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士丹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的主旋律、主方向,是现代教育的教育核心、研究核心、面对此情此景,高中地理教育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新时期背景下,教师需要构建科学教育理念,当然为突出教育有效性与成效性,教师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完成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探讨高效教育模式、教学策略。基于此为其他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本文将以高中地理为例,分析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正确培养思路,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发挥地理教育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43-01
前言
近些年在社会各界予以素质教育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教育活动将重心放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追求。此情此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教育能力,以便更好的应对教育追求、教育需要。高中生需要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如果只关注高考考点而不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条件,将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世纪人才。对此高中地理需要予以学科教育改革足够多的关注度,重视学科素养发展的引导。教师需要迎合新课改要求与出路,制定可行、有效培养策略。本文将以核心素养为论述对象,分析地理教学高效开展策略,希望能够在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发挥地理教育价值与作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对高中教育来说,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知识。当前我国所处的背景决定了我们仍旧为发展阶段。面对此情此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与成长的关键点就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探寻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观、环境之间的关联。用这种方式完成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质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就需要具备扎实、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并且学生需要在平时的表现中展现出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地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知识与教学理念,将会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十分巨大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地理知识处理生活问题,帮助学生顺利提升核心素养素质。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核心素养的培养才会更加顺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思路
(一)立足于思维发展渗透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本身工具性十分突出,所以高中地理教育所制定的内容同样也要结合高中地理工具性要求,随后立足于实际挖掘本文当中的核心素养内容,衍生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需要同时平衡与兼顾好学生基础与核心素养要求的关系。完成学生学习能力的组织与调整。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充分培养,完善学生的系统素质,丰富学生的学习技能,获取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凸显教学核心素养。如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一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了农业系统的支持,我们的社会环境会出现哪些变化。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如今非常矛盾,如何改善人地之间的关系,推动区域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下,充分调动了自身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了人地协调观价值,对区域建立了基础认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对知识建立认知,认识到了人类生存环境与追求,实现了学生知识与学科思维的良性发展,达成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二)丰富学科内容奠定理论素养
高中地理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显然并不现实。为此教师需要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拓展资源、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专业化水平。在学生具备扎实理论素养以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将会更加高校。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对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报以较高希望,并没有予以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培养足够的关注度,所以学生即便在课堂学习的很好,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教师在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做好综合考虑,用自己丰富的专业学识,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包括很多方面内容,包括地球运动、宇宙环境、自然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直观、明确的知识体系,改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与学习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内容以后,完善学生理论体系,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提升教师教育素质
为了保障高中地理教育有效性,发挥地理学科教育作用,教师就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能力与专业的教育水平。为了分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教师拥有一桶水。教师需要同时关注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德育素养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扮演着文化传输者,同时也扮演着灵魂指路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积极人生态度,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关怀。此外教师还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要用公平公正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绝不能过于严格要求学生。教师需要为学生自定相应的学习期望,使学生顺利的达成要求,收获学习自信心。教师需要具备完整的教育结构、知识结构与组织能力,这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并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障自己具备为学生指点与答疑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师专业素质达标后,教师才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语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首要追求,掌握合适的教育策略、教育思路。教师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策略的组织与分析,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出发,除了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以外,同时也要不断扎实自己的教育素质,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工作,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培养。对于高中地理教育来说,核心素养的教育追求需要在方方面面中体现,在彰显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大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人地观念主题课堂探究[J].学周刊, 2019(16):59.
论文作者:姜士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地理论文; 学科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