手术大概所需时间及术中可能出现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感觉并指导应对方法等; 指导患者呼吸方式训练: 平静状态下吸/ 呼气,吸/ 呼气末时屏气10 s,再缓缓呼/ 吸气。告知训练目的。
1.2 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 舒适护理是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不愉快的过程和程度 , 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治疗信息,讲解射频消融手术的目的、原理、效果、术后康复过程,必要时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热情地给予讲解,详尽地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手术流程等,增进患者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其顺利进入患者角色。
1.3 创造舒心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要舒适、整洁、干净。督促保洁人员及时将收拾干净病房内的杂物; 患者的用物要摆放一致,公用空间禁止摆放私人用品; 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定时给予病房通风换气,保证空气的新鲜。除了做到“四轻”,即说话、走路、关门、做事轻以外,病房还应尽量避免信号灯的呼叫,根据等级护理要求及时巡视患者。舒心的病房居住环境能使得患者心理减压。
减缓患者及家属抑郁的情绪。
1.4 在手术前患者禁食 2 h,术前药物的应用,术前20 分钟给予地塞米松5-10mg,吗啡10-20mg,阿托品0.5-1mg, 止血剂。
1.5 护理人员及医生,患者,家属共同前往CT 室。一路陪伴也减少患者紧张的心情。
2 术中的调试2.1 心理干预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时每刻,体现于每一项具体护理行为。在与患者谈话或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注意体位的舒适,上肢摆放情况,协助舒适的体位。
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使其对手术、护理操作不再恐惧。
2.2 操作中体位和呼吸: 在膈下肝癌治疗过程中,体位和呼吸配合是重要因素。患者均采平卧位,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平静状态下吸气末屏气,此时肺扩张使膈肌下移,肋膈角增大,肝脏下移,有利于穿刺针进入膈下肝肿瘤内,防止膈肌损伤和血、气胸发生,同时患者也比较容易配合和坚持。及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疼痛情况、患者的意识、情绪、末梢循环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采取抚摸的方式,减缓患者的心理负担。
3 术后的心理问题:舒适的改变会引起的焦虑及紧张、恐惧3.1 舒适的卧位 患者回病房后,第一时间告知术中情况及现状。
嘱患者取平卧位,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主动与患者家属交代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家属多关爱患者。
3.2 术后卧床期间护理 患者麻醉药效过后,根据使用镇痛药,听音乐,看新闻,开心的段子,笑话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预防疼痛引起的不适。治疗、睡眠时间限制探视人员进入,被褥床垫柔软清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6 ~ 12h,12 h 后指导患者床上活动,第2 天即可下床活动,避免过早活动和用力过猛,以防腹压骤增致创面出血。进食时指导患者少量多餐,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易消化饮食为主,忌食生冷、刺激性,坚硬,油炸食物,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适时的讲解与沟通,舒缓疼痛带来的压力。
3.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R FA 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 13%。
肝癌患者免疫力下降,抵抗风险能力较差,R FA 治疗虽然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因肿瘤的类型、病灶大小和数目位置等差异,患者对R FA 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差异,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R FA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R FA 技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2]。
3.3.1 出血: 术后观察有无内出血及休克表现。如患者出现血压偏低、心率变快、烦躁不安、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则应考虑有腹腔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应立刻报告医生处理并安抚患者。
临床治疗中未发生出血病例。
3.3.2 感染: 术后发热,与多次放电致组织损伤有关,术后3 d内易发生。护理上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 h 测量1 次,如体温过高或持续超过39 ℃不退者,应注意有无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物理降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及时更衣换被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未发生感染病例。
3.3.3 皮肤灼伤: 若操作不当,电极极易致皮肤灼伤,如有灼伤,可用碘酒消毒周围皮肤,灼伤局部可涂烧伤膏软膏,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避免受压。
4 和谐的居家环境及社会认同感4.1 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希望自己的亲友可以随时到病房探视,希望随时可以见到自己的亲人。鼓励家属适当陪护患者,指导患者干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满足患者的归属感。定期召开公休会,帮助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获得舒适感。告知患者术后可以参加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4.2 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信仰在礼仪、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尊重患者,避免不理解而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允许其播念经文,对于信仰的患者,允许其有共同信仰的亲友在探视时间为其唱歌、祈祷、祝福,从而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结果:肝癌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甚至性格行为的改变,易忧伤、激怒和孤僻固执、恐惧、紧张; 加之肝癌所致疼痛、发热、腹胀等不适,更易使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通过心理干预,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能够使护患双方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相互得到所需的讯息,最终使患者消除心中的疑虑,满足身心需求,提高手术适应能力。
结论:细致而有效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的成功及疗效的巩固非常重要。术前提供患者相关治疗资讯,训练呼吸方式能够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术中护理人员始终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尽力去除给患者带来不适的因素,适时给予抚慰,能够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因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始终意识清楚,故术后实施常规介入护理措施的同时,尤应重视患者主诉,做出正确判断,发现异常情况尽早联系医师做相应的处理。护士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各项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手术的成功增加了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感,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肝癌患者R FA 成功率和减轻痛苦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降低射频消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及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信仰、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强调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使患者身心舒适,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1] 王德生. 老年性痴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5-309.[2] 王莺,赖家盈,张永裕. 40 例肝癌复发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护理[J]. 北方药学,2011,8( 10) : 127-128.
论文作者:王岩 刘景丽 王淑红 王景凤(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患者论文; 肝癌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论文; 手术论文; 舒适论文; 术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