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余欢欢

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余欢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 310000)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重症患者集中、病情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较多侵入性诊断与治疗操作,以及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而难以监控,易导致环境污染,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也由于这些特点,患者更容易出现伤口等其他部位的感染,影响自身的康复进程。本文对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键词】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22-01

1前言

医院急诊科患者和家属等人员来往众多而且复杂,疾病也呈现多种多样,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急诊医学正在蓬勃发展,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也应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也应不断更新。现代社会的急诊医学应学会将人性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降低患者被感染的几率,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2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护理环境较差:急诊科是医疗活动集中的区域,患者众多,很多患者有家属陪同,再加上急救时众多医务人员的参与,容易使环境的致病菌增多,较差的护理环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疗养时的心情,也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几率。(2)患者自身因素:对于体重指数高的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过厚易影响操作,可使操作时间相对延长,同时组织供应少又易形成空腔,故其感染机会明显增加。(3)医源性因素:手术操作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几率,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遭到破坏,致病菌成功侵入伤口,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操作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也是对术后切口感染有很重要的影响。(4)护士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手卫生观念和护理技术的缺乏。(5)季节与环境原因:气温升高时,人体易潮湿多汗,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之,经常开放空调,紧闭窗门,导致病房通风不足,空气不流通,给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护理对策

3.1 侵入性操作护理

行气管插管时,将口咽部细菌误吸或带入下呼吸道,是急诊科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另外,急诊科患者咳嗽反射减弱,不能及时将痰液排除,增加感染机会。而呼吸治疗器械污染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最为典型的是雾化器污染。呼吸机内能产生大量带菌气溶胶颗粒,在气悬状态下作Brown式运动,能进入下呼吸道肺泡,导致感染。所以,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过程中均需洗手,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鼻饲者日常喂养护理时要半卧位姿势,减少误吸,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黏膜溃疡。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不能频繁更换呼吸机回路管道,不同患者之间使用时,要经过高水平消毒。气管插管患者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及时吸痰,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密切观察临床征兆,早发现早处理。对疑似感染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长时间留置导尿是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而且放置导尿管时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尿道外口周围细菌种植于膀胱。所以,临床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插管时用小口径而引流良好的导管,并严格无菌操作;平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预防尿路感染。

3.2 急诊科的病房环境管理

根据急诊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建立有效的急诊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督检查。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以及控制办法等,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病房要及时定期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及空气消毒柜等方法消毒空气、物体表面使用消毒液擦拭,并检测细菌学监控结果。指导患者和家属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不允许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做好隔离工作,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专物专用,定期消毒,防止病原菌播散。

3.2强化急诊科护士的感染管理理念

做好医院急诊科的感染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科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预防控制感染的意识,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医疗废物管理等知识,使他们正真认识到其工作质量与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与医院环境和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3加强护理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

规章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流程管理所强调的管理对象是流程,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逻辑性动态性等特点。对急诊科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墙面的清洁消毒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自觉执行,做到制度落实,质量保证。同时,感控科、护理部联合查房,科室护士长随时督促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持续改进,杜绝各种感染源,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

3.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在急诊科预防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护理过程中不污染不逆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消毒灭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保证使用中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完好;严格掌握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现配现用,每天进行浓度监测,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预防医院感染。

3.5改善护理环境

定期对治疗室和病房进行通风和空气消毒;床单元一人一用一换,物体表面污染时用500mg-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减少急诊科无关人员的流动;在病房内悬挂手消液,以方便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手卫生宣传,教会他们使用,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每季度对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和工作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测.

4结语

急诊科病房环境特殊,患者病情危重,存在很多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技术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急诊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研究[J].张广.中国医药指南.2013(21)

[2]急诊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杨清桂.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3)

[3]我院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状况及药敏分析[J].庞则娟.华夏医学.2005(01)

论文作者:余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余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