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李彦峰论文_李彦峰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李彦峰论文_李彦峰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小学数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和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将生活与数学建立联系,将生活现象融入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的眼睛,更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各个方面去帮助学生学会“做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在数学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2.1教学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

首先,教师要熟悉数学教学内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从中筛选适合教学的生活内容。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各方面能力正在发展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还很低,这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眼睛,并选择其中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现象。如小学生都喜欢零食,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自己买零食的经历去教学生如何使用加减乘除来买到自己想要买的零食。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单位的时候,可以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单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数学,当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时,学生自己就会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发现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逻辑能力等都在发展中,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内容。如教师教授学生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的现象让学生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这样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

2.2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知识的学习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利用一些生活化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有限,抽象概括能力未发展完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将其变成课堂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如果他们基于经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的知识是否与实际生活背景有关系,会进一步促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作为导入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和爱好。设置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把生活经历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生活的日常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列举生活实例,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当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工作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管是引入部分、课堂讲解部分还是总结复习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通过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和教学环节。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定的关注度,使用的也大多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的缺乏灵活性,这也就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一种厌烦心理和厌学心理。所以,从生活情境当中入手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数学问题的设计当中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非常具体生活经验不丰富,找不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创造贴近现实的生活,但学生没有有一种教学情境是学生所经历过的。这种非常新颖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为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一个真正的原型提供一个有利的领域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和数学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分析。将教学情境融入数学问题设计我们能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吗?我们也能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传播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5生活游戏教学与课堂结合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看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可以加深理解,但是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游戏在数学学习之中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例如人教版的小学数学当中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同学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数字的就是一组;或者不用抽签用水果动物的方式,或者立方体的分类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归类,可以以形状为标准也可以颜色作标准,让学生在分类之余慢慢的走进统计的世界。再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些图形的手工,这样自己动手做的图形会比直接用积木演示印象深刻的多,例如用纸板设计几组不同形状的正方形的格子,看怎样的类型才可以组成正方体等等。这样的游戏手工的做法要比纯粹的展示生动有趣,也容易活跃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课。

2.6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就是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但是这样的考查方式刻板,让学生畏惧数学,担心分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师要将“考数学”常态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先温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花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几道小题,不计分数,没有惩罚,但是教师要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运用其他方法进行强化。教师对于数学考试的评价要改变唯分数论的模式,用其他的方式去代替分数,如教师可以将成绩变为题数,将题数分等级,学生不需要知道自己考了几分,只需要关心自己对了几道题。也可以将错的题目转化为奖励,错几道题可以有对应的奖励,错多少道题没有奖励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模式,要多元化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结束语

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积极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标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胡冬青.探寻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7(36):6.

[2]王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7(36):75.

[3]任险峰.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OL].学周刊,2017(36):37[2017-11-27].

[4]徐桂林.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7(34):15.

[5]邵长万.利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提升数学学习质量[J].小学生(下旬刊),2017(11):12.

[6]刘国响.生活化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7(11):50.

论文作者:李彦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李彦峰论文_李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