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小学 2664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得以突出。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积极构建情境,能够转变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文章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让小学生切实观察科学现象,产生科学知识探究的体验,有助于当代小学生科学学习意识形成,更让科学课堂成为小学生的乐园。
一、打造问题情境,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化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与情境的结合。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打造问题化情境,促进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其科学知识掌握度的提高,也能让科学知识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对象。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利用课堂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判断式问题的回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认知。
比如在讲解“微小的生物”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病毒知识、细菌知识,观察与分析馒头发霉现象以及食用菌的应用方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病毒是否有害?细菌是否会导致疾病?发霉的馒头能不能吃?”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是”与“不是”回答,学生在不动脑的情况下也有50%的正确率,教学引导价值不大。要设计问题情境,教师要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调动个人思维,以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入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样在讲解有关于病毒的知识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由表面到本质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在2003年,我国有一场重大灾难叫做非典,你对非典了解多少?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你对这一流感了解多少?病毒能够引起哪些疾病呢?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什么预防方式呢?”通过我国发生的灾难,引出问题,引出主题,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此出发,在情境中提出与之相关的其它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打造生活情境,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化
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能够拉近科学知识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生活化资源的引入。利用小学生的个人经历或者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去组织教学,有助于科学知识接受度的提高。不同的教学内容都对应着不同的生活现象,生活现象的展示与分析,会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掘科学知识的价值以及科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会让学生的科学意识得以形成,更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现象,利用科学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的好习惯。
比如在讲解“铁生锈”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几天,在班级的窗台上放一个透明鱼缸,鱼缸里装满水,并将几个铁钉放进水中。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观看这个并不起眼的水缸以及水缸中生锈的铁钉,能够让学生以最真实的方式去接触科学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铁生锈的原因,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更多金属生锈的原因以及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生活现象的剖析者,以及科学知识的探究者。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像水中的铁会生锈,厨房的菜刀会生锈,教室的铁架会生锈,院子里的铁丝会生锈等多种现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有的学生认为铁生锈应该与空气有关,因为很多铁锈都是在自然界的空气环境中形成的。有的学生认为铁生锈不光与空气有关,还可能与水相关,水缸中盛满水,在潮湿的环境下铁会容易生锈。更有学生认为铁生锈与温度有关,与其接触的物体有关。不同的猜想,能够让科学课堂中有许多新观点以及探究的新思路,帮助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得更多科学学习乐趣。
三、打造趣味情境,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化
趣味化的课堂情境,最能激发起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究兴致。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利用趣味化情境的打造,促进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与科学知识互动。掌握科学知识,完成科学实验。趣味化情境的打造,需要游戏活动的加入以及竞争元素的融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规则,用趣味化的情境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享受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比如在讲解“地球内部有什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让学生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打造趣味化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去打造一个地球模型。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去展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制作个性化的岩浆放置于地球内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故事讲解比赛。关于地球,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过《从地球到月球》以及《地心游记》这两部代表作。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科学知识去讲一个科幻故事,并评出最佳科幻故事,有利于小学生专注于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之间的结合,体会科学知识学习乐趣。趣味化情境下,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玉荣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
[2]尹梅花 形象生动、直逼科学本质,让科学更具科学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学周刊,2017(18)。
[3]伊西福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论文作者:徐全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情境论文; 科学论文; 科学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论文; 现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论文;