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妇幼保健院 新疆 库尔勒 030012)
【摘要】目的:评价赖氨匹林在急诊小儿高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小儿高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0)应用乙酰氨基酚治疗,治疗组(n=250)应用赖氨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00%(24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0%(226/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15min就由明显退热效果,而对照组在用药后30min才开始有退热效果。结论:应用赖氨匹林治疗急诊小儿高热中效果确切,具有退热快、效果好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赖氨匹林;乙酰氨基酚;急诊小儿高热;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50-02
小儿高热是临床常见病症,儿童的正常体温通常在38℃以下,一旦高于该体温,就需要通过药物或物理疗法来降低患儿体温。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儿高热即是一种临床常见急症,有事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在明确病因后,尽早退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治疗不当,则会诱发急性肺炎、惊厥、急性咽炎等小儿疾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常用于治疗小儿高热的药物有赖氨匹林和乙酰氨基酚两种,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退热效果,评价赖氨匹林的临床疗效,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小儿高热患儿5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50例,男130例,女120例,年龄2~9(5.5±1.3)岁;体温38.5℃~39.8℃(39.2±0.7)℃;对照组250例,男132例,女118例,年龄3~9(6.0±1.2)岁;体温38.7℃~39.9℃(39.3±0.5)℃;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均衡性分析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即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再实施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治疗组:本组患儿应用赖氨匹林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取15~25mg/kg药物,并以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静滴时间<15min。对照组:本组患儿口服乙酰氨基酚治疗,根据患儿体表面积计:1.5g/m2,两组患儿均治疗4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5min、30min、60min、120min的体温变化情况,评估用药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降温幅度等。根据患儿体温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痊愈:患儿体温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体温降低超过2℃;显效:患儿体温快速下降,体温至少下降1℃;有效:患儿体温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或患儿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应用SPSS 18.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综合疗效评价
治疗组痊愈132例,显效78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00%(245/250);对照组痊愈112例,显效73例,有效41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0.40%(226/250);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
2.2 退热效果
治疗组在用药后15min就由明显退热效果,而对照组在用药后30min才开始有退热效果,见表。
3.讨论
小儿高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一种独立的急症。通常情况下,小儿的正常体温以肛温和腋温计,肛温在36.5~37.5℃,腋温在36~37℃,无论肛温还是体温,当小儿的体温超过37℃,就说明小儿存在高热症状。相关研究表明,小儿高热可能应急性感染所致,也可因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间接导致高热[1]。长期高热,可能诱发急性肺炎、急性咽炎、惊厥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高钠血症、酸中毒、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及时有效的退热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阻碍疾病进展。赖氨匹林和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退热药物,两种药物均具备镇痛、抗炎、退热的功效,但两种药物在退热速度,起效时间方面具有一定差异[2]。
赖氨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发热、轻度和中度疼痛,具有解热、抗炎以及镇痛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通过静脉给药后,药物起效时间段,血药浓度高,与口服用药比较,药物起效时间是口服药物的1.8倍[3]。同时,该药物还继承了阿司匹林的优点,如抗炎效果显著,退热快。但该药物与阿司匹林比较,其副作用更低,对胃肠道的刺激小,更适用于儿童退热的治疗。赖氨匹林是目前唯一一种静滴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具有退热快、给药方便、用药安全等优点。乙酰氨基酚属于胰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扩张外周血管,从而达到解热作用。虽然乙酰氨基酚具有与阿司匹林的作用强度相当,但乙酰氨基酚的抗炎作用并不理想。受其作用机制的影响,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起效时间较短。
本研究结果也提示,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患儿在治疗后15min就由明显的退热效果,在30~60min以内,患儿的体温就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60~120min体温才逐渐恢复正常,同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赖氨匹林治疗在急诊小儿高热中效果确切,具有退热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金梅,周沈融.赖氨匹林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14,11(2):104-104.
[2]付印强,龚兆荣,陈顼等.赖氨匹林治疗急诊小儿高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14):41-41.
[3]黎明春.赖氨匹林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和安痛定注射在小儿高热中的退热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24(15):54-58.
论文作者:孜来古丽·艾山,热孜完古丽·木吐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体温论文; 高热论文; 乙酰论文; 氨基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